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关如何治庸治懒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的问题。”可谓一语中的,切中时弊。政由人执,权由人掌;人优政强,人庸政弱。治此沉疴痼疾,必须多管齐下,故有十策建议:
一、学习以治庸
加强学习、强化教育是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长才干、脱俗去庸的最佳选择。要结合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本领新技能,全面把握新特点、新规律,大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激励以治庸
目前,有部分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好、科学发展能力强,但不在状态、业绩平平,这主要是跟我们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要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切实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界限,不搞论资排辈、迁就照顾,而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另一方面,要正视和满足干部队伍群体要求晋升的心理诉求,充分开发行政激励资源,建立起干部职务与级别分离机制。
三、考核以治庸
政绩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的任职岗位进行科学分类,建立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要改变过去“一考定终生”的做法,把届中考核、换届考核结合起来。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奖惩分明,重奖绩优者,严惩“太平官”。
四、评议以治庸
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述职和政绩公示等制度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途径“晒”政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监督。另一方面,要通过召开专题民主评议会、设置评议意见箱、发放民主测评表、调查问卷、网上评议投票等方式让百姓评政绩,审政绩。
五、问责以治庸
要扭转庸官“无责一身轻”的现象,就必须惊醒“熬官梦”,砸破“铁交椅”、冲破“官本位”,抓紧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岗位和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有错必纠、无为必问、庸行必责。
六、竞争以治庸
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公选竞争力度,要力争让全体起立、重新洗牌、择优上岗的做法,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渠道。要加大竞争性选任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公选面,提高公选层级,增加公选职位,把住源头,选好能官。
七、诫勉以治庸
诫勉是新时期严格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要明确在诫勉期间政治生活待遇不变,履行职责和工资晋升不受影响,但不得提拔使用,不得调动工作岗位,所在班子不得评为“先进”,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不得评定为“优秀”。
八、调整以治庸
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现职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干部队伍实现自我更新、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选择。具体工作中,要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坚持量才使用。一是改任非领导职务,二是交流制度,三是实行待岗制度,四是分流制度。
九、辞退以治庸
面对不思进取的“太平官”、不想事不做事的“混事官”,组织上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给那些误事、混事和坏事的“太平官”,戴上“紧箍咒”,真正做到“不变样子就挪你位子”、“你混日子就摘你帽子”,将这些庸官辞退和清理出干部队伍。
十、罢免以治庸
由于监督罢免机制失灵,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胸无大志,因循守旧,不琢磨事、专琢磨人,满足于守摊子、保位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庸官。因此,就有必要罢免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