实现公安信访与有关部门大联动 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
一、信访部门要实现“一个转变”,用“三心”化解信访案件。
信访部门处在公安机关接待信访当事人的最前沿。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必须着眼于基层,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诉求,成为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促推器”。首先,要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彻底改变“坐等接访”、“被动处理”等旧的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地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出工作岗位,深入群众,登门走访。在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过程中,体察群众疾苦,理顺群众情绪,倾听群众诉求,充分了解掌握和收集广大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用“三心”工作法提高办事效率。一是对待信访群众要有爱心。把每一次入户都作为服务群众的一次机会,把化解每一起信访案件都作为排解民忧的一份成效,用爱心去化解恩怨,用爱心去打开“心结”。通过逐案建立化解档案,制定化解方案,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包案、落实稳控、社会救助、案件回访等综合手段化解矛盾,确保了化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如小梁乡西梁村胡建堂上访反映我局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不定,要求重新认真。信访科会同交警大队、小梁乡政府与车主阮伟红达成协意,由西梁、东梁、胡家堡三个村一次性赔偿2万元,阮伟红十分满意,表示不再上访。随着一起起矛盾纠纷的调处,一起起隐患的消除,带来了一个个家庭的和睦相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解决问题要有诚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工作生活中,群众之间难免会出现各类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虽然起因并不复杂,但如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造成“升级”,演变为治安,刑事案件,及早排查、化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见到上访人的第一面起,就必须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认真分析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诚心诚意地对群众说实话,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解难题,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问题能够尽快解决,案件能够尽快了结。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某民企处于限产状况,企业主蔡某经营困难,时近夏收,拖欠陕西合阳民工工资。得知此情况后,信访科民警与派出所民警、镇村干部协作配合,讲政策、讲法律、讲道德,终于感动了蔡某,第二天,该蔡多方筹资,终于付清了所欠工资,合阳民工十分满意。三是化解矛盾要有耐心。农民讲丰产丰收,工业讲投入产出,公安工作要讲社会效益。具体到公安信访工作就是要看化解了多少矛盾,办结了多少案件,息诉罢访率有多高。同一块土地,不同的人耕种者,要做到用心思考,用心工作,用心干事。对每一起信访案件,都要用心了解上访人的社会环境、心理状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柴家乡夏村一棉花加工厂因电机起火引发火灾,火灾发生后,派出所民警配合消防队员奋力扑灭大火,但承租人夏村李红东租用北张村高万锁的五间房屋因火势较大倒塌,双方由此发生纠纷。虽然派出所民警介入调解,但双方村仍各有十几人聚集在棉花加工厂门口,随时有发生冲突的可能。得知此事后,信访民警与派出所民警连续三天,不厌其烦分别与当事人谈话,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由此将一起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确保了辖区治安秩序稳定。
二、深化“大走访”活动,形成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实践证明,随着“大走访”活动的开展,确实实现了让群众掏心窝、说实话,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构建了和谐的警民关系,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如何确保维稳工作取得扎实的效果?就是要建立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搭建信访、各部门与村民调会、治保会的调处平台,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筑牢社会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深化“大走访”活动,集中组织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实现各部门联动。一要突出抓好源头防范,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化解涉稳突出问题,落实警务室民警日常排查、组织民警开展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体、处理得好。二要通过“大走访”,有目的、有措施、有成效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忧、维护民利,地解决群众诉求和具体问题,确保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如阳村派出所民警在“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有一起长达十余年的停尸案未能解决。局党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部门联动,找准症结,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做工作,取得死者家属主动配合,针对其家族内部分歧大,采取外甥做舅舅工作,儿子做父母工作,哥哥做弟弟工作,姐姐做妹妹工作,娘家人做女儿工作、妻子做丈夫工作,邻居做邻居工作,朋友做朋友工作等多种办法,历时110多天,使一起长达13年之久的停尸案妥善处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三要及时发现涉稳因素的苗头隐患,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尽快解决防止简单矛盾演化成复杂矛盾。四要推行案件回访制度,与当事人相互沟通,增进理解。
三、完善监督机制,推动大排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关键是要切实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建立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一)以派出所警务区责任机制为载体,组织民警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活动。在警务区内设立纠纷调解工作室,成立由民警、村治保干部(社区干部)、民调员组成的运行机制,第一时间收集村庄、社区的治安信息,及时控制事件发生,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二)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严格落实局领导信访接待、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确保信访案件及时得到妥善办理,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 (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把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严格落实考核,完善监督机制。为推进调解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公正、操作性、适用性强的考核办法。在完善内部监督的基础上,扩大社会监督面,定期邀请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倾听真谛,改进工作作风。并将考核与个人、单位评优评先等挂钩,切实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全警参与的公安信访工作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