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时间:2011年12月2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年**月**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的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迅速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因此,公安机关在社会变革中也担负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 在国家权力结构和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公安机关必须以全新的视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这是又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和警务机制革新的革命, 更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像*这样地处贫困山区的公安机关,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破解制约社会治安管控工作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的问题入手,不断探索建立与人口流动化、犯罪智能化、治安动态化、网络虚拟化、维稳复杂化相适应的公安社会管理体系。

        思考一: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将何去何从。

        一是必须在创新人口管理上下功夫。公安机关所有的工作概括起来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能用创新的办法管住了人,我们公安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切实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城市管理、把流动人口服务纳入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的实有人口信息系统、房屋信息系统、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形成“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多种管理手段相结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对吸毒者、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人群,要积极会同司法、卫生、民政、教育及乡镇等部门,落实好教育、管理等措施。对刑释人员、信访重点人员等特殊人群,构建起分层分类管理、信息轨迹管理、落地查控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针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主动联系工商、民政、统战、宗教等相关部门,做到服务与管理两手并举。要构建覆盖外国人入境、居留、出境全过程的动态综合管控体系,要把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实现管理的常规化、动态化和全程化。二是必须在创新虚拟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务必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预警性信息等活动,方便我们公安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严厉打击网上诈骗、赌博、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形成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隐蔽性犯罪组织,严防反动分子和敌对势力通过虚拟社会对我们的渗透和颠覆。我们要加强互联网应用重点单位,网络经营行业场所和网民管理,确保行业场所依法规范经营,网民守法文明使用网络。三是必须在创新打防控管工作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构建街面、社区、单位内部防控网,着力突破视频监控资源整合难点;建立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加快扁平化指挥建设步伐,搭建情报研判与警务指挥一体化的平台,建立指挥关系扁平化的新模式;加强重点场所管理,狠抓实名制管理。四是必须在创新服务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在社区警务方面,要变“坐堂问诊”为上门服务。在户籍管理方面,积极稳妥地逐步减少和取消落户限制。在公安机关自身职能改革上,拓展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平台服务功能,争取开通“网上公安局”方便群众咨询办事。五是必须在创新规范执法工作上下功夫。要规范处警、出警、用警工作行为,围绕执法场所功能分区加强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的工作模式。

        思考二: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将如何而为。

        一是必须解决好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问题。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要依托信息化建设构建起集约统一、互联共享、高效运转的硬件平台;积极推进扁平化视频指挥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派出所四级公安机关扁平化可视指挥调度;深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加快社会技防网建设步伐;进一步整合“大情报”系统的综合应用平台、请求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资源;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预警等。二是必须解决好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问题。新警调配录用或招录文职人员时,要多招录计算机、法医、熟悉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人才利用方面,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合作,争取建立建立专家库。在充分招录专业人才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在培训上谋求突破。争取以扎实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师徒大比武”工作为抓手,坚持“战训合一、轮值轮训”工作模式,通过落实基层民警实战必训要求,解决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问题。我们还要分级组建各级专业人才小组,应对解决本单位、本警种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人才综合效能。三是必须解决好创新社会管理的动力问题。以实施“育警、励警、强警、律警、惠警”五项工程为契机,激发全体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针对公安部设立的“社会管理创新奖”,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建立科级以下民警晋升的科学机制;落实民警节假日、公休日加班补贴政策;强力推行“明确指标、定期考核、年终总评、落实奖惩、以考促干、推动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

        思考三: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怎样完善机制。

        一是必须创新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新机制。积极构建由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对治安热点、盲点、乱点的适时、动态、全程监控。积极构建“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巡控”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大力推动警务前移,有效提高打防管控力。切实提高重点繁华街区、路段的见警率、管事率,形成“面上有人看、线上有人守、点上有人卡”的防控模式,提高整体防控实效。二是必须创新社会管理警务运行机制。我们必须对一些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难题,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创新体制,完善机制,突破许多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改进当前的警务机制运行模式,结合社会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围绕当前信息化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探索适合社会形势的各警种运行和多警种联合攻坚的警务运行模式,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机制保障。三是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考核机制。力争充分运用“工作执法一网考”开展绩效考核,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注入原动力。绩效考核是指挥棒,科学的绩效考核既是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也是通过奖惩激励工作的动力。我们力争通过在网上推行工作绩效自动考,执法质量全程考和督察监察全面考这种“三考合一”的考核方式,将社会管理创新考核结果与民警经济奖励、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三挂勾”。力争绩效考核的数据通过微机在业务办案网上自动抽取,分值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在网上公示,这就增强了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较好地克服了“人为因素”,与民警“三挂勾”,民警也乐于接受,通过考核既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又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比较好的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区公安局树牢“四个理念”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 下一篇:关于公安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