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需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时间:2011年08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一项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三项建设”是公安部结合三年“三基”工程建设实际,着力提升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三项重点工作”是“三项建设”的统领,“三项建设”是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有力抓手,二者之间是“纲”与“目”、方向和路径的关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对于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至关重要。

        因此,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必须勇于跨过这道“坎”,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快的工作节奏,更强的工作力度,强势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深入开展,带动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大发展、大提速。

        一、紧跟步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一些单位民警对“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在认识程度、站位高度、工作进度、宣传热度上还存在差距,深层认知、合力推进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

        一是从上级的严格要求看,我们必须抓。“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政法委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针对新时期公安工作做出的重要举措,这两项工作,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始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先后做出过重要批示和指示,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强调和部署。因此,我们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心无旁骛地抓好落实,容不得有丝毫迟疑和懈怠。

        二是从群众的新期待看,我们必须抓。在当前对敌斗争复杂、刑事案件高发、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严峻社会形势下,作为承担着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人民群众对我们维护和谐稳定、保障促进民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也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需求,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的正义得到申张,权益得到维护,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提升群众满意度,必须把“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牢牢抓在手上。

        三是从我局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必须抓。*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勇于争先创优、扛旗夺冠的信心、决心和干劲,以戮力同心、和衷共济的精诚和团结,以顽强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和成效,打造了*公安品牌。实践证明,我们是一支勇于攻坚、敢于胜利的团队,我们绝没有理由落后于人,我们更不能甘居下游。因此,一定要打赢“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这场硬仗,再登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二、紧扣主题,解决“抓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中政委的“三项重点工作”,还是公安部的“三项建设”,都体现出立意远、精髓深、涵盖广。但每一项工作,中政委、公安部和省厅又有具体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创新思维,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整体性、全局性的工作,关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坚持排查、化解同步进行的原则,一方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行动,摸清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掌握好处置的关键点,防止社会矛盾酿成大事、难事;另一方面立足派出所民调室建设,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把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做到执法一次就要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特别要强力推进公安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推行主动信访警务战略,变上访为下访,变等访为约访,以攻克“骨头案”、“钉子案”为重点,动真情,下苦功,综合施策,采取调解、专家会诊、公开听证、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教育训诫等多项措施逐一化解,真正做到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懂政策的解释讲解到位、存在过错的纠正补偿到位、有实际困难的救济帮扶到位、违法缠访的依法处理到位,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总之,以解决问题为信访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实现今年公安信访积案化解50%以上,明年年底积案化解90%以上的目标。

        二是突出抓好人口管理创新,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管控水平。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根本和核心,抓好人口管理就牵住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牛鼻子”,要打破固有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以人口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要以常住人口管理为基础,推行一般人口常规管理、重点人口重点管理、高危人群跟踪管理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以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车管人”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做到“管控在先,来知行踪,行知轨迹,不失控漏管”;要以重点人员管控为核心,依托“大情报”系统三级联动机制,围绕人地物事、吃住行消等动态轨迹,做好涉稳、涉恐、涉毒、在逃、有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点上访人等七类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向常态化、动态化管控迈进,真正实现以人口管理创新为总抓手,带动社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创新。

