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的对策思考
面对目前我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城市畅通工程相对较低、城区“两抢一盗”案件持续走高、社会面治安防控任务日趋繁重、公安警力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我市公安机关如何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城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对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创新巡逻防控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全城布警
目的是实现全城街面屯警,构筑城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无缝化的社会治安动态大巡防网络,提高路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和现场抓获率,降低“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型犯罪发案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以及路面可用机动打击力。
(一)四级专业巡防。即要以市局巡特警支队、三区分局巡逻大队、派出所巡逻中队、社区行业专业巡逻或群众义务巡逻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四级专业巡防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大社会面治安巡逻密度,增强街面治安防范和打击力度。我市三个分局积极组建义务巡逻队和社区行业巡逻队,加大城区主干道的防控力度,辖区“两抢一盗”发案数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市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亭(点)、步、车结合。即四级专业巡防力量实行点上治安岗亭辐射防控和治安卡点盘查堵截、线上步巡、面上车巡的亭(点)、步、车结合的巡防勤务模式,开展动态化巡防,提高巡逻防控的针对性、实效性。市局巡特警支队坚持武装巡逻、叠加式加强巡逻和***处警大队动态处警,交警支队改革市区事故处理现场处警模式,将现场勘查民警安排到繁华路口待警,目前已经对该勤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积极诠释。
二、平台预警
坚持信息主导警务、平台服务实战的巡防理念,充分发挥市局指挥中心道路监控系统和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两大视频监控网的非现场电子巡防效能,建立以“地上”四级专业巡防的现场人防与“天上”两大系统平台的非现场技防相结合的巡防和预警体系,全面服务社会面治安巡防。
(一)三台情报共享。即要求***、***、***“三台合一”建成市局指挥中心情报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一级接警”情报信息的采集录入信息化、维护更新即时化、研判工作日常化、共享服务规范化,充分发挥信息主导警务、平台服务实战的作用,努力将市局指挥中心情报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具有情报信息大收集、大共享、大研判功能的集市局信息共享服务中心、指挥中心防控调度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安“大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二)电子巡防预警。即要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市局指挥中心道路监控系统和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配备专门警力对城区街面治安、交通状况实行**小时视频巡防实时监控值守,主动发现并实时指挥调度四级专业巡防力量或就近派出所警力或路面交通民警处置现场警情,真正发挥其日常电子巡防和预警功能,大力提升系统在预防、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中的实战作用。
三、统一调警
强化市局指挥中心的绝对指挥调度权威,确保指挥调度的集中统一、及时快捷、警令畅通、高效权威,坚持市区“一级接警”和“一级处警”,充分发挥市局指挥中心的***报警服务、突发事件处置、反恐怖日常协调等工作职能。
(一)一级接警日常化。即坚持由市局指挥中心***报警服务台统一受理三区范围内群众报警、求助和警务投诉,统一***派警、处警调度。目前市区***、***警情全部由市局指挥中心接警,***警情由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并且可以实现三台转接切换。
(二)应急指挥扁平化。即要打破区域、警种、部门的界限与限制,坚持由市局指挥中心直接指挥、调度市区所有公安机关及其警力或者县(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最大程度减少指令流转层面,缩短指令流转时间,延伸管理半径,提高应急指挥速度,增强城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市局***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快速反应优势,实行首调警负责制,加强城区治安巡防的接处警的指挥调度和***社会联动工作,提高了快速打击违法犯罪和救助危难群众的能力。
四、联动出警
建立以交警、巡警为主,多警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化治安辅助力量整体联动的混合型大巡防应急出警队伍,不断增强社会治安巡防出警的针对性、可控性和实效性。
(一)交巡共管。即要以四级专业巡防力量为主体、以交警为补充、刑警和治安警等为后援,各警种共同出警、协同作战,强化对社会面的有效控制,全力挤压违法犯罪的空间。目前,我市要着重尝试加强交警和巡警的勤务联防和警务协作,整合和挖掘有限的警力资源,“走活”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内的社会面治安防控“一盘棋”。
(二)整体联动。即要积极构筑市局指挥中心与市反恐办、市政府应急办以及电力、消防、抢险、救护等***社会联动单位之间协调联系、整体联动的社会化大巡防应急格局,强化巡防出警力量。去年以来,邵东县公安局与手机锁防盗公司合作,实行公安机关、防盗公司联动的“警企联动巡逻防控”模式,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众所周知的****年处置“非典”事件、****年抗击冰灾等重大事件过程中,市局就成功启动了社会化大巡防应急整体联动模式。
五、快速处警
利用无线电和移动通信手段,建立并畅通应急处突联动通信渠道,大力推进警务应急通信建设,全面提升社会面日常巡防和应急处突快速反应能力。
(一)对讲机“一呼多应”。即要充分利用公安无线电专用频率资源,开通“一呼多应”无线对讲通信,保障所有以亭(点)、组、车为最小单元执勤警力的四级专业巡防力量和路面执勤执法交警警务通信同步、畅通,出警、集结或围堵反应快捷,提高队伍整体合成防控水平。
(二)手机短信群发指令。即要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或赶赴重大刑事、治安、交通事故、事件及案件以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外敌侵扰或空袭等紧急情况时,最高指挥机构按照预案分组编辑手机短信群发处警指令,将行动指令覆盖到每一名单警,提高应急处突快速集结反应能力。
六、科技强警加大科技强警建设步伐,逐步建成集道路交通监控、社会治安电子防控、指挥中心防控调度、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移动终端手持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化指挥中心,实现社会治安巡防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和巡逻防控工作信息化、系统化、最优化,努力提升我市城区社会治安巡防能力和品位。
(一)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即要在建成公安“大情报”系统框架基础上,力争搭建警 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平台,实现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查询、地图浏览、方案绘制、警情分析、应急响应、图像通信、车载GPS全球定位调度与监控等综合应用,实现对社会面治安状况的实时了解和掌握。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的未来发展,必将从根本意义上实现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实质性和根本性的飞跃。
(二)现代移动警务(警务通)。即要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使用移动终端或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对公安内部网警务信息的访问,完成在通缉、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警务工作中对常住人员、暂住人员、重点人口、在逃人员、车辆、驾驶人等信息查询与身份识别及现场采集图片等数据实时传输等警务执法工作。
七、科学评警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考核考评和公众评价对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加强对口业务指导和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推出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与创新举措,努力提升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能力。
(一)考核指导双结合。即要将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全面纳入考核考评体系,逐步实现市、县两级和城、乡两地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科学发展。市局交警支队将路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和纠违量、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状况作为城区秩序管理大队考核重点,每天*:**至**:**全时段实行“定时间、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动态巡逻警务模式,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市局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巡逻防控工作的具体方案办法,为加强全市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二)民调训练两加强。即要高度重视公众对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的评价以及警务调查,积极改进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同时,要对内加强相关警种或岗位民警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处警队伍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突、社会管控和维稳保安能力。市局巡特警支队采取一系列措施,处警速度和巡防效率明显提高,城区“两抢”案件发案率平均控制在日均*.*起左右,城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有了新成绩。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