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灭火救援 “三化”工作
下面我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就如何做好灭火救援 “三化”工作浅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灭火救援“三化”特征 灭火救援“三化”,即“指挥扁平化、处置程式化、队伍专业化,”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处置程式化是基础,指挥扁平化是核心,队伍专业化是目标。 指挥扁平化就是对现行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进行简化、改革,由传统的纵向多层次、横向多部门的树状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减少中间层,精简指挥流程,达到精干高效、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指挥体系。实现指挥扁平化可以有效减少组织指挥的层次,减少组织指挥的中间环节,按照模块指挥、编成指挥模式,直接由总指挥指挥到各个作战模块,将作战意图和作战任务直接下达到作战模块的车长和各攻坚小组组长,再由各作战小组的指挥员对所属的作战编成下达作战任务,由各编成指挥员具体组织指挥灭火和救援。总指挥再通过各模块指挥员反馈的现场情况对作战方案做出调整和部署,最终达到 “快速反应、高效集结、有效处置”,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目的。 处置程式化就是指实现模块化、编成化力量调派,在灭火救援中根据既定的预案和战斗要则进行展开灭火。也就是说打破现有中队建制,根据高层、地下、石油化工、交通事故等类型预案,按3辆车1个编成的模式合理的对现有力量进行编成,再由多个编成组成若干个灭火和救援模块。指挥中心在接警调度时,根据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大小、规模,按照灭火和救援模块和编成进行力量调派。如遇有重、特大火灾或灾害事故时,先调派本区域内的灭火和救援模块到场抢救被困人员,待增援的灭火和救援模块到场后,根据现场总指挥的指挥和部署,展开灭火、抢救被困人员或给先期到场的灭火模块的主战车供水,使现场始终保持饱和攻击的态势不变,最终达到扑灭火灾 队伍专业化就是指以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战训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和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是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以响应迅速、战斗展开高效,具备独立作战和初战控制能力;以专业精干、装备精良,具备攻坚克难和制胜能力的消防队伍。队伍专业化是现代消防部队发展的目标,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促进专业化队伍建设,才能快速、高效处置和应对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 二、面临的问题 沿用固有模式。目前我州消防部队在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的组织指挥和力量调派上有些单位指挥员还是沿用以往的指挥模式,近年来虽然结合灭火救援实际做了一些改进和调整,但原有的指挥模式和力量调派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仍然沿用着以前的五级指挥模式和中队建制的力量调派方式。 这种指挥模式虽然层次清淅、联系紧密,但是指挥环节多、指挥人员多,各自为战,指挥混乱的现象还较为突出,致使火场指挥部的作战意图和战斗命令在现实战斗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从而出现五级指挥的脱节,协调、统一困难,作战方案落实不到位,无法真正有效地做到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抢救人员、第一时间控制火势、第一时间灭火。 作战编程不合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灾害事故的多发性、复杂性、巨大的危害性与灭火救援任务的艰巨性、危险性日显凸出。在严峻的灾害形势面前,一些基层部队指挥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用增加人员或强化人的指挥活动,来解决现代灭火和抢险救援指挥中的矛盾,这样既不现实也行不通。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力量的调派一直以来都是按照中队建制的方式进行调派的。通常是按照属地和就近的原则,根据火灾和救援的规模调派一个或几个中队力量到场处置。虽然每次调派的力量都很充足,但由于到场的力量是以中队为主体的指挥作战,力量比较分散,没有进行有机的组合和编成,作战时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充分发挥到场力量的作用。特别是作战意图和作战方案无法落实到位,作战命令下达不够畅通,作战力量部署又较为分散,致使局部区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形成优势力量进行作战,导致初期火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造成小火变大火,小灾成大灾。 专业化队伍建设力量不突出。练为考的观念依然存在,平时的训练没有立足实战,没有完全遵循火怎么灭,兵就怎么练的要求,仍然沿用固有的训练模式,走不出训练低级循环的状态,传统的训练模式比较单一,训练重点还是偏向基本技能训练,没有注重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多样化训练,设定训练项目简单,使执勤训练内容在火场上用不上,到火场就发挥不出最大能力,没有围绕实战抓训练,真正意义上达到“练为战”的目的。 