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

    时间:2011年08月2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新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增比、进位、突破”的大发展举措,将进一步带动和推进全省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交通工具与日俱增,大量的机动车(尤其是二、三轮摩托车)被农村村民购买,成为农户家庭的自用交通工具,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交安形势日益严峻,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对策亟待加强,新型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亟待落实。否则,交通事故(主要是摩托车事故)愈演愈烈。作为一名感受很深的基层交警大队长,谈点怎样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办法。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县城通往各镇(乡)的道路,从过去坑洼不平的泥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路面平了,车速快了,但坡依然陡,弯依然急,路依然险(临崖临河),事故增多成为必然。特别是农村摩托车发展迅猛。绝大多数农户都购买了摩托车,村民都以摩托车为代步工具,出门走路的人少了,道路车辆交会的频率高了,村民婚丧嫁娶更是到处都是摩托车,违法载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乡村道路窄、陡、会车难,县、乡、村道路运行的客、货车辆车况差、村民贷款买车的多,只顾找钱,不顾安全,忽视车辆维修、保养现象严重。乡村道路处处都是危险路段,道路基础设施太薄弱,即便有也是形式,比如道路边的安全防护墩完全是摆设,根本起不到安全防范作用。农村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宣传的点不多、面不广,宣传经费紧缺,只是靠非常有限的交警常年性单打独斗开展一些工作,真正受到教育的群众比例小。交警警力匮乏,孤军作战,管理上鞭长莫及,失管失控的死角多,潜在的隐患多,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地方党委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干部提拔重用的内容,镇(乡)、村两级对道路安全思考得少,组织管理作用发挥得不好,没有对社会驾驶员建立社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个体驾驶员一年四季在外,很少开展集中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教育学习。农村道路营运客车没有做到合理安排,群众坐车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致使非法营运、货车载人、摩托车违法载人屡禁不止。各级政府抓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存在会上要求严、文件下得细、表态表得好,责任状签得实和经费投入少、真抓实干少、奖励鼓励少的情况。村民文化普遍相对落后,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低,农民出门只图方便,不顾安全,不考虑交通违法行为的违害性。农村中、小学校抓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忽紧忽松,没有纳入正常教学日程,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不力,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和车管政策一些规章已经不切合当今实际,与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

        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对策

        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高度重视,需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需要上级对此项工作成绩纳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提任的政绩考核。具体来讲要认真落实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落实全社会齐抓共管这个关键。基层交警大队的警力是非常有限的,每一个县的农村道路都是几千公里,要管理好全县农村道路,靠公安交警一家显然办不到的,要靠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地方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各级政府的一把手程来抓,把乡、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全部发动起来,人人肩上都有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任务,把辖区农村道路分别挂包到每个干部、职工头上,把辖区客运车、低速载货汽车承包到每个干部、职工身上,从而自觉地把纠正、制止交通违法与其它各项工作有机结合,随时随地见到交通违法主动上前制止,凡挂包的道路、承包的车辆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对挂包人给予经济和纪律处分。因认真履责没有发生事故的给予奖励。

        第二,以行政村为块,把村级道路交通安全捆在村委一班人身上。村委一班人出入乡村道路最频繁,最容易遇见交通违法,驾车人系本村村民多,村干部一方面定期上门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及时把辖区交通违法情况报告乡、镇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村委会成员全部担任义务交安员。

        第三,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成立专门的交通事故预防机构(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乡、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开展县、乡、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听取村委班子村级道路交通秩序情况汇报,针对性地查处交通违法,开展重、特大事故预防工作。

        第四,乡、镇公安派出所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一项主要的治安管理工作来抓,要死死盯住营运性客运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二三轮摩托车不放松,凡是从乡、镇发出的营运性客车,必须经过派出所民警查验符合发车时间、装载规定,并在交警发放的发车登记卡上签名盖章后,方能发车,确保夜间10点至次日早晨6点,7座以上(含7座)营运客车不行驶三级(含三级)以下道路。辖区机动车及驾驶员全部实施计算机管理,健立基础台账,做到人、车底数清、情况明。

