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 推进公安交管工作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深化“三项建设”部署以来,*交警按照省交警总队和市公安局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中心工作,坚持以需求为引领,以实战为目的,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我支队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跃升全省第一,交警队信息平台应用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城区覆盖到*县、*市和*县,形成了基础网络全面覆盖、信息系统整体成型和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初具规模的新格局。
一、政府主导、公安主抓、交警主动,打响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大会战。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支持参与。我们坚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与自我发展并重,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主抓、交警部门主动、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参与互动”的发展之路。****年**月,*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改(扩)建工程作为*市“数字*”项目的一个子系统,在交警总队和市公安局的领导下,由交警支队向市政府申请立项,市政府于****年*月批准并着手落实,标志着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党政工程重点保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交警支队主动加强与财政、交通、建设等部门协调沟通,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争取到了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在手续上予以减化,在施工上予以配合,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调研、报批、立项、建设、应用等环节“开绿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另外,协调医院、保险、银行、学校、出租车公司等数十个单位参与到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服务全社会,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互动局面。
二、需求引领、服务实战、面向未来,推动公安交警信息化建科学发展。我们坚持“立足工作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规划力求科学。为解决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城市交通拥堵、事故多发,执法手段落后,勤务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支队先后多次派出骨干深入国内先进地市考察学习、跟班作业,借鉴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同时在交警系统内部组织大调研活动,掌握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认真分析,找准工作着力点,确定了建设“一个中心”,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三套机制”的科学规划,即建设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搭建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信息更新维护机制、系统应用管理机制和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力争走出一条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二是系统力求先进。我们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定位于“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一个数字、高清、智能、实战型系统。去年来,累计投资****万在市区及下辖*县、*、*县建成了覆盖全城、功能多样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了交通流量自动采集、道路状况实时发布、电子警察治安卡口自动监控、公路车辆超速检测等**大功能,推动了交通管理手段由传统式向智能化的转变。目前,支队联网微机拥有量达***台,百名民警拥有率达***%,联网设备注册率、联网计算机杀病毒软件安装率达***%;数字证书发放率达***%;三级网带宽达到***兆,四级网带宽达*兆,基础建设的巨大成果为实现集约智能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硬件条件。三是功能力求实用。我们通过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率先在全省实现车驾管业务“一网通”。目前,共有*家*S店可办理新车上户预受理、自动选号,*个社区服务站可办理车驾管、违章处罚业务,市内*家医院、*家县级医院可通过互联网提交身体检验证明。同时,通过整合交通监控、公路卡口、电子警察等系统资源,初步实现了交通状况“一网控”,切实提升了勤务调度的科学性。
三、强化培训、考核激励、战训结合,提高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我们以确保全警信息应用水平整体达标为目标,按照“个个懂电脑、人人会操作”的要求,采取八项措施开展应用训练,即:领导班子带头练,全体民警集中练,骨干指导跟班练,上岗必用逼迫练,年龄差异分层练,新老帮扶结对练,不同岗位分类练,奖惩兑现激励练。为确保效果,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技能“一票否决”制度,规定考核不合格者一律取消 “三晋”(晋职、晋级、晋衔)资格,极大地激发了民警信息化学习应用热情,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一是提升了单兵作战能力。我们先后为实战部门配备***台移动警务通,实现了执法信息的即时录入、查询、取证并上传。工作中,民警通过查询事故情况、违法当事人、核查证照、机动车年检等信息,从中发现违法嫌疑线索,有效扩大了交通安全监控范围。同时,通过对嫌疑车辆进行联网布控,对侦破涉车刑事、治安案件提供取证支持,共侦破刑事、治安案件**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起。二是提升了路面管控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市区**个电视监控点、*处视频采集系统、*处固定式超速监测系统、**处LED诱导显示屏等提供的基础数据,以支队指挥中心为主,各大队分控中心为辅,实现快速反应和重大紧急警情先期指挥处置功能,强化跟进式指挥调度工作,加快指令和信息的流转。同时,进一步完善精确指挥机制,运用GPS定位系统、***兆数字集群通讯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对巡逻车辆和执勤民警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点名调度,按照“就近出警”的原则指挥处置路面警务,有效提升了路面管控能力。三是提升了预警研判能力。我们以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的建成运行为契机,逐步完成各业务系统的整合集成,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各职能部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指导业务工作。各大队通过对辖区内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交通事故发生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研判,科学预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合理安排部署警力,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
信息化建设应用推动了我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带动了警务机制变革。通过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使交通管理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通过信息研判和应用,使工作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通过GPS定位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使勤务管理模式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通过工作考核平台,使民警绩效考核模式由主观认定型向客观评判型转变。二是带动了事故预防能力增强。通过对事故、秩序、车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预警性和改进性工作意见,加强事故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能力。三是带动了执法质量提高。依托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将公安交警全部执法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轨道,实现执法管理网上全程运行和实时监控;依托信息化网络,将民警的执法教育和培训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依托前端先进的信息采集设备和后台强大的数据资源库,对各种违法处罚证据进行保全,为执法争议、行政诉讼提供证据材料,使执法更加规范、更加公正。四是带动了警民关系和谐。通过建成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站和网上车管所,实现车管业务网上咨询,业务受理网上预约,车辆号牌网上选取,体检证明网上提交,努力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车管业务”等等。
回首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党委政府主导、公安交警主动,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参与互动,是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力;班子转变观念,民警提高认识,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工作需求引领、紧密结合实战,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我们将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推进公安交管工作创新发展,努力争取*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更大的进步、更快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