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2年02月0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大幅增加,道路交通管理压力日趋严峻。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如何坚持科技强警方针,有效解决基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问题,不断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提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心战斗力是我们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积极性差

        部分民警缺乏信息警务的理念,对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对信息化应用不感兴趣,对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状况不够关心等,往往运用传统经验得心应手,对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兴趣不浓,客观上造成了部分民警参与信息警务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动力不足。

        2、素质参差不齐,应用滞后

        目前,基层交警部门受入警渠道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信息化建设专业的人才较少,大部分兼职其他工作,对于信息系统的运用、使用停留在传递文件、查看系统信息等基础层面,且录入慢、效率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预测、预警等服务决策功能缺乏有效使用。

        3、科技人才缺乏,制约建设

        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交通管理科技工作发展的瓶颈。目前,基层公安交警大队信息专业技术人才少,人员流动性大,技能水平偏低等现象尤为普遍,严重制约着基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目前的现状看,已经建成的科技信息化应用项目、投入的科技装备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主要是民警应用技能和水平不高导致的。

        4、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保障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高科技的装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目前,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地区政府财政资金短缺、不足的影响,必要的科技信息化项目资金投入不到位,业务系统、工程建设、装备采购、教育培训均无法正常、有序开展,更无法满足公安交通管理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5、部门协作不力,推进缓慢

        随着公安部交管局《道路交通违法信息处理系统》、《机动车登记系统》、《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系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交警队信息平台》等五大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和健全,促使交警系统实现由警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对规范执法和业务工作,保证执法公平、公正和公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各系统未能有效整合、业务职能管辖分开、部门协作不力使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缓慢,基层单位职能分工过细,各部门一味推行部门管辖系统,使基层部门系统应用疲于应付,未能形成“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格局。

        二、以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单靠公安交管部门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形成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可行的报告,呈报党委、政府,争取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将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升到党委政府行为,纳入政府总体规划,才能突破经费投入不足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在建立健全以财政保障为主的公安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应加大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对公安交管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全面的了解,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进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筹集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2、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信息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提出的“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提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更是创新警务机制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在项目规划上,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的原则。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走跨越式发展、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建设、实用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二是在管理机制上,要坚持“业务部门牵头,科技部门保障”的原则。系统分工,统一指挥,形成合力,避免规划的盲目性、局限性和不切实际。三是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实用原则,注重系统整合。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以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总体建设要求,以现有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各业务系统软件,建立统一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及时、准确传输。规范外挂软件接入、统一数据访问方式和跨警种信息共享访问。打破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与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外挂软件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提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打击能力。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精细化”向“精品化”、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逐步形成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格局。四是在软件设计上,规范“入口”采录,畅通“出口”共享,保障系统“入口”与“出口”安全畅通,增加信息数量,确保采录质量,全警采集,为公安信息应用奠定坚实基础。采集中,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加强数据采集、录入和整理。对固定资产、人事、警员信息、被盗抢机动车、套牌车信息、驾驶员等信息进行集中清理、检测和评价,真正把“脑袋信息”、“纸袋信息”和“口袋信息”转化为全警共享的电子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对策,牢牢把握交通管理工作主动权,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畅通。

        3、拓宽信息化实战应用机制

        信息化建设,应用是重点。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应用”是关键这一宗旨,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实战应用机制,突出指挥决策和信息研判机制创新。加强对道路交通动态、违法行为和事故发生规律特点的分析研判,强化警情监测,提高警力部署和勤务方式的科学性、针对性。将研判成果纳入决策程序,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指挥、通信、警力部署、协同作战的一体化运行,提高指挥效能和快速应急能力。突出队伍管理和警务保障机制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努力实现队伍建设、警力资源、执法监督、警务督察和装备管理的规范化、集约化,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信息化应用培训机制

        定期组织对领导干部、业务和技术骨干、系统管理员和全体民警进行信息化培训,创新培训机制和方式,分类分级、先易后难、全面提高,不断提升全体民警科技应用素质。区分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岗位业务技能标准》和《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大纲》,分层次开展全员培训、考核活动。确保全体交通民警达到“四会”(网上办公、网上作战、网上管控、网上研判)要求。各级交警部门应当积极培养信息化应用骨干和业务能手,以骨干带全体,推进深度应用,实现队伍信息化技能水平全面提升。

        5、确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制

        严格执行《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做好对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管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坚持自主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警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服务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充实各级交通管理信息化管理队伍,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在确保“网络不断、系统不瘫、数据不丢”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网络、设备、信息系统和运行环境的技术支撑能力、系统维护能力、应用管理、创新和服务能力。强化信息安全保密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及时发现和预防违规行为,确保网络安全。切实加强外包维护技术人员的管理,严防开发、维护环节出现安全问题。

        6、完善网上绩效考核机制

        借助交警综合应用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网上考核,量化各项考核指标,考核成绩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突破时间、地域限制,实现对各单位工作绩效网上实时监控、分析、统计和评判,增加考核透明度,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考核评比和开展网上考试,实战检验和督促民警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做到全警会应用,人人能过关,真正实现公安工作由传统的人工作业向信息化应用技术的转变。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公安交警如何克服好“四个危险”
  • 下一篇:浅谈监管民警在管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