        第五,各乡、镇派出所成立交通安全警务室。采取派出所驻村警务室悬挂交通管理驻村警务室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辖区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一肩挑。要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权限、法律文书下放给乡镇派出所,这样他们管理上才有胆、力。

        第五,乡镇党委、政府要列支专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要认真落实一个乡、镇不少于两名交安协管理员(也可以由乡镇派干部或职工),乡镇财政确保工资按月发放,真正落实交通安全宣传进村入寨,让村民人人晓知行车走路安全常识和交通违法行为的违害性。

        第六,乡镇党委政府要在县、乡、村道树立大型交安宣传牌、宣传标语,每个行政村半年要召开一次村民大会,村委成员要在大会上宣传和强调交通安全,在农村形成浓厚的交通安全管理氛围,人人心中都烙下“交通安全4个字的烙印。

        第七,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终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凡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乡、镇,要给予绩效扣分,所在村支书、主任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村组要给予奖励。第八,交警当好主力军、排头兵。常年性开展道路巡逻巡查,采取错时错位的管理方式,对全县县、乡、村道包片、包段,全县大、中型营运客车包到每一个民警身上,年初签订责任状。民警经常深入车主、驾驶员家庭交心谈心上交通安全课,随时掌握驾驶员的心里状态。年内承包的片区、承包的车辆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律有惩罚,未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给予重奖。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强道路运输问题调研,对全县农村道路人流调查准确,合理安排营运性客车,解决好老百姓出行安全乘车问题,解决好县城周边农村公交车问题,避免不合法的车上路从事客运导致交通事故。

        第八,认真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凡举报客运车严重超员,货运车人货混载,一经查实,公安机关奖励举报人现金50元(农村道路由辖区公安派出所奖励,国、省道由交警大队奖励,奖励费由县财政每年纳入预算)。

        第九,二轮摩托车注册登记(入户上牌)的车管政策必须改革。当今农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家家都有摩托车,无路都有摩托车,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出行,但摩托车交通事故频发,就*县而言,近两年来,摩托车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0%,调解死伤者的损害赔偿实在是太艰难,交警成了肇事责任者,个个被弄得焦头烂额,交警大队长相当一部分时间都被捆扰在摩托车交通事故上,严重影响、干扰交警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要解决无牌无证的问题,解决无牌无证就必须降低二、三轮摩托车入户上牌的门槛:“只要车辆来历清楚(不是盗抢车和拼装车)、免缴车辆购置附加*、缴纳有关保险费就给予入户上牌。同时摩托车上牌入户时,对摩托车进行的查验工作规定太机械,非要正式民警才行,应该加以改革,只要责任心强,对工作负责,不违法、违规、违纪就行,不要非要求民警不可”。这样才符合现阶段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的实情,才能做到便民利民,才能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才能取缔农村道路长期以来屡禁不止无牌无证、无保险摩托车上路行驶这一重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才能把摩托车这支庞大的、事故高发的队伍纳入有效的管控。

        第十,在村委设立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把交警便民利民的一些工作,车管办牌办证、交安宣传、村民定期安全教育、轻微交通事故调解等一些简单能办的工作下到服务站,让村委的同志来办,交警培训、指导他们开展工作,让农村老百姓办事少花钱、少走路、少耽搁时间。

        第十一,严格驾驶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汽车驾驶员科目一、二、三考试使用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任何人都说不了情,这样培训出的驾驶员质量高,技术过硬。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考试要结合农村实情,农村当今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文化较低,要认真上好交通法律法规常识课,要把城乡道路行车的规矩和道路行车安全的基本常识讲深、讲透、讲到位,采取驾校和交警下到乡村上门开展培训和考试。第十,通村公路建设一定要按照国家公路建设规定、技术要求进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把每一条通村公路建成能够正常会车,符合村级公路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公路,不要降低标准滥修滥造反而增添交通安全事故隐患。

        在今后的时间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宣传、维护管理,不断地创新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和模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及时调整和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才能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控制住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高速公路施救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思考
  • 下一篇:试谈如何强化公路客运安全管理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