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基层公安交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及解决办法
2009年面临全球经济危机,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认清形势和问题是准确把握机遇、正确决策部署、精确调控管理的前提。一方面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势必面临更加复杂的管理形势;另一方面作为交通安全执法部门,特别是基层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面临着执法理念转变、执法方式转型、执法程序规范的艰巨任务,同时对自身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整改到位,准确把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畅通、安全、执法、服务等问题,以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再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当前基层公安交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形势严峻,事故预防难度加大。安全是交通和谐的基础,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基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且预防难度加大。首先是管控面扩大,村村通工程不仅大幅增加了公路通车里程,由于新建道路普遍存在路面过窄、路肩不全、安全设施欠缺等问题,农村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其次是摩托车事故突出,由于该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且长期难以接受到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群体,而我们还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强化摩托车管理。其三是低速载货汽车所占比例在山区较高,由于这些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普遍较差,驾驶人安全素质偏低,且主要运行在农村地区,监管难度极大。另外,城区和城郊结合部事故继续高发,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的事故防控更加迫在眉睫。 2、执法质量较差,规范执法任务艰巨。近年来,通过着力抓规范,基层交管部门执法质量状况总体有了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实际问题:一是执法宗旨意识不强,部分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不能从执法服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不能从执法为了安全畅通的目的出发,也不能从执法为了方便群众的理念出发,没有使交警执法效果具体体现在交通违法行为减少和交通事故下降上,体现在群众认可和群众满意上。二是执法态度不文明,个别民警执法方式简单,文明执法程度低劣,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硬、横,存在“脸难看”现象;个别民警接待群众不热情、不耐心,存在“门难进”现象;个别民警为群众办事推三阻四,索拿卡要,存在“事难办”现象;个别民警对来办事的群众高高在上,言语生硬,存在“话难听”的现象。三是执法案卷质量不高,有的甚至不按程序处理,收钱了事。表现在: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拒绝当事人的陈述、申辨,为节省时间颠倒执法程序,先处理,后审批的有之;超期办案、办人情案、执法不严不公的有之;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导致文书填写不规范、信息录入不准确的有之;为迎接考核,完成案件任务数,伪造案卷的也有之。这些严重影响了交警执法公平公正度,降低了执法公信力,甚至影响了交警的形象。 3、群众要求较高,管理理念亟待转变。表现在:一是交通环境安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持续高发,且逃逸事故接连不断,群众对交通安全感的期盼越来越高。二是交警执法的公信度有待提高。个别交警执法的动机让群众质疑,执法方式、执法态度、执法公正性令群众不满。三是管理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人民群众最希望的告知服务、真诚的优质服务和便民的高效服务,我们没有做或者做得很不够。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强化服务举措等要素入手,牵涉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 4、队伍参差不齐,适应管理差距较大。一是队伍政治、业务、法律和科技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的正常推进;二是学风不浓,专业人才缺乏,整个队伍钻研业务、学习技能的自觉性不高;三是治警不严,队伍管理滞后。队伍管理存在“疲、软、松、乱”等不良形象,利益驱动、特权思想、以权谋私、漠视民意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和及时解决这些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国特色社会制度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二、解决基层公安交通管理突出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二个重点,强化三大举措,狠抓四项管理”来完善和推进基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一是围绕事故预防这个中心,提高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水平。
1、继续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把社会化管理工作作为全县交通管理工作的主旋律,长期坚持并拓展,是我们必须落实的战略任务。基层大队将继续利用经济杠杆,调动其积极性,从机制上解决村级安全协管员的工资待遇问题,确保社会化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村村落脚。同时,完善企业、单位交通安全主体的责任机制,把运输企业、县直单位纳入社会化管理体系,把降事故、保安全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运输企业。 2、定期研判安全形势。全面客观反映安全形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参考。定期分析安全形势,剖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查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把握事故的规律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 3、强化重点车辆、驾驶人的管理。按照“五三”管理模式,将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三类车辆和记满12分、发生过重、特大交通事故、从事专业运输三类驾驶人纳入重点监管,确定具体民警加强教育管理。