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道路交通长效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有时必须使用一些突击性的手段,但它不是一项突击性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政策措施要有延续性,也就是所强调的要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实现长效管理。如何实现长效管理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工作目标;二是要明确工作重点;三是要制定实施阶段工作计划。
结合我市实际,从长远来讲,开展交通整治,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是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方便群众出行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城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就近期整治工作而言,在改善道路环境,改善交通秩序的同时,要让广大市民充分体会到交通整治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也是发动群众、创建全社会参与的城市大交通管理格局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让广大市民体会到好处,归纳一句话就是如何充分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交通如何从满足“车行”向满足“人行”转变,这一点在**市尤为重要。
**市中心区面积**平方公里,居民约**万人,每平方公里达到*.*万人,人口密度非常高,****年最新统计,全市人均道路面积为*.**平方米/人(低于*平方米/人的国家标准),按城市畅通工程相关考核评价指标考核得分**分,勉强能达到“四等”管理水平,而全市车均机动车道面积达到**平方米/辆,按上述评价指标考核得分**分,达到“一等”管理水平。据****年全市居民出行调查统计,我市建成区步行交通方式的比例达到**.*%,远高于经济发达城市(**—**)。随着经济发展,我市城市化、机动化进程逐步加快,而仅仅依靠修路来缓解交通供求矛盾事实证明不可行,一是道路资源有限,用地越紧,成本越高;二是交通量由车辆拥有量和运行里程两个方面决定,两个方面同时增加,交通量便呈几何级数增长,最明显的例子是*城市环线已修到六环,世界之最,但交通仍然拥挤,特别是“非典”期间,私家车猛增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可见,满足“人行”是我市交通的一大特点,也是交通管理的根本出路,对此,根本的对策和目标首先是要充分保障行人交通,加强行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和安全保障(包括社会治安)。目前我市人均人行道面积为*.* 平方米/人,**.*分,仅达到畅通工程五等管理水平。二是超前发展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实施线网规划,增加运力,实施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等。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一条*.*米宽的车道,轿车每小时最多可运载****人,步行每小时通过****人,自行车每小时可通过*****人,公共汽车在半饱和状态下,每小时可运载*****人,运行时效是轿车的**倍。三是要使“路权”这一交通基本概念得到社会的认同,在交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所谓“路权”是指各种交通方式在行驶时间和空间上各自拥有的通行权利。让行规则(“三让”: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是“路权”的直观体现,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而现实生活中,“车不让人,人不让车”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增加的根源之一,也是实现长效管理必须充分面对的问题。保障行人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市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基础,明确“路权”,依法管理则是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实施长效管理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明确工作重点。****年我市确立了实现畅通工程“B”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组织领导下,通过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交通秩序明显改观。要巩固整顿成果,必须实行长效管理,结合当前实际,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非交通占道清理取缔和日常管理。非交通占道历来是整治重点,也是最容易回潮的方面,当前集中整治的成功经验就是依靠各区、办事处,长效管理也必须依靠“块”上的力量,首要工作是按不同道路等级制定相应管理标准,把辖区道路管理作为各区、办事处的日常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同时从全市的高度加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的建设,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查考核。二是停车管理。与动态交通相比,我市静态交通管理矛盾更加突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同样必须“ ”、“堵”结合,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必须清理配建停车场,严格执行“两部规定”及《**市公共停车场(点)建设管理办法》,充分开辟路外停车资源,通过经济杠杆吸引社会投资加快停车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占道停车,调整收费标准,通过采取限时停车、级差收费、计时收费等手段提高占道停车场的合理有效使用。三是行人交通秩序管理。由于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目前对行人交通秩序管理主要还是依靠协管人员,依靠人海战术,只能基本保证几个主要路口行人交通秩序,市民交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造成对行人交通秩序的管理较为被动。四是交通结构调整。城市客运必须明确公交优秀先的发展战略,城市货运同样应该从规范货运市场,提高运行时效的角度,尽可能限制和取缔人力板车、三轮车等低效率的交通方式,在短期不可能彻底取缔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市场引导,加强源头管理,对其通行时间、线路进一步限制。
实施长效管理的第三个方面是工作计划。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分步实施,总体推进”。因此,必须有全市高度的统一计划和安排,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实施保证(包括组织保证、法规保证、经费保证等),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是要继续加强城市交通综合协调,建立市、区两级常设机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度;二是要加强城市交通相关信息收集、处理,设立信息中心,及时客观反映道路交通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要制定实施阶段工作计划,特别是要加强对具体工作的督查和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