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新时期公安消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队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深化拓展爱民行动,着力改善警民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过程中同样也还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警民关系建设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下面,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当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认清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对于公安消防部队来说,和谐的警民关系就是指与人民群众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警民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消防工作的成效,警民关系的最佳境界是和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消防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公安消防部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是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最佳切入点,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队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父母,高度重视维护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应该说,公安消防部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警民关系总体是十分和谐的,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少数基层单位因为执法理念不正确、部队建设欠债、队伍管理不严等触动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时有发生,影响了警地警民关系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官兵自身素质不高导致驻地群众对消防部队的不满影响警民关系和谐。虽然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整顿活动,但仍有极少数官兵存在着办事拖拉、方法简单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们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疏远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二是职能拓展与消防部队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消防法》对应急救援工作、消防监督检查等方面内容作了重大调整,公安消防部队职责任务发生了变化。首先反映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增强公共安全感的新需求上。当前,人民群众不仅要求保障人身安全,而且要求保障财产安全;不仅要求免遭现实火灾侵害,而且要求免受潜在威胁。其次集中反映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新期盼上。当前,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公安消防部队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实体公正,而且要求做到程序公正;不仅要求严格执法,而且要求文明执法。再者集中反映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消防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新要求上。当前,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消防工作公平公正,而且要求公开透明;不仅要求消防服务均等化,而且要求态度热情、优质高效。 三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影响消防部队正常履职,导致警民关系紧张。部分群众对消防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遵守消防法律的自觉性不高,对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不支持、不理解,甚至少数群众为了个人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阻碍消防官兵依法履行职责,从而导致警民关系紧张。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 一是坚持做好官兵的“群众观”教育。“紧密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贯穿到消防执法中就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在日常教育中进行点滴灌输,用邓小平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去占领官兵的意识形态,教育官兵切实做到深怀爱民之心、常谋便民之策、力行利民之举,引导官兵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牢固树立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满意至上的观念,自觉摒弃官本位思想,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甘为人民的公仆。 二是要全面提高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一场好的警民共建联欢活动犹如一道美味佳肴,干部在共建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要想在警民共建活动中抓落实、抓丰富、抓出成效,干部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外交往能力、活动实施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领导干部要有意识的加强组织能力学习培养,认真总结活动经验,还要适时安排相关岗位的干部骨干参加文体活动培训,切实培养干部的文艺细胞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是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正面的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法制环境。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任务多,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原则,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抢占制高点,着力培育塑造一批先进典型,展示消防部队“为民、亲民、爱民”的形象。我们要把握群众媒体的需求和受众心理,注意选择好时机、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努力取得最好的舆论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要学会科学处置舆论危机,对不利于公安形象建设的突发事件,及时查清事实,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开展舆论引导,在群众中展示公安机关“公正、客观、负责”的正面形象,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总之,公安消防部队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消防工作的根本标准,悉心体察群众的感受,用心研究群众的要求,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全面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努力把消防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人民群众上。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