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安全、畅通”无疑是道路交通永恒的主题,然而,在当前城市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安全”、“畅通”两者之间往往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在城市道路,随着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完工,原有的道路交通拥挤阻塞现象得以有效缓解,而交通安全问题却日趋明显,在县、乡公路,随着路面条件的改善,车速提高,交通事故却大幅度上升。以我市开阳县为例:全县公路里程****.*公里(其中四级以上道路***公里),****年年底,全县县级以上公路全部硬化,车速提高,****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次,中其中重特大事故**次,死亡**人,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与****年相比,事故次数上升**%,重特大事故上升**.*%,死亡人数上升**%,伤人数上升**.*%。
据有关资料分析,交通事故上升与下降的临界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系数在*%左右。经济发展系数低于*%,交通事故下降;经济发展系数高于*%,交通事故上升。近几年来,我市GDP增长一直保持在**%左右,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正确面对当前交通安全严峻形势,同时对交通安全发展状况必须有充分的预测和估计,从而认真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毫无疑问,交通安全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道路交通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道路交通系统包含了“道路系统”、“运输系统”、“管理系统”,只有三者正常运转、相互协调才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但是,由于道路系统、运输系统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往往归结于管理系统,造成管理工作的被动。例如:对由于道路缺陷所造成的交通事故难以追究相关责任,《公路法》明确了对损坏公路行为的处罚,但对因道路原因造成事故的责任认定、事故赔偿却未作规定,事实上,道路缺陷是造成事故“黑点”的主要因素;又如:普遍存在的货运车辆超载、残专车摩托车非法营运等“运输系统”出现的问题,成为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影响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此,必须从规范客货运市场的角度出发,加强源头管理,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经济手段限制并逐步取缔安全问题突出、低效率的客货运交通方式,从而在根本上消除当前存在的残专车载人、拖拉机载人等严危及交通安全的行为。
二、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道路交通安全法》已将交通安全工作列为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但在具体的运作管理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条、块”的有机结合,当前,县、乡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县级人民政府在交通管理工作中承担重要的作用,由于县级政府对本辖区道路建设维护、道路管理等权限的限制,加之没有完善的综合组织协调机制,工作职、权、利不能实现有机统一,影响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二是没有全面客观的交通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长期以来,对交通安全工作的评价往往仅限于交通事故指数的考评,这不仅容易陷入数字出成绩的误区,同时也难以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量化考核工作任务,影响对全面工作的指导性,从而影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对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完善各级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事故预防模式,制定交通安全规划,建立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同时加强工作督导考核。面对全*平均每天死亡二三百人的严峻现实,有必要以防治“非典”的重视程度、防范意识、协作机制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三、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及交通管理基础设施。
道路等级、路网密度、人均道路面积较低是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据统计,我国现在的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不足**公里,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市道路基础设施问题更加突出,****年,全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平方米/人,远低于全*平均水平;另方面,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滞后是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由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投资未列入道路成本预算,管理设施往往难以与道路建设同步到位,加之认识上的偏差,建设与管理脱节,有时一条新建或改建道路在通车几年之后仍不见一块交通标志、一条交通标线以及任何交通安全设施。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新建道路必须将交通管理设施投资列入成本计划,同时必须同步进行交通安全设计,保证交通管理设施及时到位;对于改扩建道路,特别是对路面条件逐步改善、道路线形依旧的县、乡公路上,必须针对客货流大幅度增加、车速普遍提高的现状,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划拨专项经费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设施。
四、进一步明确道路功能。
当前普遍存在沿主干道沿线进行开发的模式,这使城市干道功能多重化,交通干道同时承担商业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遍,面向主干道开口的商场、小区、单位不计其数,在商业、生活功能的强力吸引下,行人过街、车辆进出的需求分布在整个道路沿线,但是主干道又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当行人、车辆正当的交通需求不能得以满足时,交通矛盾必然产生。此类现象在我市贵开大道、贵溪大道等城郊连接干道尤为突出,上述地段虽长期被列为交通安全管理特控区域,但由于其根本的矛盾冲突,安全隐患十分明显,贵溪大道全长**.*公里,每年死亡**人以上,目前道路沿线仍在大兴土木,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对此,首先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充分考虑路网、道路对于实际交通状况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明确并净化道路功能。其次,对于大型建筑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对带来的交通需求变化及可能造成的交通问题作出正确的充分的预测和估计,及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五、调整充实管理力量,改革勤务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手段。
警力不足是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以**市为例,五年来,全市机动车数量增长约一倍,达到**万辆,道路交通流量也相应大幅度上升,但同期交警人数反而下降近***人,形成强烈反差。目前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达到*万人/平方公里,道路交通流已趋于饱和,为保证道路交通基本有序、畅通,交警部门在中心城区投入了大量警力,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城郊连接道路、郊区公路的交通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以交警支队七大队(花溪大队)为例:全队干警**人,除承担交通管理勤务外,还承担五小车辆入户管理、交通宣传、交通事故处理等日常工作,每天所能保证的上路执勤干警仅**人左右,而实际管辖道路近***公里,人均管辖道路**多公里。对此,一是要增加交警警力,调整充实一线管理力量;二是改革交警勤务管理模式,特别是郊区及郊县执勤大队,必须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根本出发点,明确管控重点区域、重点管控路段,调整管控时段,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勤务考核的主要内容,逐步推行交通安全承包制,分段包干,把交通安全工作指标、工作任务落实到大队、中队直到每一位民警;三是强化管控手段。超速行驶是当前诱发交通事故主要的直接因素,在加强民警管控,加大执法管理力度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多种措施限制车速,包括安装客运车辆行驶记录仪,事故多发点设置强制减速带,主要交通干道安装“路段电子警察”等,把控制车速作为当前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实施路面管控的一项主要措施和手段。
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及驾驶员培训。
宣传教育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源头管理的关键所在,面对屡禁不止的交通违法行为,我们一方面质疑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也应该认真总结反思交通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前宣传工作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缺乏社会性,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过多依赖交警部门,政府重视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二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新闻媒介宣传、大型宣传活动、路面宣传标语等多为面向社会的普及宣传,并常带有一定的任务突出性,而对于特定的宣传对象(如中小学生、外来人员、职业驾驶员等)缺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体系;三是缺乏宣传教育的强制性,长期以来,宣传教育可轻可重,缺少全面考核;四是对驾驶员缺乏全面的宣传教育培训,近年来,由于驾驶培训需求激增,培训质量相应受到一定影响,加之取消了驾驶证年审制度,对驾驶员的日常宣传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当前,公安部正在全*统一部署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的“五进”活动,交通安全宣传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加强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文明社区的建设,力争把交通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计划,探索并试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交通安全宣传达标制度,努力把交通宣传推向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驾驶培训的监督考核,切实提高驾驶员技术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
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时必须使用一些突击性的手段,但它不是一项突击性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政策措施要有延续性,必须要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对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从全市高度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三是加强对交通安全管理相关信息的全面收集、处理,为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必须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促和检查,例如由省交警总队组织专门的工作督导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省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