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呈现出飞速的发展。其物流量增大,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大量增加,也造成了人、车、路矛盾加剧,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新情况,也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特别是农村的交通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车辆进家庭。但交通事业发展,在农村还是初期发展阶段,其农村严重存在着无牌无证车辆与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和无证驾车、农用车载客、报废车载客、摩托车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而这些严重的违法行为,给农村的交通管理带来更为突出的难度,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难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为切实做好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我们要树立民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揩社会这一主题,强化交通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浅谈预防事故的基本应对措施。
一、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车辆发展迅猛,种类繁杂,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机动车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市农机监理所的摸底调查:目前我市农用车实际社会拥有量已达*.*万辆,其中统计在册数为****多辆,未挂牌黑车****余辆,外挂户藉车辆****余辆。而且车辆的性能、质量、种类、品种千差万别。特别是从事农村客运交通的除了手续齐全的客运中巴车外,在偏远的农村,还有微型农用车、面的车、面包车、甚至无牌无证车、报废车、摩托车等从事客运。这些车辆一般在乡村公路上载客营运,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差。而且由于农村车辆交易频繁,且很少办理法定的上牌和异动手续,一但肇事,极难追究,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以摩托车为普遍的五小车辆从事非法客运更为突出。同时,这些车辆在农村从事运输,不参加保险的问题也十分普遍,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处理经费难以到位,给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更是给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严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二)交通参与者成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交通法制意识淡薄。
农村车辆的增加也带来了驾驶员的增加,驾驶机动车已经成为农村部分人员的一项基本技术和谋生手段,机动车驾驶人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遂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而这些驾驶人中有相当部分驾驶技术差,平时的管理与安全培训教育又很难落实。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又差。同时,农村驾驶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道路上各种情况的估计、判断能力不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驾龄较短的出事率就更高。另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刚起步,对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难以到位,致使农村其他各交通参与者缺乏基本交通安全常识,交通安全意识普通淡薄,行车走路我行我素,交通违法行为比较严重。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差,道路通行环境和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失调。
近年来,农村道路虽然线路延长,路面拓宽和硬化,行车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农村道路属于平面混合道路,特别是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只对路面硬化,道路的曲线没有改善,各种交通标志、标线基本没有设置,安全隐患仍然十分突出,同时,道路的通行率不高,违章占道现象严重,公路沿线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严重影响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即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极为薄弱。因此,目前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仍不能适应农村交通快速发展的形势和现代交通的需求。
(四)对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未能到位。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农村的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一方面是由于县乡道路分布广、里程长、路网密,加之警力紧缺、经费又不能得到足额的保障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缺乏管理交通安全的意识等因素,造成大部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对无证驾驶,超速超载、农用车、摩托车等非营运车载客等十分突出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查处。因而极易引发事故,虽然公安机关交警部门每年多次组织警力到农村道路上对农用车、报废车、超速、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也曾集中销毁了一批报废车,但管理的覆盖面毕竟有限,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另一方面,交通管理执法阻力大,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程序复杂,交通执法装备落后,特别是目前公安机关交警警力紧缺,其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交通管理不能形成长期的严管势头,存在着“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
二、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情况认识不够,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由于对农村交通管理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其交通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还不够完全到位,对挂靠经营、私人经营和面的车、农用车、摩托车等五小车辆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对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的排查治理还不够到位。
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排查整治事故黑点工作,因多部门的管理使其经费不能足额到位,致使有些危险点、段整改不能落实。同时,乡村道路落实硬化工程后,其路面硬化车辆通行速度提高,但许多道路只硬化,未改善道路曲线,加之,缺设交通标志、标线,新的事故多发点也随之增加。并且,对农村道路的占道、摆摊设点等人为路障、路政管理不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更难以保障。
(三)当前交警部门警力严重不足,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能完全到位。
