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几点思考
公安部部长**在****年**月*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调,要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新闻发布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能够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发布权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导舆论,把握主动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处涉及网络,可见互联网发展的迅猛。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的第三方研究报告《****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在*发布。报告指出,****年中国以腾讯、新浪为代表的微博用户突破*.*亿人。据统计显示,在IRI舆情指数热度排名前***个较大突发事件中,微博成为第三大舆情源头,**“诽谤门”、**茶油致癌物超标等事件均以微博作为舆情源头率先披露。微博去年一跃成为继新闻、论坛之后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舆情源。通过对****年涉警形象的网络热点事件透视发现,去年舆情指数超过**分的***个较大网络热点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安在涉及主体中占比近*成。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厅官妻子打错门”事件、*涉黄人员游街事件以及“喝水死”、“洗脸死”等涉警舆论层出不穷,可以说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为及时掌握涉及我市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队建设的舆情动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有效引导舆论发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舆情,防止舆论炒作现象扩大蔓延,根据《福建省公安消防部队舆情研判工作制度(试行)》,泉州支队成立舆情研判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一、对消防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 网络舆情是指多数群众或某一社会人群针对某件事情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专指来自网络上的言论和情况,是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BBS、博客、微博等)表达和传播的,尤其是拥有大量会员、互动性很强的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及微博。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如舆情激愤、舆论哗然等。一是功利性。在“求名”或“求利”的支配下,一些版主和资深网民刻意去分析网民心态,积极迎合网民的趣味,利用社会新闻热点进行炒作造势。二是宣泄性。在“发泄才能过瘾”的情绪下,往往出现肆意谩骂、跟风起哄,浮躁、偏激的心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论坛情况成为衡量人们对现实社会不满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危机的预警器。三是匿名性。出现黑客、病毒等非法行为,利用网络的匿名性等特点对网络舆论进行主导,使网络舆论更具突发性和不可控性。而网民的从众心理会造成消息迅速传播和更多的负面影响。 消防网络舆情是对消防部门在执法和执勤战备、抢险救援等任务中的表现及公安消防工作的意见,是网民在互联网空间对部队消防工作的映射,是社会舆论对消防部门及消防官兵的直接反映。从对社会稳定影响的角度看,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民意的直通车,可以倾听民意,汇聚民智,但若是引导或应对不当,也完全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二、对消防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一是进一步重视网络舆论的力量。探索对新兴媒体的管理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影响,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加强与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手机运营商媒体的协作,特别要加强与传统主流媒体的合作,充分调动媒体人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媒体定期刊播消防工作动态、温馨提示等善意、对群众有益的信息,增进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架起与网民沟通的桥梁。 二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要全力抢占宣传引导的第一时间,争抢第一报道权、第一解释权,主动占据舆论制高点。依托消防门户网站、QQ群、微博等平台,畅通舆论诉求渠道,互联网开通“办事大厅”意见箱平台,收集群众反映消防执法的问题,及时对群众诉求予以解答,以善意赢得理解,以诚心赢得支持。并积极吸收社会群众和部队内部力量,壮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增强网上“正面声音”,主动进行教育引导。定期组织对有关话题开展评论,并通过“模拟评论”、“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评论员驾驭网络语言、舒缓网民急躁情绪、引导网络评论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动态管控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专业力量建设,消防部队要组织协调成立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件要实行动态跟踪、及时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要“像预报天气一样”地预告网络舆情信息,着力提高网上发现、侦察、控制和处置能力。重点抓住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形成紧密契合、逐层推进的工作流程。坚持现场处置与网上处置同步,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强化技术力量支撑。加强对舆情技术防范投入,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舆情控制,有效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相关舆情进行监测、跟踪、引导和控制等,及时采用科学化、策略化的方法化解舆情危机。总之,对于网络舆论必须冷静应对,正视网络舆论的负功能对消防工作的消极影响,努力把稳网络舆论的主要方向。舆论的产生,说明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门的关注与监督,“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对网络舆情要敢于担当,快速反应,及时介入,有效减少舆情的负面影响。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靠前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