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级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部“三项重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处在维稳第一线的县级公安机关来讲,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制约基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瓶颈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一些民警缺乏管理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管理理念陈旧。依然沿用过去的老经验、老模式指导实践。三是管理方式滞后。对开放背景下的社会问题,不善于运用开放的思维来管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问题,不善于借助市场手段来处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服务又错位”的问题。四是管理落实不力。一些基层单位在工作中出现“缺位”、“空位”和“乱位”问题,制约对社会管理举措的创新。 破解基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县级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一)进一步创新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新模式。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举措,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要求体现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中,严格对重点人员的核查管控,确保实现实有人口管理、重点人员管控“全覆盖、无遗漏、不失控”。 (二)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健全民警走访群众工作机制。要积极发挥“一警为主、多警联动”机制优势,最大限度地让民警走进社区村组、融入人民群众,多渠道深层次掌握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健全化解矛盾纠纷常态机制。教育广大民警始终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实现执法目的与执法形式和执法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健全社会矛盾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按照不同等级,科学制定处置预案,妥善应对;对自身不能化解的,要及时报告党委、政府,严防矛盾激化引发大的事端。四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充分发挥治安调解室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五是健全公安信访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使群众的涉法信访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化解群众积怨,和谐警民关系。 (三)进一步创新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新机制。 应着重抓住四个方面的创新:一要创新动态防控体系。积极构建由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二要创新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对治安热点、盲点、乱点的适时、动态、全程监控。三要创新警务运行模式。积极构建“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巡控”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大力推动警务前移,有效提高打防管控力。四要创新防控和打击措施。切实提高重点繁华街区、路段的见警率、管事率,形成“面上有人看、线上有人守、点上有人卡”的防控模式,提高整体防控实效。 (四)进一步激发民警队伍创新活力。一要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细化执法标准,确保民警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各个执法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创新队伍考核办法。要制定适合本部门、本警种的激励考核办法,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要有效调动和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做到用事业激励警心,用关爱温暖警心,用待遇慰勉警心,不断增强民警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