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公路交通安全现状的思考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思想理念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道路路面硬化工作已成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村道路路面硬化后,大大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给广大农村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农村路面硬化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给公安交通管理带来了挑战。随着农村路面硬化工作的深入,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硬化后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努力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切实整改路面硬化后形成的事故多发点段及危险路段,消除事故隐患,是摆在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农村道路硬化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农村道路硬化后路面普遍狭窄。 农村道路路面硬化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区里拨一点,市、镇、村自筹一部分的形式筹措的。由于农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很不发达,农村道路路面硬化的资金缺口较大。因此,受资金等客观条件限制,当前我市农村道路硬化多是在乡、村道路原有的路面基础上直接铺设水泥路面,大多数路面宽度均在3.5米左右,且弯多、坡陡、视距差,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路面硬化后,驾驶员很自然地提高驾驶车速,车辆在狭窄路上,特别是通过急弯路段时,驾驶员遇险情往往采取措施不及,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农村道路硬化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 近年来,农村道路硬化工作突飞猛进,基本上达到了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但是,道路硬化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成为交通安全一大隐患。据调查发现,农村道路硬化后,许多急弯、陡坡路段、交叉路口缺乏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导致交通事故明显上升。原来村道在路面硬化前由于车辆行驶速度慢,基本上无事故发生,但道路硬化后,交通事故却明显增多。其次,农村道路与主干道交叉的路口大多未设减速让行标志及修建必要的减速垄或减速带等设施,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三)农村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 由于农村多地处偏僻、边远山区,虽然各级公安交警部门按照公安部的部署,加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力度,深入农村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但是,由于受警力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安全宣传工作仍不够到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态势尚未形成,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仍普遍不高。道路硬化改变了农村路面凹凸不平的状况,使长期在差路上驾驶的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在水泥路面上驾车的愉悦,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好路面存在的危险性,安全意识差导致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章现象十分突出,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四)道路硬化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机动车辆迅猛增长,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道路硬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富裕,使机动车辆作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工具不断进入农村家庭,农村机动车辆有了大幅增长,且种类繁多。农村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对农村道路硬化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农村道路硬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落实,努力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应与道路硬化工作同步进行。 交通标志标线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和减少事故起到关键的作用。要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纳入农村道路硬化工作范畴,在修路的同时,要及时跟上配套安全设施。各级公路主管部门要避免出现为道路硬化指标而工作,采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方式,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硬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验收。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健全和完善。 (二)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要按照公安部关于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的部署,切实使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进农村进家庭;二是要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三是要利用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所在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强化农村驾驶员队伍的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农村驾驶员的素质。四是要继续加强交通安全村、校建设,利用安全村、校大力加强农村群众和学生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村群众知道:道路硬化后路面好了,并不意味着交通安全了,只有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根据道路、交通情况控制好驾驶车速,才能确保安全。 (三)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 只有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加大路面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才能确保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的根本好转。当前,各级交警部门要抓住交警体制调整后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农村派出所作用,推行由农村派出所管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的做法,加大农村道路的执法力度。 (四)大力推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提高农村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水平,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适时开展农村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确保农村道路安全、有序、畅通。 (五)积极开展危险路段的整治。 要成立农村道路专项养护基金,加大农村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防撞栏等安全设施,不断提高农村道路的安全行车条件。 (六)积极引导,开展上门服务。 当前农村道路无牌无证、不按规定参加年检审等违法现象十分突出,且车辆种类繁杂,大多为农用车、摩托车等安全性能较差的机动车。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不发达,群众办牌办证办年检审等手续不仅要跑几十公里路,而且收费较高。因此,公安交警、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深入农村为民办牌办证办培训,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农村群众减免一些收费,以提高农村群众办理牌证等手续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购买安全性能较好、适合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