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防火研究 >> 浏览公安
  • 浅析非公有制单位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时间:2012年03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参加为期两周的全国支队长轮训班,本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和讨论,结合新《消防法》的宣贯,本人对加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供同行商榷:

        随着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结构多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它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据统计,目前,私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趋于多元化,但主营行业仍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娱乐行业,由于很多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目前尚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普遍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等客观情况,加之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是由家庭工场、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其没有建立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机制,此外,从业人员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导致其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伤亡事故多发,职业病危害严重。以火灾事故为例,近十年来全国发生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中,80%以上是发生在网吧、歌厅、录像厅等非公有制性质的经营场所内。特别是近期发生在深圳舞王和福州市拉丁酒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再一次暴露了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问题。对此,本人就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中强化其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一、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淡化,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进程中发展壮大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国家行政公权对社会单位各类事务绝对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在本身应该作为的消防安全管理事务上存在依赖思想,淡化了责任意识,进而导致其在具体的消防管理工作事务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从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发展的进程上分析,这些企业均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产规模传统粗放型的过程,由于经济人不可避免的、内在的自私动力、非计划的安排、短期的目标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急于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积累等心理因素,导致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和精力,进而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不到位、不规范、不严格,低水平循环的状况。

        (二)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承载量与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非公有制经营单位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涉及行业种类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非公有制经营单位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带来监督管理空前的工作压力。很显然,这种状况造成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公安消防监督人员数量之少与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数量之多的“瓶颈”,导致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游离于监督检查之外,处于失控和漏管状态,如:新疆公安消防部门用于监督检查的警力到目前位置不足380人,而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已高达7000余家;二是监督检查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安消防部门疲于应付,不深不细的工作状况。重监督、轻指导,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在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较为普遍,以致于削弱了监督检查工作效率。

        (三)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和管理,社会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提供的消防安全服务匮乏。由于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加之其所从事的经营业务多为新生行业,尚无成行的标准可以参照,所以,在经营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中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很多措施是主观的、是不到位的,尽管目前很多非公有制经营单位自发的形成了所谓“协会”或“商会”,但这仅仅是为经营服务的,涉及到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寥寥可数。另外,就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服务而言,一是社会面上没有足够的经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供非公有制经营单位选配,以解决非公有制经营单位人员流动快的问题;二是没有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管理方面的服务,合理化解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三是没有建立相应的行政约束保障机制,没有制定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标准或指南,在推动非公有制经营单位严格自律工作中缺乏力度,无针对性。

        二、解决对策

        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存在的上述普遍问题表明,强化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必须按照新《消防法》确定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全面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对此,本人认为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新《消防法》的有关规定,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范围之中,建立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网络。一是要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和相关行业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工作内容具体量化,纳入逐级检查考评的具体内容,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形成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工作推动中,公安消防部门要做好行业、部门、基层综合治理管理单位以及公安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细化监督管理的具体标准,拓展社区警务内容,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防范、服务上,保证工作质量,尤其要结合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或其工作人员多集中于出租房屋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房屋租赁管理机制,实行治安管理责任制,消除治安、消防隐患,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落实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实施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组织单位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控制和减少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二)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积极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促使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一是要根据新《消防法》有关规定,推动相关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建立介于消防和保险之间,为两者互为促进提供保障的中介机构,通过费率的调节和灾后救济的区别处置,有效解决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在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作为、不投入的问题,缓解消防监督警力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借鉴煤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验,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对高危行业非公有制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三是依法加大非公有制生产经营单位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可以根据非公有制经营单位行业类别、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的质量、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对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例实行上下浮动,对安全生产状况好(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的企业降低费率额度予以奖励,提高费率惩罚、制约安全生产管理差、风险水平高的企业,进而达到运用经济杠杆作用,促使企业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自觉保障安全投入的理想效果。

        (三)培育专业性的安全管理中介机构,推行认证制度,强化社会服务。要解决非公有制经营单位量多面广、仅靠公安消防部门有限的警力难以实施有效监控的状况,一是可以在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推行注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制度。通过加强消防安全生产培训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提高培训质量等措施,培养一支能够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提供消防安全管理服务的社会化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应的法规或规章,使这类经认证的人员成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必须选配的人力资源,以便从人员素质上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二是要建立行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为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提供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评价、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负责培训能承担单位内部消防管理的专业队伍,使其成为社会单位贯彻落实61号令的有效载体和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管理终端设置的眼睛,切实提高社会面的防灾能力;

        (四)完善抽查工作机制,加大信息披露、公示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的宏观控制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追逐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已成为广大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普遍共识。消防安全事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样影响到非公有制经营单位的公众形象和经济效益。鉴于此,公安消防部门一是要完善监督抽查的相关制度,在对社会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实施抽查的工作中加强信息披露,对消防安全不达标的非公有制经营单位,不仅要公告依法惩处的情况,而且还要向公众告知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危害,在对类似单位以儆效尤的同时,通过引导广大消费者规避火灾风险,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督促非公有制经营单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是汇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将消防安全管理囊括其中的评级活动或评星活动,通过制定具体细致的标准,提高入围的门槛,公示评定结果、实施导向引导和定期考评等措施,使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强化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成为自发的需求,进而建立非公有制经营单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非公有制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下一篇:创新工作模式规范职业管理大力提升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