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浅谈私家车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1年07月1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特别是中低档、低排量小轿车价位大幅度下降,普通市民和一些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拥有一辆汽车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随之而来“私家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如影随形,成为当前重大交通安全隐患之一。如何有效预防和遏制“私家车”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从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私家车已达3000多万辆,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还有更多的家庭正在积极酝酿购车计划。私家车的大幅增长对公安交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正日益凸显。笔者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岗位多年,对私家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和遏制“私家车”交通事故高发的势头提出粗浅看法。

        一、“私家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表现形式。

        随着私家车的成倍增长,机动驾驶人的急剧增加,私家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化。总得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酒后驾驶。私家车有“自车自驾”的特点,几乎不配备专职驾驶员,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旅游观光,都是自己开去自己开回。就是一些“大款”有专职驾驶员,他们自我约束的防线也很容易被席间的喝酒气氛所冲破,特别是到了晚上,多数私家车驾驶人存在酒后驾驶的违法行为。在酒精的作用下,驾驶人处于麻醉状态,发生交通事故概率最高,可以说,酒后驾驶是最大的马路杀手,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

        (二)无证驾驶。有的家庭买了车,一家人外出时,其它无证的家庭成员也试着开车。有的家庭急于买车,先买车后办证或边开车边办证,由于现在办证手续繁琐,考试严格,考试难度大,短期内驾驶证难以办下来,经常存在无证驾驶临时对付。因为没有取得驾驶证,没有通过严格的考试,自然驾驶技术不熟练,导致交通事故在所难免。

        (三)疲劳驾驶。由于众多的“上班族”平时没有时间出门探亲旅游,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和公休假是他们驾车外出的最佳时机,期间总是带上亲朋好友一同前往。由于时间紧、路途长、赶景点,驾驶人既要开车又要旅游还要赶时间,旅途劳累疲劳驾驶也就在所难免,因疲劳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也很大。

        (四)超速行驶。部分私家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漠,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行驶、违规超车,有时外出走的是陌生路线和路面,对所经路线的交通状况不熟悉、路面状况不了解,一旦超速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五)车况不良。俗话说,买车容易养车难。买车是一次性投入,而保养却是经常性的开支。由于私家车驾驶人大部份不懂车辆保养常识,一些私家车使用超过保修期后,部分车主没有按时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也选择价格便宜、质量较差的零配件,病车上路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二、“私家车”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明知故犯、安全意识淡薄是私家车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很多私家车驾驶员守法意识较淡薄,对一些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经常明知故犯。如行车过程中超速行驶、随意变道、随意停车、酒后驾车、疲劳驾车甚至无证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有的在驾车过程中打电话、抽烟、与同车人员说笑等分散驾驶员注意力,这些违法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驾龄偏低、驾驶技能差是私家车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私家车驾驶人多为新手,有的是刚刚拿到驾驶证,驾车时间少,造成驾驶技术生疏,更无驾车经验可谈,遇到路况不熟、人多车挤等紧急情况就心里紧张、惊慌失措,顾前顾不了后,不是追尾,就是被撞。还有很多私家车驾驶人由于较少在高速公路、夜间和恶劣天气等条件下驾驶,一旦驾驶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处置不当,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监管不力、安全教育跟不上是私家车交通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一是客观上交警警力不足,对私家车驾驶人监管不力。由于私家车驾驶人分散性大,不便统一组织管理。私家车多为轿车,交警对私家车的日常检查也较少,特别是私家车在正常行驶当中显见性违法行为较少,上级公安交警部门也要求不得检查正常行驶过程中的车辆,除非是开展专项行动。如开展集中整治酒后驾车等,才对小车类进行检查,平时检查的较少。二是交警部门对驾驶人的安全教育无法到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驾驶人年度审验规定取消,小型车辆(准驾C1)驾驶证有效期为6年里,驾驶员连每年体检证明也不用提交。如果在一个计分周期驾驶员未超过12分,交警部门根本无法组织他们开展安全学习教育,只能在纠正驾驶人交通违法时对其实施一定的处罚和临时性的安全教育,造成管理脱节。三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对申领驾驶证的人员教育不够。私家车驾驶人几乎为非职业驾驶人,只求学会不求学精,而驾校对参训人员更是一种应试教育。驾驶人素质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驾校培养出的“新手”很大一部份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肇事群体。

