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的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是在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召开后的新形势下施训的,以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进一步加强全国公安警卫部队正规化建设,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现阶段全国公安警卫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
一、培训工作力求充分体现公安警卫工作第一线的新内容,提升培训层次 中层警卫干部学员大多来自全国公安警卫工作第一线,基本上都是本部门、本单位业务骨干力量,多次参加各类警卫执勤任务,熟悉基层警卫工作,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知识结构体系较为完善,有较大的代表性,有较强的发展后劲。他们既是接受培训的学员和受益者,又是培训的教员和主导者。他们为培训所带来的各具特色的新问题、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直接反映了全国公安警卫工作第一线的最新领域、最新信息、最新动向、最新成果。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是培训的最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全国公安警卫中层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层警卫干部培训的一大亮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整个培训工作应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中心,充分体现公安警卫工作第一线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从公安警卫工作第一线新的实践中及时汲取丰富的理论养料,提升培训的理论层次。因此,此类培训具有实践性强的显著特点。学理论服从并服务于警卫工作第一线的实践。这种优良学风,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发扬。 二、组织精兵强将,调配名师名教,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全国公安警卫工作新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承担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培训任务的有关各方应该做好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准备工作。在人员配备上,严格把关,组织精兵强将,以名师名教为骨干;在课程设置上,优化各种课程体系方案,以适应全国公安警卫工作新形势发展需要为基点,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研究,突出基本警卫业务的学习和研究,突出新领域、新问题的学习和研究,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面向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与现场调查研究相结合,以学员为主体,以启发式教学为根本,旨在提高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学员解决警卫执勤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以人为本”,拓宽途径,加强中层干部双向交流,促进公安警卫事业顺利发展和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完善 人才历来都是事业兴旺之本。公安警卫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之对警卫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更高。在新形势下,只有进一步拓宽警卫人才培养的途径,才能适应新的挑战,担负起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任。一方面,我国公安警卫人才依靠院校培养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院校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公安警卫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另一方面,就全局来说,院校有院校的优势,部队有部队的长处,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的培养必须走开“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的新路子,建立和完善院校与部队警卫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院校与部队人才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培养大批新一代高素质复合型警卫人才,提升全国公安警卫系统的整体战斗力。 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加快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成长步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是加快全国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就目前全国公安警卫部队整体的情况来看,从干部到战士,多种学历教育开展得覆盖面广、力度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全国公安警卫部队广大指战员,尤其是中层警卫干部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与学历教育相比较,非学历教育也是加快公安警卫部队中层干部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更具有专业性强、针对性强、周期短等特点和优点。在这种意义上,全面落实“三个必训(民警上岗前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一线民警必训)”制度的要求,更重要的一环是下大力气狠抓全国公安警卫部队广大指战员,尤其是中层干部的非学历教育培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