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深入推进“三项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三项建设”是公安部、省厅、市局继“三基”工程建设之后的又一项事关公安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的一大举措,是我们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回应新期盼的必然选择。如何用“三项建设”引领和推动公安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结合我县局在深入推进“三项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相信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请诸位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之更加进一步完善:
一、深入推进“三项建设”,提升思维、准确把握 目前公安机关开展“三项建设”(即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事关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站在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才能更加准确地提高思维方式,把握其精神实质,理清内在关联,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安部 “三项建设”的内涵,进一步增强和推进“三项建设”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第一,推进“三项建设”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是为了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公安工作就不能实现精确打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常说执法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在当前全民维权意识普遍提高,执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抓好规范执法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实现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第二,推进“三项建设”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推动警务机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强化程序意识,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优化执法环境、完善惠民措施、加强警民良性互动,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方面实现公安工作的创新发展。形成一个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只有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队伍的规范执法能力,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度。 第三,推进“三项建设”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在要求。公安机关的“三项建设”与“三基”工程建设一脉相承,是基层基础建设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 “三项建设”更加突出了软件建设和提升软实力,更加强调立足实战、面向社会和服务群众,更加注重创新和发展。只有把“三项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才能更好地服务与公安工作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健康有序腾飞,让社会平安稳定,长治久安。 二、深入推进“三项建设”,更新观念、拓宽视野 自公安部“三项建设”开展以来,*县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和谐警民关系为落脚点,开展了一系列各项公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狠抓了软硬件投入,深入开展了信息化技能和信息采集两大会战,投资40多万元新购置电脑40台,手提电脑20台,全局电脑拥有率按实有警力算达到了90%,基础信息数据量显著增强。在规范执法方面,建立了执法质量季考评制度和内部执法监督员制度,出台了《执法执勤工作规范》,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研究建立并实施了《信访工作机制》,将信访工作作为执法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完善了执法考核、监督体系。在密切警民联系方面,专门研究开通了“警民通”12110移动警务信息短信报警平台,利用手机这一大众化的通讯工具,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及警务工作信息,增强了警民互动,改善了警民关系。 三、深入推进“三项建设”,冷静分析、准确把握 正规化建设只有抓住自身“三项建设”的短处,将短拉长,弱项做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就我局目前的警力情况,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足。一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还有部分民警不能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愿意主动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较低,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同志,工作好凭老经验,不擅于接受新生事物,影响了全局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不强。执法为民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警在具体执法办案过程中,是否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否将精力放在为民办事上,是否把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体现在日常警务活动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办案民警的年龄、文化、素质不尽相同,刑事治安案件多而警力少的现实状况,使民警大量执法执勤活动处于应付局面,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注重执法的社会效果,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感情。三是民警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不少民警没有掌握“三懂四会”的基本内容,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民警在办案中与群众说不上话、交不上心,致使一些简单的治安案件久拖不结,甚至引发上访。有的民警面对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不懂如何处置,不会疏导化解群众情绪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冷静分析的问题。 四、深入推进“三项建设”,科学发展、分类共进 公安部“三项建设”是公安机关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还与地方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只有用创新的观点看待“三项建设”,紧密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形成工作合力,选准推动工作的突破口,以点带面,科学发展,层级推进,才能达到分类共进的工作效果。首先是理清思路,在提高认识,开拓创新,谋求新突破。把解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三项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事关公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要破除畏难情绪,坚定信心,调动一切力量,发挥一切才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破除等靠思想,开动脑筋,积极破解难题。要破除小进即安思想,跳出小圈子看发展,多吸收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力推进。其次是协调发展,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上谋求新突破。把“三基”工程建设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检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推进“三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大限度地获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你的工作才会有声有色。三是借势发力,选准三项建设突破口、以点带面上谋求新突破。在信息化建设上,以信息化实战应用为着力点,狠抓基础信息的“采、录、审、用”,加大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全体民警学以致用的本领,最大限度服务实战。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要以健全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抓手,强化执法为民理念教育,教育引导民警增强群众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冷、硬、横、推”等执法问题,把执法为民的理念根植到民警心中,落实到民警执法行动中,贯穿到执法环节中。强化执法主体责任意识,对全体民警开展执法执勤大培训,组织开展执法素质考试考核,实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执法水平。细化执法制度建设,从接出警的时限,处警的规范用语,立案的层层审批,强制措施的具体运用,调查取证的工作流程等各个执法环节从制度上进行细化和规范,使执法过程更加透明、规范、阳光、合理。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上,大力开展“阳光警务”活动为载体,把提高执法水平,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切入点与突破口,让警务活动时刻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有效促进警民关系建设。努力实现执法办案人性化,做到宽严相济,注重执法艺术,融法、理、情于一体,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努力实现为民服务最优化,积极推行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杜绝“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等顽症陋习,增强公安机关亲和力;努力实现警务活动透明化,积极开展“开门评警”活动,主动接受群众评议,赢得群众满意,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警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