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政治工作效益实现投入与产出统一的几点思考
我围绕如何提高政治工作指导效益、实现投入与产出相统一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实现投入与产出相统一,必须贯彻质量效益原则
这是由部队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建设高效能领率机关的迫切需要,是我们抓一切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政治工作贯彻质量效益原则,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着眼点。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思想的制约是最主要的制约,观念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不摒弃和清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政治工作质量效益就难以提高。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之所以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原则,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共识,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就当前部队而言,思想观念不解放主要表现为,凭老经验、老套路办事的习惯思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求稳心理,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传统做法。一些同志往往讲的是解放思想的理,做的是因循守旧的事;说的是科学发展的话,走的是习惯思维的路。这些年,部队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对保持官兵政治思想坚定纯洁,服务保证中心工作和全面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一些工作上,“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工作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现在各级抓工作有一种偏向,就是把过程看得很重,只图表面上的轰动效应,不注重有没有实际效果。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每抓一项工作,既要看过程、又要看结果,既讲成本、又算效益,既重投入、又重产出,做到动机与目的相吻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
二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有的同志过多地强调数量,而很少考虑质量,把抓了多少工作、发了多少文电、下了多少工作组,作为检验和衡量政治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牢固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科学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越多越好、范围越大越好、指标越高越好,而应当合理适度、便于落实、富有效率。要强化“精品”意识,每抓一件事情,都要讲质量、讲效益,力求干一件成一件、抓一项巩固提高一项,以精品工程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三是功劳与苦劳的关系。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没功劳也有苦劳”。应当说,下多少苦劳就会得到多少功劳。但功劳与苦劳并不一定成正比,如不讲究工作方法,很可能会事倍功半。比如,有的加班很多、却效率不高,有的付出不少、却收效甚微,有的进机关时间很长、进步却不大。这是功劳与苦劳关系处理不好的具体表现。
四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践表明,形式是落实内容的有效载体,有内容就要有形式,形式与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形式搞过了,就会成为形式主义。从目前情况看,必要的形式是“少”了而不是“多”了。要使一项工作抓出特色和成效,必须创新有效实现形式。
二、实现投入与产出相统一,必须改进粗放式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工作指导效益,必须抓住科学性这个关键,切实改变粗放式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精确化程度和水平。当前,一些单位,普遍存在着粗放式的工作方式,部署任务提“原则要求”,了解情况搞“概略瞄准”,指导工作用“模糊语言”,制定措施留“弹性空间”,致使领导机关“虚耗”、“空转”,搞了不少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我们彻底革除传统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赋予了天赐良机。大家可以盘点一下,我们每年抓的工作不少,花的气力也不小,但质量和效益究竟如何呢?是不是每项工作都非抓不可,是不是都抓细抓实抓到位,是不是对部队建设都有益处,值得认真反思。粗放式的工作方法,表面上热热闹闹、忙忙碌碌,实际上收效不大、效益低下。粗放式工作方法的背后,是不良工作作风和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的惯性思维。要培养精细化、具体化的工作作风,使政治工作从粗放向精确、从随意向规范、从分散向系统转变。
一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机关科学决策的首要环节,是机关干部抓工作落实必备的素质和“基本功”。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科学而扎实的调查研究,也就没有决策权、指导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平时我们讲,机关工作忙,下不去、蹲不住,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不掌握,主要还是调查研究不够。改进粗放式工作方法,必须增强调查研究的效益。要提高调查的科学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性中找出共性、悟出规律;要把握研究的可行性,在研究工作之前,应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加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切实拿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增强转化的实效性,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其转化为指导部队建设的工作思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多做调查研究后的“下篇文章”,使调查研究确实收到效益。
二要搞好科学筹划。科学筹划是改变粗放式工作方法的前提。没有科学筹划,就不可能“有的放矢”;搞不好“顶层设计”,就谈不上精确落实。在抓实际工作中,要把科学筹划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对每年、每月、每周、每天该抓什么,工作重心往哪里打,应当抓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要加强具体指导。实践表明,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落实。工作不具体,要求原则笼统,工作就会上下一般粗,照搬照抄,落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要坚持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作风,始终盯着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工作、搞建设、抓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注重防范问题,绝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搞华而不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花架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末端。
三、实现投入与产出相统一,必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是检验和衡量领导机关指导效益的重要尺度。没有科学完备的绩效评估机制,政治工作就不可能出质量、出效益。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人的思想、心理和情感,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抽象性。与其他工作相比,政治工作虽然是无形的,不易量化,但也有个质量效益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政治工作指导效益不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科学完备的绩效评估机制。一些单位和个人政绩观树得不牢,指导思想不够端正,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把讲了当做了,把部署了当落实了,干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为什么有些同志对形式主义的东西乐此不疲,其根源就在于此,这从客观上给他们开展工作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一要建立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客观准确的考评机制,是各级领导机关实现工作指导低成本高效益、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质量的有力保证。平时要建立一套检验衡量政治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估机制,把政治工作量化、细化、具体化,使政治工作由抽象变具体、由定性变定量、由模糊变精确,形成系统、简明、容易操作的评估体系。
二要建立奖惩机制。实施奖惩是提高政治工作指导效益的有力杠杆。没有奖惩,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约束力。从实际来看,各级“奖”的工作做得比较好,但对“惩”的工作做得不够,致使一些同志动力不足,警示不够,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达不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因此,要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要实施重奖,并与提升使用挂钩;对工作平庸、碌碌无为的干部要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和发生问题的干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三要建立问责机制。问责制是保证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有效措施。今年以来,因一些地方发生的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中央推行了问责制,先后处理了不少人,达到了警示教育各级干部的目的。在抓工作落实上,各级有各级的责任,个人有个人的职责。要坚持按级负责、层次领导,一级干好一级的事,一级尽好一级的责,把总目标分解细化为各级领导、部门、岗位的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认真抓好督导落实,切实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
四、实现投入与产出相统一,必须处理好人少事多的矛盾
提高政治工作指导效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好减员增效的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上下都强调忙,无论是机关综合部门还是其他业务部门,只要一见面,就说是如何如何的忙。可以说,忙成了部队上下反映比较多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各级机关议论比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分析和反思“忙”的原因,既有形势任务发展对部队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又有体制编制调整人员减少的因素,但确与不讲质量效益、多头部署任务导致忙乱有关。
一要加强统筹协调。统筹协调是提高指导效益、克服忙乱现象的有效办法。要统好工作,注意做“减法”,对每年需要抓的大项工作、开展的大项活动要逐个审查把关;要统好时间,对年初确定的大项工作,要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协调落实时间,避免相互撞车。
二要严格依法办事。要带头强化依法办事的观念,建立依法办事的机制,通过学法、知法、用法,真正把依法办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工作理念确立起来。要把法规制度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做到筹划工作以法规制度为指导,部署任务以法规制度为依据,检查工作以法规制度为标准,总结讲评以法规制度为尺度,真正使依法指导、依法办事成为各级的自觉行为。要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工作计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落实,切实克服随意性,增强实效性,防止打乱仗。
三要提高能力素质。岗位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有效载体,环境熏陶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各级应着眼担负的职能任务,紧紧围绕总队党委的决策意图,坚持以大项任务为牵引,以岗位实践为平台,在学中干、干中学,积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力争使每名同志能力素质得到锻炼提高,从而较好地完成上级党委赋予的各项任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