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对县公安交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1年08月1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也是实现工作有亮点、有特色的重要途径。交通管理创新既是社会管理创新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又是抓好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这项重点工作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笔者就如何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创新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创新的不利因素

        (一)思想观念滞后。部分民警认为,公安交通管理创新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多,加之快速发展的道路交通里程、增速较快的机动车保有量,在现有的基础上管理就很困难,创新只是一种工作要求,把公安交通管理创新等同于增加经费投入,增加现有警力、增加各种装备。

        (二)科技应用不高。目前有许多民警对配发的现有科技装备、现有办公设施应用,还只停留在学打字、日常业务查询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出科技装备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三)管理工作不细。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创新管理的前提。但从目前基层中队的管理工作情况看,细致程度不够的问题普遍存在,如路面秩序管控,重省、县道路,轻农村道路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重排查问题,轻督促地方政府的治理;对重点驾驶员、重点车辆的管理,重建立档案,轻平时的安全提醒教育等等,交通管理呈粗放型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产生不利因素的原因

        一是工作任务过重、主动思考时间不多。由于交警警力严重不足,交通民警长期呈“超负荷”运转,节假日有近半数的民警都不能正常休假。完成日常繁重的业务工作就占用了民警许多休息时间,并且得不到补休,要求去思考如何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按部就班地工作逐渐成为了大家的习惯。

        二是地方财力紧张、管理创新动力不足。交通管理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由于*县目前还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对交通管理设施投入十分有限,对交警部门提出的改善交通设施、改造人民群众出行的交通环境的建议、意见,大多数因经费原因而得不到落实,久而久之影响了工作创新的积极性。

        三是考评方法陈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考评方法,是解决创新意识不强的有效手段。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上级对下级的考评,往往是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且在内容上交叉重复、在方式上机械照搬、在结果评判上显失公平,影响了基层民警开拓创新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交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成效。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另搞一套。而是要立足现有实际、现有条件,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长期制约和影响*公安交通管理的“难点”和“盲点”问题,实现“交通事故少发、道路交通畅通有序、队伍建设不出问题”的目标。因此,*的公安交通管理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争取得实效。

        (一)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管理机制

        树立开放的、整体的、系统的“大交通”思维,动员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积极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建立“党委政府重视,职能部门责任落实、分工协作,社会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我们要切实做到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在指挥决策、交通控制、交通组织、交通诱导、秩序管理、源头管理、事故分析、事故处理、宣传教育等各个层面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强化交通组织和交通诱导,通过完善和科学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栏等交通设施,合理渠化路口,规范车流、人流的行驶轨迹,减少车流、人流之间的相互冲突和干扰,确保车流、人流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宣传平台。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安全法律知识,开展交通安全提示,刊播公益广告,倡导“平安出行,文明出行”新风,从而形成人人学交规,宣传交规,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二是发挥学校阵地宣传作用。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学生抓起,使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启蒙阶段就开始产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开展宣传教育“五进”活动。以乡镇、农村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密度,拓宽宣传覆盖面。采取面对面直观的宣传手段,使广大群众听得懂、弄得通,认识到交通违章的危害性和遵章守法的重要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告别不文明交通,不搭乘违法车,从而降低不安全因素、减少事故发生。

        (四)突出源头,强化管理,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一是开展路面隐患排查。每年组织民警对辖区道路进行全面彻底的隐患排查,对路段存在的隐患进行了照像定位,提出整改方案,确保治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治理效果的实用性。同时将隐患及时报告政府,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位,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安全隐患。二是车管所严把准入关,严格培训、发证,努力从源头上杜绝“马路杀手”。

        (五)“管疏”结合,严查严处,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一是坚持“管疏”结合方针。在严管的同时,坚持管疏结合,标本兼治原则,采取了严管非客运车辆违章载客,疏通辖区客运渠道,在重要时段调度客运车辆排班进行短途营运等有效措施,既解决了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又使非客运车辆违法载客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二是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实行日常查处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查处机动车超速行驶、客运机动车超员、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低速货运汽车、摩托车及拖拉机违法载人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通过加大路检路查力度,打击重点违法行为,使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营造执法良好环境。以创服务型机关为契机,深入开展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民警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做到执法严格公正文明,事故处理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杜绝“三乱”行为,筑牢警示训诫防线,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执勤执法形象取信于民,争取社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六)建立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预警机制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预警机制,主要就是着眼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外在原因,积极地遏制交通违法行为向交通事故转化。比如,在高温的天气条件下,就有必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驾驶员群体及机动车部件进行及时的预警,在大雾、下雨、下雪等天气条件下要加大路面巡逻,警示过往的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彰显人性的关怀。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监狱执行力提升的一点思考
  • 下一篇:对我国监狱建筑的一些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