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县公安局法制科民警某某
刚刚荣获全市“十大执法标兵”称号,被干警们称为执法“守门员”的*县公安局法制科民警*从****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的理念,为推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作出了贡献。没有刑警出生入死的壮举,没有巡警风吹日晒的印记,可他却在幕后紧守着治安行政案件审核的“大门”,维护着司法的公正。****、****、****年他被评为*县公安局先进个人、****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优秀法制民警,****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综治工作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浸润着*对法制工作执着的汗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忠诚诺言,捍卫了法律的威严,维护了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虚心向同行请教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尤其是从事法制工作的民警,*觉得没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是不行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他先后通读和钻研了《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公安常用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增强法制意识。遇有执法疑难时,他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向检察和法院同行请教,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年**月,当时在基层派出所的*是全局唯一经双向选择调入法制科的民警。从派出所民警到法制民警角色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要承担着行政、刑事案件的审核把关,疑难复杂案件的处理,给办案民警解答疑难法律问题,呈报劳动教养案件,出庭应诉,承办复议案件,开展法制宣传等等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作为一名从事法制工作的民警,如果在法制审核上都弄不准或没把握,怎么能给案件定性?怎么能给基层和一线部门提供优质法制服务?这是对当事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警察这一身份极为不负责的表现。”*经常对自己这样说。
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通过*与同事们的努力,*县公安局执法工作也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快车道”,执法质量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年度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成为全市公安机关多年来特色工作的突出亮点。
在法制岗位工作多年,*深知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先后负责起草了《关于规范部分法律文书制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办理行政刑事案件审核审批程序实施办法》、《执法办案问责制》、《办理案件回访制度》、《执法办案告知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规范执法行为的办法和制度,就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审核审批程序和范围、处罚决定等各个执法环节从细节上作了详细的规定,解决了基层和一线办案单位在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和证据意识不强的问题,最大程度地预防了执法偏差,为执法质量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执法考评方面,*起草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日常考评工作暂行办法》,并参与修订了《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量化了执法质量考评内容。近五年来,他依照考评标准,共考评案卷***余宗,书写《个案质量考评表》***余份,对查出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不放过任何细小问题,在执法考评工作中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无愧于人民卫士的光荣称号
*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定:不办关系案、不办人情案。只要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不准、处罚不当或程序违法,甚至材料不规范的案卷,一律提出整改意见退回。今年*月中旬,一个基层派出所送报一个案件,当时定性为涉嫌抢夺。而细心的*仔细研究了案卷,发现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存在暴力行为,于是将案件改判为涉嫌抢劫,最终严惩了犯罪嫌疑人,更好地威慑了其他犯罪嫌疑人。
*说:“在法制监督和社会各界全方位严格监督下,只有严格执法,认真办案,严格审核把关,才是对公安机关形象负责,才是对办案民警个人负责,也只有那样,办案和执法单位才不会办错案、犯错误,才能使党委、政府放心,人民满意,才能真正无愧于人民卫士的光荣称号。”
*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案件审核中从严把关,是*的一贯作风,对基层和一线执法单位报来的案卷,他严格要求近乎苛刻。开始,基层的同志们辛苦好几天才形成的案卷被退回或改裁后,同志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他不理解基层的艰辛,故意挑毛病,但时间长了,一件件铁案的出现和一桩桩复议案件的维持,同志们才真正理解到了严格才是爱护。
很多办案人员私下都说:“*工作很较真,他这一关最难过!”近*年来,*共审核各类案件****余起,均做到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证据确实充分、法律文书制作规范,实现了零复议、零诉讼、零赔偿,他也成为了一名法律尊严的坚定捍卫者。
基层办案民警的“知心人”和“热心人”
*时刻告诫自己:“案件审核,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唯有执著前行,才能维护好警察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为了守好执法的“大门”,*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外出办案的干警有时深夜回到局里,经常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不是在看书学习,就是在查核案件材料。
为了更好地为基层和一线办案单位及时提供法制服务,急事急办,*长期将手机置于**小时开机状态,多少个夜晚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其从睡梦中惊醒、多少个数九寒天不畏严寒去办案单位或法制科办公室审核件,甚至一夜间反复几次,类似的事情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因此,*也就成了基层办案民警的“知心人”和“热心人”。
同时,*利用办案民警报批案卷的机会以案释法,见缝插针地对办案民警进行业务指导,也经常有办案民警或办案单位领导到他办公室或打电话向他讨教,他都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同事和领导经常会说:“案子到了*手上就有了处理方向,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现在,该局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遇到复杂的案件或棘手的麻烦事就会到想到*。*俨然成为了同事们的的法律“宝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普通的法制民警,*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刀光剑影的辉煌,没有卓越显赫的战功,更没有人前人后挥斥方遒的飒爽,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甘当执法工作大厦的一块基石,以他对法制工作的执着与热忱为公安执法工作发挥了光和热,在平凡岗位上彰显出不平凡业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