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时间:2011年08月0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年*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项内容,让人们记忆深刻。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肩负三大神圣使命的公安机关,如何调整和保障当前经济结构战略下,参与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的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崭新课题。

        一、公安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进行

        众所周知,进行三项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化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的政治基础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基本方向;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范畴内实施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如果脱离了这一范畴,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会脱离;走社会主义道路、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集体主义思想和组织纪律观念就会淡化,就不可能在法律范围内建立起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并肩作战的前进关系。

        管理,学术上是指特定的主体为实现组织目标,依法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作用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公安工作是具有武装性质、司法职能和特殊管理方式的职能部门,其本质就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定和社会治安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有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并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

        公安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肩负着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神圣职责,不能一味追求化解矛盾与服务疏于执法管理,毕竟执法管理是主业,化解矛盾与服务是执法管理的前提,二者缺一不可,其双重性、互惠性必然要改善管理模式、改善于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的人际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正当需要,从而增加社会和谐度。所以说,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中的一切环节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必须要在国家法律范畴内进行协调处理。

        二、公安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

        周恩来同志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我们党的优点就在于善于总结,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推陈创新。能否真正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人。作为公安机关这个特殊的行政机关,既要管理又要服务,有管理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化解社会矛盾就彰显的格外重要。

        人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创新就会有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任何一种创新都要有实践论证。搞好三项重点工作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社会化管理,就是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创新工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就是要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使社会化管理者与社会化被管理者共同认识和改造客观社会活动,达成共识。

        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择官》中记载了侍御史马周给唐太宗疏奏中的一句话:“治天下者,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虽然当时是指选拔官吏,但是用我们现在人的意思表示,人是参与社会的主体,社会也离不开人,社会实际的现实生活就是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与的。

        在中国历史上,从夏商时代的“敬天保民”到民国时期的“民有、民治、民享”,哪个阶级无不以“德礼为政教之本”、“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这样的见解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君王、近代统治阶级的政治观中民本思想的积极因素;当今时代,在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之一,公安机关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治安、户政、出入境、交通管理等等,可以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尤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就是以人为本,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受人民监督,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不能堆积、激化矛盾,运用法律手段和群众工作积极做到早发现早化解。

        “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公安机关还要做到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强化社会治安管控措施,积极构筑动态管控的新体系,以整体作战为保障,推进千警下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农村走访活动,各警种各窗口单位进行系列高效务实、便民利民、和谐警民关系的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执法办案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主动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消除纠纷,坚决杜绝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矛盾激化,致使当事人双方因无人问津、怨气难平从而矛盾激化,继而,发展为斗殴、伤害,以至于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手段,酿成重大恶性事件。

        化解社会矛盾,每一名办案公安民警都应刚柔相济,依法秉德,扬正驱邪,敢管并要管的及时准确,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只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重调查研究,一碗水端平,把激化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摸清楚,迅速开展群众性工作,该协调的协调,该调解的调解,减少或避免矛盾的加剧,工作中积极为党和政府分忧,和群众形成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中国经过**年的岁月洗礼,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年改革开放的成果积累,法治社会的逐步健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主题更加确定,借三项重点工作开展的东风,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实际行动付出,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三、公安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坚决要做到公正廉洁执法

        明朝无极知县郭允礼一句“公生明,廉生威”的官箴,道出为官应出自公心,这样才能处理问题明了,公正,了然于心。若自身又廉洁,则能在同事和下属中确立威望,树立威信。这是一个封建社会官吏为官的成功准则。现今生活中,我们公安机关的每一名人民警察,不能说称之为官,警察前面冠以“人民”二字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法办案讲求公开,公正,公平,要求为做事出于公心,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同时要求每一名人民警察杜绝腐败,维护形象。出于公,才能认准方向,只有廉,才能抗拒腐蚀。

        作为人民警察就是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纪律作风,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自觉增强反腐倡廉的能力,忠实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职权这一职能部门掌握着政府的无形资源之一。审批户口、办理各类案件、处理各类纠纷、处理事故、审批各类证件、发还盗窃、扣押物品以及车辆管理、公共场所管理、出入境管理等等与民相关的问题,矛盾的产生与否、社会管理的水平好坏、公正廉洁执法的效果尽在其中。

        当前社会“潜规则”的产生,是一种社会道德意识的下滑和扭曲,其可怕性犹如釜底抽薪,滋生腐败的潜藏,这一恶瘤,如果在公安机关产生蔓延,必将影响司法公正,必将引起社会不公和矛盾,再之就会影响国家的根基。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的深入,公安队伍中出现了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继周、*市公安局原副局长*以及某些原厅局长之流的腐败行为,大大损坏了公安队伍形象,为广大民众所惊诧、所痛恨,严重影响了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公信力,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多万公安民警为之汗颜。从****年以来,因公牺牲的民警近有****人,负伤的人数达到了**余人,平均每一天都有人牺牲、有人负伤。

        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职业群体之一,算上牺牲的,再加上因贪污受贿、执法过错被判刑的、损害群众利益被清理出公安队伍的,公安队伍还能怎样继续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公安机关公正廉洁执法必须刮骨疗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治理、打击腐败现象,加强素质教育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同志说:历朝历代都没有躲过腐败导致灭亡的命运,我们共产党人找到了有效的办法。这就是,我们的权利人民给的,那么有党和人民监督权利的执行就可以避免腐败的道路。因此,公安机关公正廉洁执法还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从督查、纪检、法制、政工、审计、监察入手,强化党的监督、国家权利、各行政、司法机关监督,还要接受社会监督。坚决贯彻执行“依法、从严治警”,加大公安反腐倡廉力度,和公安民警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警务公开,继续深化万人评议工作,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广大群众监督。

        从战国“训子退贿”,汉朝“杨震退金”,到北宋包拯执法严如山,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就十分注重对民众和官吏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向民众和官吏灌输“仁、义、礼、智”,“忠、信、诚、勇”,“勤、俭、节、廉”的思想,传统的德治思想虽包含有糟粕,但也有其精华可取之处;历史的今天,作为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的公安机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前进道路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国家利益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求真务实、廉洁奉公,执法公平,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能把人民公安事业续写出新的光辉篇章。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创新法制工作模式促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台阶
  • 下一篇:以群众为依托以干劲促工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