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信息采集录入的基本原则及对基层民警的基本要求

    时间:2011年05月2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层基础工作的属性和外延,能为全部公安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技术保障和支撑。通过实践,我们感觉到,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从基层基础工作入手,从源头信息采集抓起。基层办案单位在保证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好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研判、应用、汇报传递及后期追踪等几个主要环节。下面,仅就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的基本原则和对从事此项工作的基层民警的基本要求,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是信息警务工作的起点,是信息处理过程的源头和基础,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此项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遵循信息采集准确性原则。每一位民警应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敏锐的眼光、明智的头脑,做到“眼勤、脑勤”——多观看、勤思考;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做到“腿勤、手勤”——多跑路、勤记忆,及时全面的收集各种信息。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每一位民警要培养自己鉴别能力,挑选信得过的信息源并力求在收集的过程中不受干扰。如富家派出所在采集辖区商业网点基本信息时,由于工商执照等资料缺失,法人、负责人、从业人员等信息无法收集准确、齐全,我们就不厌其烦地多次核对,直至得到准确信息为止。

        二是遵循信息采集广泛性原则。在收集信息时,还应做到广辟信息来路,拓展信息收集渠道,采用最适合辖区社情、民情的收集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延伸、扩大信息网络的触角和覆盖面。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十分注意根据工作需要扩大信息收集范围,如果系统中没有相应的录入框,就记在信息采集手册中,以备日常工作需要时随时查询。

        三是遵循信息录入及时性原则。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应对掌握的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录入的及时和准确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在公安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例如,2009年4月末,我们利用情报分析研判平台及时录入信息并抓紧查询、比对,仅用20小时就成功查处一起跨市冒用他人机动车牌照的违法案件。

        二、要坚持按上述原则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对从事该项工作的基层民警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信息的采集录入上基层民警要做到:

        (一)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民警是信息采录的操作员,因此民警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信息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民警在信息采录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基础信息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实际工作中,我们时时处处注意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努力达到县局提出的“应采必采、应录必录”的要求。

        (二)要熟悉业务知识。派出所是一个综合业务性比较强的基层单位,因此派出所的每个民警一定要熟悉公安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将收集上来的基础情报信息以及县局机关和各业务部门下发的各种预警信息进行分类,并将汇总的信息进行高效率的录入、研判和传递,否则就会出现信息化工作与实战脱节,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失去其实际意义。

        (三)要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应用系统。科技既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对从事此项工作的基层民警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公安机关启用了大量的应用系统,为此派出所的每个民警都要熟练的操作各类应用系统,将各类信息分类后输入相应的信息应用平台。目前,我们每个基层单位都有一名以上的科技民警,他们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县局已对这部分民警进行了重点培训,实际工作中他们确实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并对技能相对落后的民警进行帮带,这种方式也符合我局目前的实际情况。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公安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 下一篇:始终坚持“三民”导向 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