同时加强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客运车辆超员、农用车载人、摩托车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 4、落实危险和事故多发路段整治。在及时摸排省、县道危险路段整治的同时,注重新修建村水泥路上安全设施的完善问题,督促乡(镇)、村搞好排查整改。以科学分析为基础,深化重点路段专业化管理。根据事故多发路段情况,确定事故防控指标,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事故黑点的整改力度,完善防护墩、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加大路段巡逻力度,深入沿线村组、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强化群众的安全意识。 5、深入实施宣传教育工程。健立完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体责任,大力推动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进程。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用群众的语言,用身边的典型案例,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传播和谐交通理念,倡导文明交通风尚,抵制不良交通行为,使交通安全宣传有机融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文明意识、交通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三、突出规范执法和行政效能二个重点,实现法律社会效果统一 1、以规范执法工作为重点,着力提高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一是进一步树立执法理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理念根植到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个民警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内部发生的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件,使大家进一步增强用正确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二是深化执法教育培训。以民警岗位工作规范和能力素质标准为导向,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执法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文明、规范执法学习教育活动,还要通过执法技能竞赛、评选执法示范单位、执法标兵和业务能手。三是加强执法制度建设。按照孟建柱部长“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四是整改执法突出问题。通过“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在执法形象、执法态度、执法用语、执法程序和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五是加强执法检查监督。认真落实“中队一周一考查,大队一月一考核,年终一总评”的考核长效机制。同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单位,坚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和具体经办人的责任。 2、以行政效能工作为重点,着力挖掘队伍工作潜能。一是提高办事效能。行政责任制工作的核心是效能。要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精简业务办理环节,压缩审批程序,从车管、事故处理、路面执勤执法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方面,对基本效能目标进行规范、明确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实行限时办结制,增强民警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政务公开,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实际意义,明白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的道理。过去,我们的违法信息、车驾管政策、事故处理政策、执勤执法规定向社会公开不够,只有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方便群众了解业务办理程序,加快形成执行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推进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机关建设。三是实行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管理,建立行政责任考核追究机制,以考核推动责任落实,以责任追究促使责任落实。 四、强化三大举措,提高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 1、强化勤务制度改革,促进交通秩序管理提质。坚持勤务围绕交通安全转,围绕道路畅通转。一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完善事故值班出警机制的同时,培训一线民警增强处置轻微事故的能力,提高农村中队民警做好较大事故前期处置,疏导交通、缓解拥堵的能力。二是建立弹性勤务机制。根据阶段工作特点,适时调度警力,科学确定勤务执勤时间,提高有限警力管理效率,实现警力与警务同步。三是建立科学的勤务考核机制,探索勤务考核也将面临新的。全面调研交通流情况,提出系统的、科学的交通组织规划,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2、强化车管所等级创建,促进窗口管理工作提质。一是着眼规范,强化管理,力争年内车管所达到二等管理水平。二是简化程序,高效办事。大队车管所要最大限度地化繁为简,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强化便化、优化服务。要将优质服务作为窗口工作的首要追求,落实各项便民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力争汽车检测等业务到县车管所来办理。 3、强化信息化建设,促进科技应用水平提质。提升交通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深入应用交警队信息平台,完善平台功能,恢复电子卡口、电视监控的效能;完善信息录入;力争交警所有信息与平台对接融合,提高服务实战的能力。加大投入、优化科技装备系统,提高维护质量和响应速度,力争乡镇监控数据进入大队违处系统。加强培训,提高民警科技应用能力。 五、抓实四项工作,确保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推进。 1、抓摩托车社会化管理。目前摩托车,绝大多数摩托车在上户之后处于脱管状态,而摩托车事故占重大事故的60%以上,要通过社会化管理村级网络,进一步加强摩托车社会化管理,这样既解决了群众上牌办证、年检难的问题,方便了群众,又把住了农村地区事故高度的源头,这项工作抓好了,既能增加基层大队的经济效益,又确保了安全效益。 2、抓黑车、套牌车的专项整治。首先要“自扫门前雪”,解决自身问题,再向社会广泛推开。 3、抓低速载货汽车的管理。在农村,特别是山区,低速载货汽车大部分也处于脱管状态,因此,要将低速载货汽车纳入重点管理,把这类车辆管控到位,严防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