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试论公安消防部队如何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

    时间:2012年01月2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自十六大以来,我国消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执法监督不断跨上新台阶,灭火救援能力有了新提高,战斗配备持续新发展,人员编制有了新突破,基层消防建设取得新成就。在一份网络在线的关于人民群众对于消防关注程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①:我国消防工作刚刚开始大众时对消防接受程度不足*%。现如今**.*%的居民关注消防管理工作,其中,广大群众非常关心消防安全,渴望工作、生活有安全保障,希望享有消防知情权,维护公共利益安全。

        从这一份调查报告来看,人民消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在人民物质水平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的消防工作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改革加强警务工作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更好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的要求。孟建柱部长对十七大精神在公安部门如何贯彻落实时提出了“六个必须”②,又进一步指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六个要求”③。同时④指出,全国各级公安消防部队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着力点,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新期待、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新要求上走在全国公安机关的前列。部局郭铁男局长指出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势,同火灾作斗争,坚持中国特色的消防工作社会化方向,健全社会消防安全防控体系”。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集抢险救援、处置突发事件、危险物品专门处理,以保障民生为己任的正规化、专业化部队。它的任务是多样性的。从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抢险救灾,一类是执法监督。要深入贯彻落实“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十七大精神,更好的回应大众新期待、为其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公安消防部队的自身发展和建设,做好“内因”改造工作,以“内因”的深入改造推动“外因”的发展,从而满足内外因共同协调发展的社会民众愿望,有力的推进消防的社会化进程。这就需要我们自身从五个方面的建设抓起。

        一、官兵思想政治建设

        官兵思想政治建设一直以来是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除了一般性的官兵经常性思想教育之外,更多的是参加地方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工作,因此,和地方各部门配合要求比较紧密。在和地方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在交流交往过程中,难免因各种原因使官兵思想出现波动,影响部队的正常稳定发展。这就注定了消防官兵的思想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在处理群众问题上出现的拖、等、靠、推等问题,也可以从官兵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作风上找出端倪。要彻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首先要自上而下的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政治作风,把执法监督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警惕,铸牢思想防线,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官兵思想动态,建立一个上下沟通,左右互信的较为民主的沟通渠道,解放其思想压力,阐明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握他们思想上较为深层的东西,然后加以区别分析,最后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因思想压力大、思想不正确等造成的严重后果。第三,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学习,持续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党员自律、自检不断审视自己从事的消防工作。通过“比、学、赶、超、帮”来完善集体工作的政治环境,推动消防工作的发展。

        二、保障制度建设

        所谓保障制度建设,就是后勤保障与规范制度齐头并进,无保障制度行不开,同样,无制度保障也不力。要切实改善党员干部及广大官兵的服务效果,就必须按照十七大所指出的“(军队)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的指导方针,努力推动保障与制度同发展。首先,建立健全官兵人身与工作环境保障制度,给广大官兵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栓心留人的生活环境;其次,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在部局、总队的后勤保障框架下适当改革,合理整合保障资源,因时、因地制宜,让广大官兵工作和生活在“第二故乡”的氛围中;再次,不断改善营区学习条件,加大执勤战备力度,扩大岗位练兵成果,持续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为保障地区安全再立新功。俗语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一个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的消防工作和服务环境,没有内外制度保障是不行的。首先,监督执法工作是一项影响较大、范围较广的特殊工作,它统领监督、检查、宣传、回馈等各项内容。因此,要做好大众服务这一关,就一定要把好执法监督这一关。加强制度保障,建立消防监督执法的长效机制,依章办事,按程序进行执法监督。其次,要在大众间广泛宣传,建立起一套群众监督与自我监督相结合,消防防灾和群众防灾共开展的社会公共机制,群防群治,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三、社会化宣传体系建设

    消防宣传工作一直以来是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持续的、全社会的、有深度的消防安全宣传,有力的推动的消防安全保障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上述的调查结果中表明,**.*%的居民会在遇到火灾的时候拨打“***”火警电话,**%的居民在不知道火警电话的情况下通过拨打熟悉号码代为报警,并参加灭火救援。同样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全部居民当中知道火警、消防安全这类词汇的不足*%。在新时期,新阶段下,要更好的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速度,全面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满足群众对于消防工作的新期待,就必须做到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消防宣传网络建设,通过电视传媒、广播播报、远程传授、网络体系架构、特色报刊、提示短信、公益广告等方式传播消防知识。第二,以拥军爱民活动为契机,扩大消防站开放力度,加大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推动社会化消防进程。第三,深入开展“六进”活动,通过红门风采展示、消防英雄缅怀、预设火灾警示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和接受人群。第四,强力推进反面典型教育活动,通过反面教材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展示火灾的危险性,从而引起广大群众的警惕,消防宣传工作也因此而得到效果。

        四、加强基层消防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我国现有的消防监管是从最基层的消防大队(科)开始的,一般性的执法监督和信息传送都是从这一级开始的,要更好的回应群众期待,就必须从这一级抓起。根据我国消防发展现状,将现役制的消防部队发展与“县”这一级是比较有困难的,然而这一级的火灾隐患监督与火灾扑救又是最薄弱的,怎么样更好的解决这一基层消防发展的“瓶颈”问题呢?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通过这一队伍的建设,有力的缓解了现役制兵力不足和基层消防工作困难和难以开展的问题。这对于解决贫困、边远地区群众的“燃眉之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和形式的存在是在摸索中持续的,要如何走出一条既能适合自己发展、又能不断满足群众需求的路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加强管理,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的消防队伍发展新形式。其次,仿效现役制消防队伍,建立灵动有序的灭火作战机制,加强和巩固灭火救援训练和岗位大练兵成果,只有拉得出、打得赢,群众才能看得上、信得过。再次,推动地方政府增加保障资金投入,增加器材装备,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群众平安生活服务。第四,把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纳入到党、团的组织建设中来,开展营区思想文化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为队伍更加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推进和加强上下级、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消防工作的深入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和协调,因此,要更好的回应群众新期待和新要求就必须要推动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门共同协调发展,找准工作切入点。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建立一个上下渠道畅通、政府积极领导的消防工作局面是不容易的。要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的工作要求,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畅通上下信息渠道,依法加强组织领导,扩大上下部门间的配合力度,第二,落实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政府积极指导,消防全力配合的社会化消防共建工作。第三,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与监督,共同推动消防工作的前进和发展。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试论公安消防部队如何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
  • 下一篇:试论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