就我市的情况看,全市共有交警***人,在一线工作岗位的***余人,担负着****平方公里和**万余辆机动车,**万余名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和繁重的交通警卫任务,以目前我市的交警警力管理好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是相当困难的,而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因此管理工作无法向乡村道路延伸。其当前交警警力严重不足、并且基层交警经费未能保障,交警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难以到位。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四)管理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农村交通工具种类多、分布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从事运输的增加,机动车驾驶员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对此,全社会必须加强应对措施,对农村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及宣传教育工作更为重要。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单靠交警的工作是决不能做好的,应该是全社会的大事,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都要齐抓共管才能落实到位,当前由于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无法延伸至乡村,致使有些乡村的农民购车从事运输却不办理牌证,有些上牌后车辆技术的年度检测都不参加,甚至无证驾车,超载行驶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就充分说明当前,农村的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法规及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极为突出。
三、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应对措施
针对农村交通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做好预防工作。
(一)严格落实客运车辆户籍化管理和“五小”车辆实行县市级管理。
继续按照“一车一档”、“五检一查”的管理方式深入开展农村客运车辆户籍化管理和“五小”车辆实行县市级管理,做到对农村客运车辆,农村的各种“五小”车辆情况清、底子明,加强对驾驶员和车主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并进行长期有效管理,确保农村机动车驾驶人员与车辆的安全源头关。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交警单兵作战,要争取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直接对道路交通安全实行管理,确保按照社会管理要求乡、村两级,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人管理,应效法治安联防体制,建立政府领导责任制,交警和政府的其他各级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综合管理机制,一方面由政府与各乡镇和交通、农机、安监等部门签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压事故保畅通的责任落实到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队组,另一方面形成安监、交通、公路、农机、宣传、教育等部门齐抓共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局面。如规定交通部门具体负责客运线路的审批,坚决取缔乡、镇道路上摩托车、农用运输车等非法客运等违法行为,负责以客运车辆购置审批、客运驾驶人资质审查。公路部门负责对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等源头管理;要求农机部门加强对农机车辆的管理,杜绝农机车在乡村道路上从事运输,特别是从事客运活动。明确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而交警部门则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指导和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工作。这样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对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的排查治理工作和农村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的增设与路政管理。
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应该积极协调交通、公路等部门,对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的增设工作,该设的坚决设置。完善交通设施。并与公路部门,开展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的排查整治工作,尽快对排查出的农村道路的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治理。同时,对农村公路的堆物作业、占道施工、占道摆摊等严重影响交通通行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治,确保农村公路有效通行。
(四)加强与乡、镇政府的协作,坚决取缔农用车、摩托车、报废车等非法从事客运运输现象,严厉打击农村的非法运输行为。
公安机关交警部门要把*/*以上的警力摆到路面并实行平时管理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形成严管态势,使非法运输无法进行。要实行各乡、镇政府把自己辖区内的农用车、摩托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等非法从事运输车辆的情况摸清,然后由政府牵头、安全监督部门组织公安、各乡、镇机关、城监、交通、农机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坚决取缔非法从事交通运输的违法行为。特别是严惩无牌无证车,报废车载客的违法行为,并将这项工作长抓不懈。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车辆和机动车驾驶人统一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到位。
根据农村道路及农村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应实行社会化安全管理。即各乡、镇、村要建立车辆台帐,凡购买车辆落户,申办机动车驾驶证,须在乡、村两级进行登记并签署审批意见,克服农村车辆和驾驶人无基本台帐。在建立台帐的同时,平时应由乡、镇、村负责组织农村机动车车主、驾驶人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并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的有效管理,克服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失控的现象。
(六)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的教育管理,充分利用驾驶人所在车队,所在村、组的组织管理职能,强化机动车驾驶人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同时交警部门要深入农村,配合车队、村、组组织农村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法规学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培训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致使驾驶员素质有明显提高;
二是继续实施交通安全村、学校创建活动,深入到农村,将交通管理法规上门入户;
三是各级政府要督促新闻媒体要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义务,经常性播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以提高群众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
(七)加强交通警察队伍建设,巩固交通管理职能。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为适应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管好交通安全,加强交通警察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政府部门一定全力保障交警的各种经费。在保障经费的前提下,交警全力把工作落实到预防交通事故和交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上来。二是搞好交警的必备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由科学化管理交通。创建交警工作的良好环境。目前,交警的装备极为落后,特别是越到基层,装备和基本设施就更差。现在农村的基层交警中队的住房和办公用房都没有,这与交通管理工作是很不相适应的。三是加强交警队伍的内部管理,强化岗位练兵,提高全体交通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在民警中,要坚持树民本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管理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举措之一。
通过以上举措,突出政府重视,狠抓安全管理,全社会参与全面普及安全宣传教育,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让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上来,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