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监室冲突与管理
在看守所,每个监室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在几人至十几人之间,这些人的脾气、性格、习惯,乃至认识、观念、意识都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很容易产生冲突。比如睡觉,有人鼾声如雷,有人却很灵敏,稍有动静就难以入眠,这就很可能发生争吵,冷面相对,直至发生行为上的冲突。
产生监室冲突的根源 由于在押人员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生存状态、动机、需求、脾气秉性、认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监室冲突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我认为监室冲突的根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个性使然。 就在押人员来说,其个性普遍存在虚伪、自私贪婪、孤僻冷落、狂妄自大、嫉妒心强、粗野急躁、多疑轻率、自制力差等特点。不良的个性是人际沟通的障碍、绊脚石,极易引起人际冲突。 (二)习惯差异。就在押人员来说有的干净、有的邋遢、有的喜静、有的爱动、有的生活有规有矩、有的无拘无束等等。这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细节上产生磨擦,引发冲突。 (三)情绪状态。人有喜、怒、哀、乐、爱、憎,表现了情绪有好有坏,复杂多变。情绪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是非常直接、重要的,好的情绪有利于事件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坏的情绪则可能直接导致破坏性的结果。 (四)意见与态度的差异。 相对在押人员来说,他们对国家法律、法规、判决结果、看守所的各项规章制度、管教干警的管理等,都有各自的看法和态度,有的遵守服从,有的消极对抗,满不在乎,敌视态度严重。其后者行为有可能违法违纪,引发监室冲突。 (五) 角色的不同。管教干警在对在押人员实行面对面的直接管理的同时,为了维护监室正常生活秩序的持续性,有的在押人员可能被管教干警临时指定为这样或那样的角色,比如值日员、质检员、打饭员、卫生清洁员、监护等,由于每个在押人员在监室中被分配的任务不同,承担的角色不同,势必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和需要,于是就产生矛盾,引发冲突。 (六)价值观念和利益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与利益上的不一致性,也易引起矛盾冲突。 (七)监室风气。不良的监室风气是产生冲突的温床。在一个监室如果存在“牢头狱霸”,持强凌弱现象,是引发冲突的重要原因。 监室冲突管理 由于在押人员认识、态度、个性、沟通能力、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行为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冲突的行为表现和处理策略也各不相同。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监室冲突,有利于改善监室管理,促使在押人员认罪服法,好好改造。 (一)正确认识冲突。在一个群体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压力过大或压力过小,都会引起其成员间的矛盾冲突,它既可能是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力戒把冲突说的一无是处。正如一个人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超过极限,容易精神崩溃,导致危机产生。没有压力,容易放松要求,惹是生非。因此要适宜地引导冲突,分析冲突,合理地处理冲突,使其朝着有利于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冲突也是一项教育性的经验,通过对冲突双方的惩戒,既是对其本身的教育,促其反思、悔改,也是对旁观者的警示教育,提醒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二)合理应对冲突。在处理监室冲突上,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管教干警出面干预解决;一种是在押人员自行解决。管教干警出面干预解决具体的有:裁定惩戒、压制打击、调解协商、教育引导。但要注意几点:一是公平、合理,不偏袒一方;二是即时、分明,切忌模棱两可;三是准确、恰当,防止千篇一律;四是冷静,有数,防止感情用事。在押人员自行解决具体的有:迁就、回避、妥协、折衷、第三者出面制止。但也要注意几点:一必须是轻微的,矛盾不宜激化,留下隐患;二必须是自愿的,而且冲突双方一般仅限于两人,矛盾不宜扩散;三必须是初犯,偶然的,平时在监室表现较好的;四要严防“牢头狱霸”、“团伙”的形成。 (三)加强管理教育。在押人员多表现嫉妒、恐惧、焦虑、犹疑、自卑、自私等特点,这些人格、性理上的缺陷,既是同监室在押人员之间沟通的障碍,也是对政府管理教育怀有戒心、敌意的成因。如果我们的管理教育方法正确、手段得当、措施有力,不仅可以转变他们的态度,消除其不良心理,改善监室环境,还有利于其认罪服法,弃恶从善。一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使其丢掉幻想,认清认罪服法,积极改造,服从管理是其唯一出路。二加强道德、前途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只有痛改前非,才有光明的未来。三尊重人格,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消除对立情绪,建立积极的监管教育关系。四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监室建立互相尊重,公平有序,平等友善的人际关系。五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消除其自卑心理,培养其自尊、自信心理。六多措并举,努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之学会调控不良的情绪反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