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部局、总队相关要求,把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这三项重点工作和道路交通管理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执法素养,全面加强交通民警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交通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交警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目标。
随着抚州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作为市县公安交警大队的执勤执法工作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精神?基层交管部门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如何将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本人结合辖区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交通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在日常的执勤执法工作中,基层交警部门在加强路面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整体上看,队伍的执勤执法规范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个别民警仍存在执法态度不好、语言不规范、形象不佳、业务不过硬、重实体、轻程序、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人民群众对此有一定的看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警力不足问题。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为例,*县人口**.*万,全县公路里程****.*公里,管辖线路长度居抚州市第一。大队下设*个中队,四个科室,正式民警只有**名,协管员**人,要维护全县道路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办理车管业务,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疏导指挥县城交通,还要抽出一部分精干警力组成巡逻小分队执行巡逻任务,警力相对不足,民警整天忙忙碌碌,无形之中产生了怵头畏难的厌战情绪,再者,由于民警工作时间较长,对一些车辆驾驶人比较熟悉,尽管大队领导采取了隔一段时间换一回岗,但换来换去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执法有时就打不开局面。有的协勤不敢管事,责任心不强,主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交通管理工作。 (二)“老大难”问题。一是县城三轮载客摩托车不服从交通管理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车主大部分为下岗工人和农民,他们文化少、素质差,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无视交通法规,在县城主要街道随意停车、突然猛拐、随意行车等。二是少数机关车辆和公交车交通违法严重,这些车辆随意停车、闯红灯,不服交通警察管理,有的甚至用暴力手段及污辱性语言攻击漫骂执勤民警,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一线民警的权益和执法热情。 (三)道路建设问题。就拿*县的主干道为例,商业网点集中,还有党政机关和学校,每到中午或傍晚,卖水果的、摆摊设点的、烧烤的,尤其是中午放学时段,大街上真是车水马龙,拥堵严重,虽然我大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由于街道路面“先天不足”,所以,保安全、保畅通的任务依然十分严峻。 (四)停车场短缺问题。*县到目前没有一个可供使用的正规大型停车场,所有的公共场所门前也就成了临时停车场,特别是*大道、商贸大道、站前路等,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十分普遍,严重阻碍了车辆和行人通行,虽然交警派出警力清理,下达违法停车通知书,但治标不能治本,规范停车仍是一大难题。 (五)硬件设施问题。*城区巡逻民警目前有警用车辆*辆,警用摩托*辆,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交通管理工作。由于有些路段没有安装电子抓拍装置,少数闯红灯、驾车接打手机、超速、占道行驶、随意调头等交通违法行为侥幸逃避处理,个别素质较低的驾驶员明明闯红灯被民警拦住后,就是死不认帐,对他很难处理。 (六)法律意识问题。一是现实中盛行的“说情风”、“关系网”的影响,使执法活动极有可能发生偏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可能性在所难免。基层个别领导本位意识严重,以执法领导者自居,直接左右具体办案活动,使办案民警的正确意见无法得到实施,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二是部分市民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缺乏,特别是交通法律法规匮乏,既不用交通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甚至对公安交通民警的公务行为采取回避、拒绝、抵制等消极态度,增加了执法工作的难度。三是少数不法分子暴力抗法,围攻殴打、谩骂执法民警,甚至歪曲事实、诬告陷害民警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民警正确执法和对社会都造成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七)执法程序问题。由于交通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工作量非常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适用一般程序处罚的交通违法案件时,往往是由办案民警先对违法当事人实施处罚,事后送交领导审批签字。这种“先斩后奏”的现象,在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个别民警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不向当事人出示证件,特别是在路面值勤时,虽然穿着警服,却没有佩带证件,如果当事人要求执法人员出示证件时,就会误认为是当事人态度差、不服从管理。在交通违法处理上,少数民警存在用感情代替法律,扣证、罚款不以违法情节轻重为标准,而以自己的心情或当事人的态度好坏为依据实施处罚。