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
一、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离不开一定时期的实践探索。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才能为改革的最终成功奠定基础,才能孕育出改革的初步成果。通过一年的实践表明,就抓信息化建设而言,既离不开常规意义上的真抓实干,更离不开超前的思维、开拓的勇气和超常的举措。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安实践证明,做好任何一项重要工作,领导重视程度十分关键。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我局党委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中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住不放。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都成立了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各级公安机关层层签订责任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信息办专抓日常工作。
(二)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公安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信息化建设更是如此。信息化建设帷幕拉开后,丹东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龙头的丹东市公安“三项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成立丹东市公安“三项”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公安“三项建设”的意见》,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经费保障、任务分工等做出明确规定,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各县(市)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大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力度,有力推动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培训。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广大民警的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支撑。市局党委始终把信息应用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点,率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班,为广大民警做表率。市局建立了标准化计算机培训电教室,在全局选拔专门教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原则,围绕基层信息采集、录入,信息研判,平台使用、“技战法”等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余期,参训民警2800多人次,考核达标率为99.2%。通过培训使每位民警基本达到懂网上办案、懂网上流转、懂网上串并,会打字、会录入、会查询、会平台操作、会安全维护。各级公安机关将信息化技能练兵纳入苦练基本功之中,制定考核标准,坚持周评和月考核制度,开展评选信息化建设“双状元”活动,促使全局信息化建设迅速升温提速,大大激发了全局民警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举措。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时间紧,要求严,难度大,标准高,需要硬件软件并重,必须狠抓落实,扎实苦干。一是夯实发展根基。高标准配备了计算机、小型机、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百名民警拥有计算机比率达到105%,三级网络已覆盖全市公安机关,接入率达到100%,全部采用100兆光纤联网,网络带宽达到100兆。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印发了《丹东市公安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与实战应用平台信息发布工作规定》等30余项300多万字的配套制度和规定,为加快我市公安“大情报”系统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打造工作亮点。成功研发了“信息采集录入网上自动考核系统”,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公安系统信息采集录入考核的空白。
(五)积极营造信息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公安机关的每项大的战役,都必须以舆论为先导,通过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积极条件。公安信息化建设伊始,市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宣传工作的决定》,在公安网主页开辟了“公安信息化建设专栏”,部署工作,通报情况,弘扬典型。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公安实践,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认识、实践创新、服务实战、惠及民生等方面敢于突破瓶颈,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取得新成绩。
(一)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认识瓶颈。公安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在解决思想、统一认识上下功夫,把广大民警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理念、传统思维、传统方法中解放出来,以与时俱进的魄力和改革创新的勇气,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公安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精心规划,突破常规工作瓶颈。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超常谋略,精心规划。一是要坚持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切实了解和掌握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实战需求,明确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发展方向和预期目标。二是要建立信息化日常运行工作机制,把信息采集、传递、整理、维护、应用、研判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及各部门的职责任务,通过制度予以规范,使信息化工作成为经常性基础工作。三是要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信息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四是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把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相关标准予以保障。。五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广大民警的计算机操作、信息系统应用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战需要,把信息化培训作为“三个必训”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以实战应用为核心的培训机制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培训,切实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保证民警信息技能素质的跟进,以有效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需要。
(三)改革创新,突破常规运作瓶颈。公安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公安工作手段建设,但是它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手段建设,而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一是信息化建设要着力推进警务工作手段的变革。要根据信息时代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向,创新建设管理治安、打击犯罪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打击防控的科技含量。二是信息化建设应着力推进警务运行模式的创新。三是信息化建设应着力推进警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公安信息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效能。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作用,充分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整合警务资源,改革优化警务流程,实现警务效能的最大化。
(四)高效应用,突破热建冷用瓶颈。信息化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价值所在,不是在公安工作中一般意义的使用或运用。公安机关要把信息化应用置于突出位置,努力把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一是要倡导全警参与,牢固树立应用意识。二是要加强总结提炼,提高应用能力。各级公安机关要主动搭建各种平台和载体,全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化应用练兵和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引领实战的作用,不断增强全体民警的应用能力。三是要注重成果转化,增强应用实效。四是注重优化整合资源和协同作战相结合。五是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信息应用软件研发,实现由信息化手段重点服务破案追逃,向服务公安基础工作、队伍管理教育等全方位转变,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五)科学管理,突破机械管理瓶颈。高水平管理是信息化应用高效率的根本保障。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有序规范。
一是要建立信息化三级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各警种部门的信息应用和安全维护水平。二是要加强工作规范建设。要从建立完善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入手,建立一整套信息化运行管理、信息服务、勤务保障等工作规范,全力确保网络畅通高速、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存储安全,切实发挥服务实战的最大功效。三是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内部挖潜,把有信息化应用技能专长的民警纳入人才库管理培养,加大信息化人才库建设力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