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按照上级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从执法源头和基础环节入手,将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的思想深植民警心中,贯穿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理顺工作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强化警务保障,解决执法问题隐患,积极探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构建执法规范化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共查办各类刑事案件*起、逮捕劳教犯罪嫌疑人*名,全部做到了执法公平公正,执法质量明显提高。
一、抓教育培训,促进执法主体专业化。“打铁须先自身硬”,*市公安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在提高民警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打牢了以民为本、人性化执法的思想根基。一是保证长效性。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实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精心组织开展警务实战技能培训。组织民警持之以恒抓好法律知识的学习,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办法,充分调动了民警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增强针对性。在学习内容上以常用和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理解与应用为主,以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和省厅《基层公安机关常用执法操作规范指引》为重点,系统学习执法工作规范、行政、刑事案件办案的程序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和应用,大力提升了基层民警的业务技能。三是注重实战性。根据执法中常见问题,采取专题授课、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讲评,使每一个民警掌握执法办案的实体依据和办案程序,注重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每一个办案流程,进一步增强了民警执法办案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 二、抓功能分区,促进执法场所正规化。*市公安局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来,各派出所迅速行动,主动向镇街党委、政府进行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各镇街党委、政府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人、财、物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派出所、刑警中队共筹措资金300余万元,按照上级规范执法场所的要求,对办公楼重新设计装修,将办公场所划分为办案区、办公区、服务区和生活区四个功能分区,建成隔离走廊,实现了办案区与其他功能分区的物理隔离,彻底改变了过去办案、办公、服务、生活场所混用的面貌,实现了“办案区域安全、办公区域规范、服务区域温馨、生活区域整洁”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办公秩序整齐化、办理案件流程化、内务管理准军事化”的目标。重点对办案区进行规范设置,设立了人身安全检查室、询问室、讯问室、物证保管室、信息采集室和辨认室等执法功能室,对询问室、讯问室进行软包装,大大提升了办案区安全系数和执法整体效能。以保障执法安全、规范执法行为为目标,在办案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和同步录音录像设备,进入办案区的人员一行一动均在监控之中,实现了执法单位室内执法活动的无缝隙、全天候取证,在监督和规范民警日常执法行为、杜绝执法问题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恶意投诉形象的问题,为公平、公正执法和维护民警权益提供了保障。落陵派出所紧紧抓住新建办公楼的有利时机,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科学规划,精细施工,执法场所设置规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并增设了人性化便民利民设施;大束派出所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在办案区安装了手机信号屏蔽仪器,有效避免了外界干扰,车载、单警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均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可将民警接警、出警、处警的整个过程实时传送到派出所监控平台,客观记录处警的现场情况和自身的执法过程。 三、抓机制完善,促进执法管理精细化。大力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完善执法长效机制保障,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针对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治安、刑侦、经侦、交警等重点警种和派出所、看守所等重点单位为突破口,完善110接处警、证据和涉案财物管理、立案撤案、执法预警研判、询问讯问、监管场所执法安全管理、监控设备安装使用管理、群体性事件处置、执法舆情引导等制度。实行案件“四级审核”制度,强化案件审核把关,对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单位法制员、单位负责人、法制科民警、分管局领导层层审核把关,确保不出现纰漏,使执法与制约形成良性循环体系。深化执法质量考评,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严格按照执法质量考评制度规范民警的执法活动。将刑事、行政执法案件,信访、投诉案件,未结案件全部纳入了执法考评的范围,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源头控制的转变。实行法制部门牵头、各警种单位共同参与的考核机制,法制科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狠抓执法问题整改工作,将执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办案单位限期整改。 四、抓管理创新,促进执法服务优质化。在执法实践中,始终把提高群众满意率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位,创新执法模式,规范执法服务措施,努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首先,推行网上警务室,搭建警民连心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延伸服务触角,依托互联网,借助腾讯网站QQ聊天工具,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引导各派出所开通了网上警务室,民警随时在线答复来访人员问题,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沟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拓宽便民服务渠道。网上警务室分别设立了为民服务、警方提示、网上举报、法制宣传、失物招领等主要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公众宣传法律法规、防范预警等内容,并在网上警务室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帮助,深受群众欢迎。截至目前,全局网上警务室网页点击访问量达*余次,发布预警信息、宣传安全防范知识信息*余条。其次,推行户政服务评价系统,规范户籍窗口服务。坚持“以民为本”,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深入调研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探索窗口单位便民利民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户籍窗口服务评价系统作为改进户政管理、满意评价前置、主动接受监督、促进警民和谐的重要举措,在全市推行户籍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在各派出所和市局户籍服务大厅共*个户籍窗口安装了*台服务评价器,实现了服务质量“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推动了户籍窗口单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系统运行以来,全市共办理户籍业务*件,全部由群众进行了评价,群众满意率达*%。户籍窗口服务评价系统的应用,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现场监督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警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增强了民警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群众得实惠,公安树形象”的双赢局面。第三,推行“半月谈”警民议事会活动,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积极探索社区警务工作的新模式、新办法,建立民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有效恳谈的长效机制,实行“半月谈”警民议事会制度。议事会成员由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治安积极分子和社区热心群众等组成,每半月召开一次,民警定期向辖区群众述职述廉、汇报工作,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纠纷,整治安全隐患,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提升了警务工作效能,密切了警民关系,为及时、有效、依法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抓阳光监督,促进执法监督常态化。深入开展“阳光执法监督”,健全多层次的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日常执法监督力度。将全市所有在“执法与监督信息系统”中流转的案件均列为监督对象,严格把好案前源头关、案中审核关、案后检验关,全面加强对案件的办理、审核、考评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定期进行网上执法巡查,对于发现的执法问题,及时督促民警整改到位;实行每周案件审核评判,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切实提高了广大民警的依法办案意识。同时,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了职责分明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倒查制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民警的责任,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把执法工作中的职责、要求、责任落实到每个民警。将有理涉警投诉、有责涉法信访案件作为重点,对群众举报和来信来访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查办,严肃处理,切实增强了执法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局上下规范执法的意识普遍增强,执法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公安机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公安局将按照省厅和*市公安局要求,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抓深化、求突破,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跨越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