在交通事故处理上,也会存在因当事人不同的经济条件或背景,对交通肇事者的处罚上存在瑕疵,失去了法律的严肃性。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法及有效对策 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交警工作的生命线。交通警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种特殊警种,担负着纠正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任。由于基层民警执勤执法具有相对分散、面宽线长、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又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等特点。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基层交通民警在工作中真正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笔者认为基层交管部门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执法主体抓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政治教育的落实,作为提升民警为民执法自觉性的重要途径紧抓不放。一是以宗旨教育促进职业道德提高。通过民警心灵的净化来解决根源问题,使全体民警带着感谢人民的“感恩”心理去工作,促进执法最大限度地公正。二是以法律规章学习促进执法水平提高。每当新法出台,就抓好学法落实,坚决做到民警不掌握法律不执法,要重视个案分析,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例,让民警分析解剖,寻找根源和教训,变别人的教训为自己的经验,提高执法水平,丰富民警的工作经验,增强准确执法的本领。三是典型引路促进执法理念转变。积极培养典型,让执法规范群众信任的民警成为榜样,营造公正执法光荣,群众无投诉光荣的氛围;积极发挥典型的作用,搞好传、帮、带,促进其他同志执法水平的提高;促使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促进“警爱民、民拥警”和谐警民氛围的形成。 二、围绕执法质量抓考核 执法质量是执法部门的生命线。为促进执法质量的不断提高,交警大队要按照警务规范化要求,对道路勤务和道路事故处理进行规范,包括语言规范、行为规范、程序规范。同时成立执法质量考核领导小组,由大队长任组长,教导员抓实施;为做好考评工作,大队每季度对执法质量进行一次检查,遇有疑难案件及时讨论,领导小组成员在出勤考核中考核执法质量,使一些违反程序或对群众解释不到位的现象能得到及时有效纠正,通过执法质量评价将一些投诉解决在萌芽。 要把执法质量作为队伍管理的中心内容,就要做到执法质量与日常考核和奖励挂钩,如果被群众投诉被查实,将一票否决全年工作,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年评视情作为“不称职”处理;受到二次以上不实投诉,则要在大队民警会上作出解释;三次以上不实投诉,要向支部写出书面检查,同时否决全年工作。 三、围绕执法规范抓监督 加强监督是提高执法质量的保证,也是有效防止群众投诉的前提。在内部监督方面,应该建立民警执法档案,对民警的执法投诉情况进行登记;确立“打招呼、谈话、告诫”防范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要坚持“开门评警”,做到每月随机和每半年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听取人大和政协代表意见等形式,开门纳谏;在处理违法办事大厅设置意见簿,把执法质量的评判权交给群众。 一是确立“一种思想”。即:人人受到监督,通过监督不断揭露矛盾,在解决问题中求发展。全体民警正确对待监督,使开展监督和接受监督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在监督中出执法效益,在监督中促成执法规范;通过认识的达成,为监督作用的生成提供了保障。 二是理顺“两种关系”。一种是民警与群众的关系,我们让民警明白这种关系是鱼水关系而绝非“油水关系”,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我们的职责要求,确保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在自己身上得到顺利实施。另一种是民警和领导的关系,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是同志关系,而不是老板和雇员的关系,两者还互为监督和被监督对象,相互监督意在防止把公共权力私有化,化解上下之间出现壁垒和距离现象,使事前监督有良好的基础,全过程监督成为可能。 三是监督“三个关口”。一是权力关口。严格坚持“两人一组”或者多人由中队领导带队执法,防止个人单独执法而引起非议,堵塞引发投诉的渠道。二是人情关口。我们经常教育民警,处理好熟人与生人的关系,只要是法律有规定,熟人生人一样的处罚标准,同一违法行为不因熟人而减轻,对轻微的违法行为,普遍以教育为主。三是金钱关口。必须强调要在*分钟之内处理完毕一次违法行为,不得拖延;查看当事人证件时必须两人同时在场,防止一些司机夹带现金;不得在工作场地小店拿水或由被处罚对象买水,工作时间喝水由大队查勤人员提供;不得收受企业单位的物品和有价证券。 四、围绕执法公正抓管理 一是注重廉洁正规的管理对促进执法公正的作用,为确保队伍不出现违纪,一方面,勤打招呼、勤谈话、勤告诫,让他们的手始终没有胆量或者不敢伸出来,慢慢地使其养成自重习惯。另一方面,实行责任制,在连带责任中将管理教育延伸到民警的工作岗位。再一方面,定期调整岗位。使民警不因在岗时间长而失控,使敏感的交通管理岗位得到纯洁。二是严管执法环境。领导分工明确,严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可有效防止执法越位现象。通过领导层的正规,带动民警的执法公正;加强内勤管理,对内勤的工作职责按条例要求进行定性,防止因为内勤权力失控而引发不公正,同时,要求内勤不要怕得罪人,处理违法业务该谁签字就是谁签字,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拿原则搞变通;严格民警的执法资格“准入”认定,没有执法资格不得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交通事故处理民警,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一律不得上岗,从而杜绝因民警不会执法而失公正,又因有失公正而引起投诉。三是严查“热点”岗位。工作时间查看热点岗位民警的在岗情况、对待群众的态度、办公效率和秩序,让群众能说话,有心情说话。八小时以外查看热点岗位民警的社交面,洞察民警精神和心理状态,对一些社会关系复杂,有酗酒习惯、涉堵旧习等问题民警做到早发生、早控制、早预防。不定期抽查处理违法情况,查有没有出现不当处罚或越权处罚现象,有没有办人情案、关系案。实行交通事故处理集体定责,及时召开全体事故处理民警会议,让民警畅所欲言,确保事故定责公正,确保当事人权益不受侵害,让执法公正廉洁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