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强化训练安全管理的思考
当前,随着全国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活动的开展,全国消防部队通过各种形式从严从难狠抓军事业务训练,努力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军事业务训练深入开展的同时,抓好训练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持全体参训人员思想的稳定,促进消防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训练中,组训者应认真研究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实现以训促管、以管促训,确保训练安全管理工作落实。
一、以人为本,强化素质,发挥官兵安全主体作用
广大官兵是训练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是搞好部队训练安全工作的基础。做好部队训练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提高官兵素质上下工夫。
一是要加强教育,增强官兵的训练安全意识。做好消防部队训练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解决官兵思想认识入手,大力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努力使广大官兵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做好训练安全管理工作的自觉性,这是预防训练事故的根本性措施。结合当前“安全双百日”竞赛活动的开展,要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宣传训练安全的重要性,认清事故的危害性和事故的可预防性,从根本上提高官兵对训练安全意义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同时,要进行规章制度教育。组织官兵学习有关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熟悉其内容,明确训练安全的具体要求,做到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严守操作规程,有效地防止训练事故发生。
二是要针对现状,更新官兵的训练安全观念。从目前消防部队训练情况来看,训练安全管理工作在观念上应重点突出以下两个转变:首先要转变消极保安全的思想观念。抓训练与保安全是一对矛盾,当前打造消防铁军活动如火如荼,各项训练紧紧围绕实战要求从难从严开展,必然会带来训练上的安全问题。但我们绝不能因怕出训练事故而降低训练标准,出现偏训漏训,采取因噎废食的做法,以削弱战斗力水平为代价去消极保训练安全。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加强训练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训练计划,严格执行训练法规,科学穿插训练内容,以训练的正规化、规范化确保训练的安全管理。再次要摒弃“事故定乾坤”的观念。在评价一个人、一个单位训练工作的成绩时,不能只看是否发生和发生了多少训练事故,而不看训练效益和效果,对训练事故必须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事故的责任和影响,又要看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在处理事故的同时,要充分肯定训练成绩,决不能“一棒子打死”,影响广大官兵的训练热情,打击训练的积极性。
三是要搞好传帮带,提高干部、骨干训练安全管控能力。干部、骨干管控能力决定了一个单位的训练安全工作水平。为此,要结合各类集训,组织干部、骨干学习安全工作制度、内容和方法;结合安全工作交流,传授安全工作经验;结合领导机关蹲点检查或代职调研对干部、骨干搞好传帮带,使一些好的做法能够发扬光大。比如,训练“五勤”法(眼勤多看、腿勤多转、脑勤多想、嘴勤多讲、手勤多干),在消防部队实际训练安全管理中就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推动训管协调发展
训练是消防部队日常工作的重点,对消防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训练安全管理对于训练任务的完成具有服务作用,对于训练质量的提高具有保障功能。我们常说,安全不是中心,却直接影响到中心。在当前消防部队训练安全管理过程中,个别单位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保安全的倾向,目标与手段倒置,单纯就安全抓安全,最终结果却不理想。要提高训练安全管理水平,必须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部队战斗力为标准,把握训练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摆正训练安全管理的位置。加强训练安全管理,必须摆正预防事故工作的位置,端正训练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真正把训练安全工作抓到点子上,把广大官兵从消极保安全中解脱出来,把预防事故和提高战斗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不能以事故多少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尺度,把训练安全管理工作摆到不适当的位置强调过分,也不能放松管理,忽视安全消极预防,不注重在科学预防上下工夫。如果把训练安全管理工作提得过高,甚至摆到部队训练工作之上,该训的科目不训,该用的器材不用,该出的车辆不出,这样不仅影响部队训练的质量,对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相反,如果对训练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致使事故问题不断,造成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毁坏,也会极大地削弱部队战斗力。