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灭火“三化”工作,是解决目前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中出现混乱、无序和处置成功率低的重要保证,是成功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的关键所在。 三、做好灭火“三化”工作的对策 一是建立“扁平化”指挥制度,积极开展“扁平化”指挥的训练。一是要建立健全“扁平化”制度。制度是保障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是“扁平化”指挥体系在消防指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保障。支队要结合实际制定《指挥扁平化运行机制》、《通信器材管理保障机制》、《战训人才培训发展机制》、《火警调度实施办法》等制度,确保“扁平化”指挥“先保障、在运行”。二是要确保快捷、高效、灵活的指挥机构体系。随着全勤指挥部的建立,消防指挥技术的日趋成熟,消防指挥信息化建设使得灭火救援的组织指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就要求全勤指挥部人员要能够担当重任,在灵活处理日常灭火救援中各种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参与一些创造性的指挥活动。三是要以辖区类型灾害为基础,制定完善等级灭火救援预案,大力组织开展指挥扁平化模式训练,强化指挥员在平时训练中养成熟练灵活运用扁平化指挥的意识。 二是大力开展处置程式化训练。以辖区重大危险源评估数据为依据,以现有警力为基础,制定或修定完善灭火救援力量编成,按灭火救援规则合理编配战斗模块。要大力开展程式化训练。一是开展程式化训练应当打破传统组训方式,因为程式化训练不再单单是以往的分班组、分岗位的操法、技能、体能训练,他是全体指战员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战术训练,更是灭火救援演练。二是在程式化训练中应把训练场地更多的向室内转移,在纸上谈兵摆布,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促使官兵熟悉辖区灾害类型事故的特点及危险性,特别是让官兵明白按程序处置灾害事故的道理,达到由传统的技能型处置向智能型处置转变。三是在程式化训练中要积极主动培养官兵灵活多变的战斗素养。绝不能让官兵禁锢在处置程式化的条条框框中,训练中应当强调,不同类型灾害事故有不同的处置程式,相同类型灾害事故也有不同的处置程式,做到因情施救。四是合理编配战斗编成和作战模块,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依托灭火攻坚组等专业队伍,合理编排中队的供水组、灭火组、救人组等战斗力量,使力量编成更贴近实战。 三是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战训骨干人才库,制定《人才库官兵保留使用相关管理规定》,最大限度的保留士官骨干和业务骨干,加强专业化培训,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战训骨干,提高战训岗位人员的福利待遇,让有为的人真正有位,真正从制度上“留住”战训骨干。实行多培养,多考核,优中选优确保战训人才人员综合能力强,队伍稳定。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指挥人才队伍。提高战训骨干人才队伍建设要扩大战训指挥人员编制数量,提高灭火救援指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根据各类人才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岗位,建立相对稳定的灭火救援指挥岗位干部队伍。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学历培训、短期轮训、岗前培训、随机培训等多种培训体系,加大对战训干部的学习培训力度。三是结合实际,消除固有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方式方法,提高专业化队伍选练水平。从而更好为消防部队的发展培养和积累一大批高素质的灭火救援专业人才队伍,达到“一人多能、一器多用”的目的,做到术有专攻、各有重点,真正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四是利用网上“三化”模拟系统,开展大练兵训练。按照灭火救援规则合理编配战斗模块所设定的指挥调派原则,建议组织专家与战训干部探讨测试,研发网上灭火“三化”练兵模拟系统平台,通过网上进行“灭火”三化指挥模式训练,可以彻底改变指挥员以往指挥模式思维,特别是对多数基层部队一线指挥员工作时间短、所在辖区火灾常以农村为主,平时所处置的火灾在指挥模式上还是比较传统或者单一,对此,利用网上进行灭火“三化”指挥模拟系统的大练兵训练,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灭火“三化”训练所带来的动用车辆多、人员多、不安全因素多的现实情况,更是促使基层部队指挥员跳跃单一或传统的指挥模式理念,从而实现灭火“三化”指挥模式在各级指挥员中的潜意识变成常态化意识。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实现灭火救援“三化”一些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在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和水平上有所帮助,有不到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