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交警执法环境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近期,我市接连发生了数起交通民警执法受阻案例,甚至出现暴力殴打执法民警的案例,社会负面影响恶劣;同时,这些恶劣的行为给一线交警执法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当前交警的执法环境较为恶劣,如果不及时予以打击,引起全社会关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对此,就当前公安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公安交通民警执法环境的状况。 交通民警执法受阻,甚至出现暴力殴打执法民警的案例,使交通民警的合法权益常常遭受不应有的损害与威胁,这不仅挫伤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给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职责要求他们最大限度的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遏制和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在人们眼里执法者——交警处在强势的一方,被管理者处于弱势的一方,同情弱者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所以,对于交警执法很多人都有抵触情绪。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利因素也给交警的执法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广播、影视、报纸等宣传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发行率而作的片面报道。由此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警执法环境越来越不尽如人意,阻碍执法,暴力袭警等恶劣行为不断发生。 二、当前我市公安交警执法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 一是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之间宣传比例发生失衡。个别新闻媒体或以偏概全,或随意炒作,诋毁公安机关和交通民警的某些正常执法活动;一些人对公安交警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给公安机关和交通民警的执法活动造成了被动,使正当的执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是我市公安管理体制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交警职能作用的发挥。交警属于市直单位,没有拘留审批权,办理无证驾车等严重违法行为拘留手续,需要区县公安局审批,手续比较麻烦,因此,多数该拘留的违法行为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致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交警法办不了他,所以有恃无恐。 三是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有“畏难”情绪。纪律要求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不能追车,还要民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少数违法人员认为民警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往往就会在现场采取胡搅蛮缠和无理取闹等方式拒绝或妨碍民警执法,少数不法之徒利用这样的机会拒绝甚至暴力阻碍警察的正常执法活动。 四是广大交通参与者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文化素质较差。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以公然侮辱或者诽谤、谩骂的方式,阻挠交通民警执法行为的实施。受这种侵害的绝大多数是我们一线民警。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群众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践踏执勤民警的人格、尊严、名声,给交通民警的正常执法活动造成了很大阻力,严重侵害了一线民警的执法权益。有的违法人员动不动就以“和谐社会”为借口,向上级主管部门恶意投诉民警,甚至在现场铤而走险,以暴力抗拒警察执法。 五是袭警事件多发于与当事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行为中。特别是一线路面交警在处罚严重违法的驾驶员时,严管重罚之下不可避免的会令违法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样一来,当事人对执法交警肯定会产生怨气甚至怨恨心理,一旦再次有违法行为被交警查获,往往就会爆发冲突,有的甚至发生激情犯罪行为。 三、预防和减少交通民警执勤执法伤亡的对策与措施。 一是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改善执法环境。政府部门要大张旗鼓的宣传道路交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不断进行法制教育,提高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二是切实提高民警自身素质,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既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在处罚中要把握统一的尺寸,不能随心所欲。 三是提高民警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交通民警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除了有着熟悉的岗位技能和业务素质,说得过、打得赢,还要具备自我防范能力,增强证据意识,这就要求对民警进行具有针对训练,使民警警务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在危急时刻,能有效帮助民警减少牺牲,减少流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