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教民警情感调适能力的培养
    有些劳教民警在管理教育劳教人员时面对的突发事件(这里的突发事件指如劳教人员打架,不服从管理而顶撞队长,有情绪而造成秩序骚乱等等,逃跑、凶杀等重大事件除外)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去了平时的冷静和理智,教育方式和语言过激,往往导致不良的效果和影响。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劳教人员应有的情感素质,缺乏必要的情感调适能力。
    民警的情感素质是一个由管教价值观、管教思维方式、管教行为技艺以及管教风格类型等组成的综合体,是一个人的人格在其管教职业中的体现,并且是以浓厚的情感,而不是丰富的认知作为表征的,而情感调适能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劳教民警的情感调适能力表现在能够识别、认识自己的情绪、脾性、趣味,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善于识别、体察和感受劳教人员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善于与劳教人员沟通情感,善于欣赏、鼓励、调动劳教人员的积极情感,适度把握批评的分寸。由此可见,劳教民警解决突发事件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情感调适能力的问题。 
    劳教民警要提高自己的情感调适能力,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加强修养。
    一、劳教民警要努力扩大个人的情感世界,从而丰富本人的情感经验。因为情感经验丰富的劳教民警重视而不是漠视劳教人员的情感经验,能够帮助其分析、认识情感经验。
    二、劳教民警要努力提高自我情感监控水平,即根据劳教人员当时当地的情感表现,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三、劳教民警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准确的遣词造句,准确的运用修辞手段和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
    四、劳教民警要加强对党和国家劳教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力求正确的执行方针政策,力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规定,使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通过情感渗透出来。
    劳教民警具备了心理调控能力,就能面对各种始料不及的棘手问题,正确认识、控制、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熟练的把握教育管理的规律,机智的变换教育方式方法,灵活而不呆板、巧妙而不生硬的做出处理,使管理教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体来说,劳教民警通过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情感调适能力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遇怒制怒的自控力
    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可能搞得劳教警察措手不及,十分恼火。此时,民警一定要冷静,要有遇怒制怒、当怒不怒的自控力。因为咄咄逼人的训斥,尖酸刻薄的嘲讽,横暴野蛮的体罚,并不能显示出教育管理的威力,反而会暴露出劳教民警心理素质脆弱、情感素质浅薄。
    例如,劳教民警在安排人员劳动任务时,有时可能会遇到个别人员不听从安排,胡搅蛮缠,甚至拒绝劳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民警会认为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受到了挑战,从感情和心理上难以接受,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硬制硬,以怒制怒,采取过激的方式,虽然有时表面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也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反之,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把教养人员叫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让他坐下来,问清事情的因果,做好他的思想工作,使其丢掉包袱,轻轻松松去劳动,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体现民警良好的素质和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二、调整劳教人员情绪的引导力
    队中出现突发事件后,劳教人员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态度。这便要求民警以平静的心理迅速分析并判断,对各种情感和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使全队劳教人员都能消除各种错误的情绪,树立正确的导向,确保安全稳定。
    例如,去年9月份的一天晚上,恰逢我值班,民管会成员来向我报告劳教人员高某某花五十多元钱买的一个新打火机在洗澡时丢了,这之前还刚刚用过。劳教人员知道这事以后,也都在私下纷纷议论,个别不稳定分子心怀想法,从中兴风作浪,并有不少劳教人员大喊:“翻,挨个翻。”整个队内显得有些紊乱。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我们两个值班队长并没有慌张和盲从,冷静的进行了分析,商量好了对策。我们召开了全体劳教人员大会,通报了丢打火机的情况,讲明了盗窃的性质,并鼓励劳教人员用合适的方法交出来,队长保密,过往不纠,同时对个别劳教人员兴风作浪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样,使队内保持了良好的秩序。第二天早晨,一个劳教人员借口肚子疼,来到我办公室,把打火机交给了我,我及时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和鼓励,并保证保密,直到现在,这事只有我俩知道。从那以后,这名劳教人员一直表现很好。良好的情感,冷静的行为,尊重了劳教人员的人格,保护劳教人员的自尊,加快了他们改恶从良的步伐。
    三、艺术语言的表达力
    劳教民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整心理、表达情感即处理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艺术语言是指变指令为参谋、变对立为友善、变贬斥为褒扬、变直截了当为迂回的说法,诸如,采用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等等。
    例如,有不少的劳教人员在社会上混惯了,养成了张口骂人、满口污言秽语的习惯,这些都与劳教所的规定及我们民警的要求相去甚远,假如你遇见了,你会怎么处理?是严厉批评还是婉言指出?当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在众人面前,对该劳教人员怒目冷对,厉声批评,会使其认识到错误,但是也会使其在众人面前丢掉面子,表面接受却耿耿于怀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委婉的指出:“某某某,你需要刷刷牙,讲究一下口腔卫生了。”这样既指出了他的缺点——满口脏话,又比较委婉含蓄进行了批评,给他留了情面,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执法过程中的情与法的有机结合
    对劳教人员执行劳动教养,是一个“教育、感化、挽救”的执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教民警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去影响和感动劳教人员,使管理教育既合法又近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有一次,我晚上值班,劳教人员陈某某突然在宿舍中大哭大闹,一问其他劳教人员,原来是他收到了一封家信,看后便哭闹了起来,并喊着要回家。在征得这名劳教人员的同意后,我看了一下信。信中说,这名劳教人员的爷爷得了癌症。于是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拿个凳子让其坐下,非常同情的告诉他:“我看了信后也非常难过,很理解你的心情。”我刚说完,这名劳教人员就打开了话匣子,告诉我他爷爷怎么疼爱他,他是多么后悔多么想回家看望爷爷等等。等他发泄完了,我教育他说,我也很希望你能早日回家,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你好好改造,是你家人的期盼,也是对我工作的支持,你改造好了队长和你家人都高兴。只要你表现好,在政策允许下,你可以回家看望你爷爷。今晚上,你可以先给家人打电话问候一下。过后,他给家中打了电话,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从这以后,他在改造生活中表现一直很好。
    情感调适能力的要诀是自我调节心理,避免针锋相对,欲扬先抑、欲进先退、交换角度、选择时机、以情为本、以智取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以调适情感开路,反面文章正面做,等创设了通情的心理气氛后,再把握契机,全面出击,从而使劳教人员在平静的心境、宽松的气氛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