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以创新的思维推动我市公安工作的发展

    时间:2011年06月3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我市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期,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我市公安工作的大发展,强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市公安机关应对严峻形势的必然选择。

        一、*公安工作如何适应“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要求

        客观回顾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宣传力度不够;三是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乏力;四是理论滞后;五是存在畏难和骄傲自满情绪;六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还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自然就不能形成公安工作中的新思路,建不起新机制,难以产生新方法。

        二、我市公安工作适应“创新发展”的思考

        为了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弥补我们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我们应借这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东风,乘势而上,谋划新思路、新对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我市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具体而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思想教育,增强创新意识。当前,我市公安队伍中有些公安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不想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会解放思想的现象,如不及时抓住这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良机,强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我市公安工作大发展的教育,增强创新意识,充分释放解放思想带来的巨大的创新能量,打破坐而论道的思想障碍,那么我市公安工作势必会滞后于发展的新形势,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谈。

        (二)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要尽快找准我市公安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我市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不利于创新发展的布局和工作部署就重新调整,重新布局,重建公安工作的新机制,重构新格局。

        (三)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公安工作千头万绪,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围绕各自的重点和薄弱环节,突破重点,最终在全局范围内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战略目标。

        (四)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工作责任制,加强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五)创新公安警务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话道出了基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公安基础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1、创新警务运行机制,盘活现有警力资源。随着我市创建*首善之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构建和谐*活动的不断推进,基层公安工作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日益突显。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警力配置不科学,机关化作风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勤务方式以管理审批为主,等案上门,坐等报案,静态管理,被动反应。管理人员和内勤人员比例过大,工作难以协调。

        二是规模太小,警力分散,打击防控能力低。基层派出所设置过多、分散,警力捉襟见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无暇去做基础工作“发现不了,控制不住,打击不力”的问题客观存在。

        三是重打轻防,重管理轻服务,群众满意率低。

        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三基”工程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

        2、以盘活现有警力资源为切入点,内部挖潜。按照扩大规模,利于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参照管辖地域大小、人口多少、治安复杂状况等情况,采取“合二为一”的办法,减少派出所的设置,整合警力资源,增强警力。同时,按照“大部门体制”的思路精简机关,充实基层,调整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基层,并实行民警岗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优化队伍结构,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3、建立健全和完善警务责任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整体效能,应以建立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为核心,明晰警种职责,规范警务运行模式,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实现警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警务效能的最大化。

        4、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动态防控网络。在警务改革中,应始终坚持把“防”放在首位,并以构筑“大调解”和“大防控”为目标,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推进治安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进程,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打击型向防范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转变,牢牢把握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5、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警务社会化建设。社会和谐主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根本就在于推进警务社会化,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积极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社会治安资源,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根本改变警察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6、大力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队伍规范化建设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所在,应以理顺体制、优化配置、明晰责权入手,以整合警力资源为手段、构建高效、适应实战需要的组织体系。同时,以经费保障为突破口,构建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

        7、大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是时代的特征,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丰富、鲜活的信息,系统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信息采集工作机制,使大量有工作价值的信息等变为全局共享的电子信息,形成全局采集、全警录入、资源共享的信息采集、录用新格局,使科技工作真正步入为实战、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8、健全和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网格化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当前,我市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网格化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建设试行工作初显成效。但是,由于全市的防范工作没有真正形成网格机制、系统化、网络化,仍然呈现为各自为战、各管一段的局面。我们应通过各种治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治安控制的主体多层化,控制手段多样化,控制时间全天候化,控制空间多元化,从而形成遍布全市的主体治安控制网络。

        9、巩固和发展“三基”工程建设成果。其中,打基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一个联结全市公安应用系统和人力资源库的警务信息平台;二是组织开展对全市出租房的“大盘点”,集中录入出租流动人口信息;三是加大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力度;四是加快覆盖全市重点路段、场所的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并安装与我市两级“110”指挥中心联网的报警监视探头,全力提高全市的治安防控能力。

        总而言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创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勤于学习,善于研究和思考,大胆创新公安警务机制,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我市公安工作的大发展,才能在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才能以新的局面回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公安队伍建设与和谐警民关系问题的思考
  • 下一篇:关于县级公安机关推进公安信息化提高基层实战能力的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