二是要理顺安全管理与按纲施训、科学组训的关系。安全管理与按纲施训、科学组训是部队训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按纲施训、科学组训,可以不断提高官兵的技能和应付各种意外事故的能力,以训练带管理,为安全防事故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抓安全管理,以管理促进训练,才能保证以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训管结合、以训带管、以管促训,训练与安全管理良性互动,可以使二者相得益彰。首先要将安全管理融入训练的全过程。做到筹划年度训练工作与制订安全规划同步,分析训练形势与查找安全隐患同步,部署年度练兵任务与安全要求同步,检查训练情况与检查安全措施同步,部队训练总结与安全防事故讲评同步。其次要遵循训练的基本规律,以科学的组训形式和练兵方法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部队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形式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遵循着一定的科学规律。后面的内容通常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前面的内容又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组织部队训练,要按照训练课目的逻辑关系和受训者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分后合,先基础后应用,先小负荷量后大运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做到层次分明,分步细训,逐个内容、逐个动作地进行讲解、示范和演示,使受训者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与动作技能,又可避免因知识与动作技能不扎实而出现问题。如果打乱这种秩序,既破坏了部队训练的系统性,又可能因受训者知识技能掌握得不足而发生意外。
三、把握关键,强化管控,确保训练安全管理落实
消防部队训练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贯穿于训练的各个领域及其整个过程当中。但在具体落实上,却需要把握关键环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训练展开前要制订周密的措施。制订训练安全管理工作措施,是预防训练事故、保证训练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训练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制订训练安全管理措施,要提前做好训练安全预测,以训练安全预测的结果为依据,根据条令条例、训练大纲、教程、教范、上级指示精神和相关制度及规定,结合训练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同时,要把安全管理措施贯穿于部队训练的计划、准备、实施、考核、讲评等各个环节,保证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训练标准。制订的措施要切实可行,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近年来的消防部队很多事故案件看,规定不遵守、制度不坚持、措施不落实、有章不循、盲目蛮干是导致训练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有了制度规定,不等于就做好了训练安全管理工作,职责规定再严,措施再细,也是纸上谈兵,关键的问题是抓好制度措施的落实。
二是训练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必要的训练监督是实施训练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各级领导掌握情况,实现训练安全管理目标而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监督的目的在于巩固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对策,按照预定的训练安全管理目标运行。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训练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证训练内容落实的重要性,要像抓训练落实那样重视预防训练事故,将其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训练计划,分工专人负责,在建立健全训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训练安全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训练安全组织。根据部队训练任务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支队要有训练安全领导小组,大、中队要设立训练安全管理小组,班要设立训练安全员,并切实履行训练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监督责任。必要时,还可根据训练课目特点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建立临时性的安全抢救组织。要充分发挥安全组织和骨干作用,形成一个群众性的安全网,做到训练安全有人管,事故苗头有人抓,异常情况有人报,把预防事故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其次要注重训练现场保护。在注意科学训练的同时,应注重训练过程中的保护,在易出险情的课目和地点上,设立专职保护人员,防止意外发生。此外,还应教会参训人员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到险情,避免手足无措,以减少训练事故。再次要掌握训练安全监督的方法。影响训练安全的很多因素,多数是在训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级训练领导者和安全组织要依照训练安全目标和措施,采取检查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监督,采取包括会议检查、跟班检查、阶段检查、自检、互检等方法去实现监督的目的,以便纠正偏差,防患于未然。
三是训练事故发生后要进行妥当的处理。训练事故发生后,要严肃查处,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新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处理训练事故的目的,在于查清原因,明确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训练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广大官兵的责任心和预防事故的能力,使安全管理工作趋于完善。当训练事故特别是严重事故发生后,除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其发展之外,应迅速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时组织力量,对事故进行调查研究,查清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以便为正确处理事故创造有利条件。对事故要依法处理,就是依据条令条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追究事故责任者,以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汲取教训的目的。切忌使用土规定、土政策,使处理或失之于严,或失之于宽,更不能够欺上瞒下,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