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影响基层公安交警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交通管理警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大警种,做为基层的交警大队则担负着维护辖区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负责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警卫、预防和打击涉车、涉路等违法犯罪工作。基层交警大队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方便人民群众平安出行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的改革和公安队伍的大整肃,交警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交警队伍的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提升。路面的见警率、管事率提高了,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交通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受当前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交通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干事的合力,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存有几份感触,怀揣一份责任,在此谈一下关于影响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笔者认为目前基层交警队伍建设中影响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少数基层领导带头作用尚不强的问题: 1、个别基层领导“龙头”作用差 现实当中,基层单位的领导给大家铺面而来的感觉是:觥筹交错的多,俯下身子干事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扎扎实实干实事的少;个别领导热衷于喝喝工作酒、打打工作牌、洗洗工作脚、认为这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酒桌、牌桌当成练口材,取悦领导和提拨使用的前沿阵地。能说会道了,会迎来送往了,会拍着胸脯讲假话、鬼话、笑话了,会迎合上级的口味了,讲起话来会绕弯子了,认为其离“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群众找来办事,美其名曰:我正在开会,有事改天再说。揽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无利可图的事则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一切唯上不唯下,“火车头”作用发挥差。要求别人的多,要求自己的少,把制度订给下属,一句话搞不好换人,自己则高高挂起、高枕无忧。 2、年龄偏大离升迁无望的基层领导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向跑偏的问题。 年龄上不占优势离升迁无望的基层领导便忙于“经商下海”,在商海里披荆斩棘,乘风破海。抓经济、创收入,急于解决退下来“舒服”过小日子的问题,这些人一方面守住自己的本份,能拿则拿、能要则要、不该要的不要、守住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虽说当官的路到头了,但商海里却还是弄潮好手。同时社会发展趋势,老百姓的观念变化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少数基层领导俯下身子干事业的积极性,促使个别领导工作方向跑偏,全然不念公务员不准经商的经。 二、用人机制尚不公的问题 公安机关进步慢、进步难、众所周知。 1、每逢遇上屈指可数的竞争上岗,大家风风火火报了名,到头了,不凡三类人上去了。一是领导的配偶、子女。二是领导身边的秘书、机关工作人员。三是有钱做后盾的,从基层上去的少之又少,尽管公安系统在用人上想了很多办法,改进了很多方法,但终逃不过这三类人的包围圈,究其根源:有地位、有关系的人自然认识的人多,打招呼的人多,拉起票来容易得多;在领导身边的人接触面广,自然少不了选票;而那些口袋有些“米米”的,也不甘示弱,把当官当成最好的投资方向,想方设法杀进围城,成天忙于请客送礼,吃吃请请中拢络人心。在他们看来“拉票是正常的,不拉票是不正常的,谁不拉票谁吃亏”,似乎是当官的潜规则。他们今天崩到这个位子,明天跳到那个位子,试看基层交警有几个跳出来的,那个不是一干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于一直挪不动窝。2、受编制、体制约束,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民警热衷膀大款、找靠山背景的越来越多,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他们坚信“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样的信条。试想靠这些上去的人心底里有几何时是安心干事的。
三、基层交通民警待遇尚偏低的问题
1、政治待遇普遍偏低 公安交警队伍人才多,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受人事编制约束,基层交警大队长期得不到分配科级待遇的名额,政治待遇普通偏低。基层大多数民警干了无数八载还是科员,三、四十多岁了、甚至于五十好几了,少壮派磨成夕阳派,黑发人熬成白发人。仍停留在一般科员身份上,连副主任科员都难以解决,还牵连警衔上不去,基层民警普通感到“路太窄”。当看到个别德不服众、技不如人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再对比其他科局与自己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志们,那个没熬个名份,相比之下失落感增多,加之现实当中从优待警方面体现却并不多,连最基本的政治待遇都难以解决。故安于基层的人少,要求跳槽的人多,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男”,后悔选错行的民警大有人在,不能说民警素质差,而是现实对他们确有点太残酷。想前途的人选择大逃亡,没跳出去的选择抱怨,发牢骚,进而身在曹营心在汉,上班磨日子,出功不出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经济待遇也偏低的问题 基层交警大队要求严、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一个挨一个的行动、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一个又一个的检查,让基层民警疲惫不堪。正常的节假日得不到休整,且随时处于备勤状态,民警常担心休息日单位有事找自己,可谓身心疲惫。然而基层单位的经费却不容乐观,一句话“穷呀”。加班费、各种福利补贴等不能正常到位,民警普遍担心“在台和要上台”的领导能不能给自己发够该发的钱。 3、个别基层领导对自身待遇要求高 个别基层领导对自己待遇可谓大方有之,对自己的各种接待费、差旅费、燃油费、维修费等一一报销,而对大家的待遇要求苛刻。言其道:一个人、几个人的事好办,人多嘴杂容易引是非,对大多数民警的待遇可以欠,可以拖,唯独不能伤害自己和极少数人的利益。 解决影响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上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着手对号入座解决: 一、解决少数领导带头作用不强的问题 采取人尽其材,物尽其能,将其调离基层领导岗位或采取因岗选人、人事相宜换岗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和个别领导工作漂浮、表率作用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 二、解决用人机制不公的问题 需要打破用人机制束缚,多采取自下而上式,提高基层用人比例。一则可以解决工作务实的问题,一线民警他们经历丰富,虽与领导接触少,却与群众交往深,这些“千里马”注重埋头做事,不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引不起别人关注。他们只专注干事、不会来事、讲原则不懂圆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俯首甘为孺子牛。解决用人上的不公,基层民警呼唤伯乐! 二则提高基层用人比例可以极大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使基层民警觉得有奔头、有干劲,这样势必会产生基层谋事、干事、成事的强大效益,实属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之良方。这就要求上级领导要慧眼识金,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上讲讲,用起来莫想。久而久之就会让基层干警丧失干劲,丧失斗志,那些有上进心、事业心的同志就会感到前途渺茫,社会不公,转而无望时便动了邪念,从自暴自弃到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权利胡作非为,继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适当增大自下而上的用人比例,笔者认为这种用人制度将会更有益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基层民警待遇偏低的问题 1、注重抓好平时经常性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上级机关和领导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统揽全局,切实做好民警思想工作,打牢执法思想基础,端正广大基层民警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群众意识,增强基层民警的品德修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严守清白,恪尽职守,知足常乐,要让基层民警树立只有在努力完成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发言权”。 2、根据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公安机关盘活机制、体制。争取政策、用足政策,解决编制束缚、切实关心基层民警政治待遇问题。打破人事、编制局限,征对基层公安工作特点,增大科级干部分配比例和名额,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解决基层民警的政治待遇。 3、在解决民警经济待遇上:首先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增加基层工作经费投入,配齐配足基层民警执法装备、增加科技含量的投入,不断提高非现场执法,减少民警与执法对象的正面冲突,早日解决交警部门“吃皇粮”的问题;其次要抓好现有经费的落实,按时兑现加班补助和执勤补贴,做到不拖不欠,努力提高一线民警的福利和待遇;再次做为基层领导要树立公心、以身作则、当好“家长”,积极帮助解决民警的各种困难,切实调动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