        三是突出抓好公正廉洁执法,树立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形象。要彻底消除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只有筑起制度的防火墙和高压线,把公安执法工作全部纳入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才能使广大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习惯和约束,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应该做到“三要”:要制定管用的制度。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执法制度,从规范执法主体资质的《案件主办警官责任制》,到规范执法行为的《案件办理十项规范》,再到终身问责的《民警办案终身责任制》等等,从执法源头、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三个层次进行了规定,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执法问题的发生。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我们必须一以贯之抓好执行。要出台适用的制度。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管用的不代表现在依然适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执法环境的变化,对执法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创新。近期政治部和纪检委出台了几项新制度,要抓好落实。下步重点要在执法行为和执法流程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明确执法工作的每道“工序”,把每一个执法行为和执法动作都纳入制度的约束中,严格案件“受理立案关”、“调查取证关”、“审核关”、“奖惩关”四个关口,最大限度压缩民警执法自由裁量空间,预防和减少错案、瑕疵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发生,做到一次办案,终身有责。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和落实。“高压线”不带电就会变成“斑马线”。我们要真正吹起胡子、瞪起眼睛,以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强化内外监督,强化过程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让民警真正“不能为、不愿为、不敢为”,杜绝新的信访案件的发生,让执法权在制度下透明,让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突出抓好信息化深度应用,提升警务工作实战效能。实战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归宿,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实战服务。这一点,在广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演示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同时带给我无比的震撼,坚定了我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劲头。抓信息化深度应用抓什么?怎么抓?一要从“采”字入手——能采尽采,能录尽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了数据,信息系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用更无从谈起。因此,各警种、各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抓紧采集录入公安内部信息、社会信息,为信息化应用提供海量信息支撑;二要从“训”字入手——全警皆训,强制推进。武器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武器,有的是烧火棍,这取决于使用的人的能力。信息化应用也是同样道理。因此,我们要开展全警培训,在这方面无论是谁,无论什么级别,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说句不近人情的话,就是要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进,让“不会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干部失去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失去工作权”不再是一句空话,彻底破解“不会用”、“不想用”难题,为信息化应用提供素质支撑;三要从“用”字入手——全警管网,全警用网。从我局目前的现状看,信息化应用仅仅停留在浅度应用层次,也就是说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上。这就要求我们向广东等先进地区学习,着力构建以信息为主导、以应用为核心的网上作战机制,广泛开展信息比对、分析研判,网上预警,网上追逃、网上排查、网上串并,把防范信息、防范任务集中到民警的书桌上、电脑的“桌面”上,以信息化指导打防控工作,提高驾驭能力,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实际战斗力。总之,就是要使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培训、全警应用成为民警的一种工作常态、一种工作习惯、一种使命责任,迅速刮起我局信息化建设大采集、大培训、大应用的强劲东风。 五是突出抓好民生警务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百姓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会像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最终会走向败亡。因此,要深刻领会民生警务的内涵实质,真正叫响并践行“拿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视群众如父母,视辖区如家园,带着深厚感情去为群众服务。要继续深化以“五进七讲”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把“五小”工作理念根植于每名民警的心中,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小事、好事、实事;要创新服务举措,推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一站式服务,开展以“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距、服务目标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窗口服务“五零”竞赛,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办事效率,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要推行阳光政务,大力开展“开门评警”、“警民恳谈”、“警营开放”等活动,能公开的尽量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打造公安机关、新闻媒体、人民群众三者之间沟通联系的“直通车”,努力创造警爱民民拥警、唇齿相依的警民关系。

        三、紧逼加压,解决“怎么抓”的问题

        “怎么抓”是落实“抓什么”的关键,如果不采取硬性措施、紧逼办法,动真格的、叫真格的,敲钟问响,是不会收到很好效果的。就是要严格责任,签订责任状,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道程序应干什么、由谁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标准,都要明确具体,绝不能笼统含糊,出现空转缺位的情况。具体采取八项措施抓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抓推进。各单位、各部门都切实加强对“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的组织领导,真正把它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把手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亲自组织研究,带头狠抓落实。

        二是全警动作抓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任务繁多、头绪繁复,要全警发动,动员每一名民警主动根据岗位职责和任务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

        三是环环相扣抓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涉及全警、事关全面,因此,全市公安机关从上到下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都不能脱节。市局党委成员要按照责任分工抓好所负责重点项目的督导推进。市局“三项办”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牵头单位和各分县局“三项办”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掌握全面情况,当好市局党委的参谋和助手;各牵头单位要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协调各责任单位,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本组负责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形成层层负责、一盘棋思想抓落实。

        四是细化标准抓推进。按照公安部、省厅和市委政法委的要求,把“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纳入全年绩效考评中,制定出台了综合考评办法,明确了相应的建设任务和评分标准。各部门、各警种也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出台更具操作性的考评细则和评价标准体系,实行每月考核通报制度,步步紧逼抓落实。

        五是典型示范抓推进。在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发现、培育、推广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要在抓好一站式服务、交通事故调处中心等已有的亮点工程深化推广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些新的亮点工作,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品所队”,塑造一批值得学习推广的“精品民警”,以典型示范、以典型引路、典型推动、典型带动,靠精神支撑抓落实。

        六是倒查问责抓推进。要严格落实倒查问责追究制,对因领导重视不够、指挥不力,造成工作被动落后,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因责任不明确、工作不落实、任务不完成、拖整体工作后腿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当事人责任。同时,要实施责任捆绑机制,各牵头单位、各职能部门、各相关警种要对本建设项目、本系统重点工作建设任务承担连带责任。

        七是强化保障抓推进。要结合职责,强化保障,形成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纪委、督察等部门要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查处问题,以铁的纪律保障扎实推进;考评考核部门要在考核指标制定、实施、运用上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作推进落实的导向;装财部门要坚持倾斜政策,提供应有的、必要的财力支持,要跟进保障抓落实。

        八是统筹规划抓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在研究推进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实情,增强工作摆布的针对性、可行性。既要有长期的指导意见,也要有分年度、分阶段的工作规划;既要有总体的、宏观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也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确保不同阶段任务都能够有效推进落实。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县公安局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路子
  • 下一篇:对处理基层公安信访问题的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