        三、预防和遏制“私家车”交通事故的几点措施。

        提高私家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必由之路。我们在享受私家车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更要关注驾驶员自身的交通文明程度和自觉守法意识,打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本人针对私家车肇事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分析,提出几点预防和遏制私家车交通事故的措施。

        (一)抓源头,严把驾驶人入口关。要加大对驾校的管理力度,严格新驾驶人的考核标准。交警部门要严格新驾驶人考试纪律,切实履行对驾校的监督、指导、资格考核的职责,提高新驾驶人办证的准入门槛,尽量减少不合格驾驶人驾车上路。随着私家车急剧增加,要求学习驾驶的人员越来越多,一般私家车主都不是准备从事职业驾驶工作,部分人认为不需要学得很精,有的对驾驶的安全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不想花时间经过系统的培训,甚至想通过各种关系、“走后门”,只求早点拿到驾驶证,打算自己以后边开边学。另一方面,个别驾驶人培训学校片面经济效益,没有认真组织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培训,只重操作技术培训。

        (二)抓宣传,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私家车事故多数是由于驾驶人的主观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提高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常识和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政府、行政教育等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宣传单、宣传画、广告栏、板报等多种宣传手段,扩大受众覆盖面,使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提高私家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公安交警部门要根据公安部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不断延伸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触角,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私家车驾驶员安全教育模式。例如:针对私家车驾驶员工作繁忙、人员分散等特点,把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板报、宣传单、光盘等,组织在各居(村)委巡回展出,或者通过居委会人员下发。另外,要利用驾驶证期满换证、交通违法超过12分学习、机动车年度审验等时间,强化对驾驶员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守法意识。

        (三)抓整治,严查各类交通违法。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如在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八月十五)、五一、十一长假黄金周,驾驶人可能存在酒后驾驶,可集中警力开展反酒后驾驶统一行动,严惩一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决不姑息迁就。二要加强路面管控,营造严管态势。要合理安排勤务,加强对双休日、节假日时段的路面管控,严查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员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让驾驶人时刻保持警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三要提高非现场执法水平。为了减少路面纠纷和说情开后门现象,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非现场处罚比例,利用“电子警察”等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

        (四)抓引导,优先发展公交车。切合实际,正确引导和适当抑制私家车的发展,优先发展公交车。首先,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多少,与国家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经济活跃程度,以及道路建设管理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毕竟自然资源并不富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根本满足不了全国上亿家庭轿车进入道路的需求。其次,对于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交通工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如果私家车的发展缺乏引导,将导致城市的交通机构逐渐恶化。规划城市的交通资源十分重要,提高公共交通效率,抑制私人机动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资源的过度使用,是合理利用城市交通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最好办法。在中国,公共交通应是中小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就业与居住就近相平衡的模式将被打破,城市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必然带动公共交通的发展。而只有适当控制小汽车的发展,才能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常防范,加强私家车驾驶人自我预防。首先,要多练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新手要挤出时间多学多练,不要急于上路。其次,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私家车驾驶人一定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做到不超员超速、违规超车、疲劳驾驶、无证驾驶、酒后驾车,按交通信号通行,交通法规牢记心间,关爱生命,平安出行。第三,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科学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了解和掌握所经路线的路况,所到目的地距离和行车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安排旅游线路和日程,一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体力,长途旅行中途要有适当的休息时间。第四,要掌握车辆各种性能。要熟悉各种操作规程,熟练普通故障排除,新手要尽量谨慎驾驶。另外自驾车旅行要尽量结伴同行,最好能有副司机同行,两人轮换开车,可以相互照应,轮流休息,防止疲劳驾驶。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议如何治理机动车号牌类违法行为
  • 下一篇:浅谈如何形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