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一些思考
“大走访”活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是树立党和政府光辉形象、体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色的具体行动,也是了解民生、掌握民意,开展扶贫帮困的重要措施。通过大走访可以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架起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随着“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逐渐发现少数民警思想的微妙变化,其特征反映了部分民警存在主动性不强、方法不多、工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继续深化。
一、提高民警素质是根本。
在“大走访”活动中,要切实改善警民关系,彻底解决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不适应甚至失调和冲突。要从每一名民警自身抓起,狠抓公安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
首先,要从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上下工功夫。要将岗位培训与民警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让民警从中得到知识,有所提高,要突出知识缺陷的补充和技能不足的提高,确保培训质量,而不是为了一味追求学历的比例而将培训流于形式。其次,要从更新民警的思想观念和思想作风转变上下功夫。要切实加强对民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牢记党的宗旨,把“爱民为民”作为公安民警的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和出发点,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公安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要切实纠正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作风和不扎实、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让正气压倒邪气,使整体工作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持续的向前发展。
二、树立品牌形象是关键。
“大走访”活动是广泛接触群众,展示思想作风、精神风貌的大舞台。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彻底解决个别民警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徒具走访之形,实无走访之心的传统观念,将“大走访”活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长期不懈地抓下去。二要加强督导检查。要切实加强明查暗访的工作力度,将上级检查、警务督察、内务监督和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并举起来,彻底消除个别民警的侥幸心理,为扎实开展活动提供坚强的约束力,督促民警发自内心地进行走访。三要落实长效机制。要研究制定贴近“大走访”活动的规章制度,要长抓不懈,不搞一阵风,不搞走过场,努力做到形象树警,要严格遵照为人民服务,树公安新风的指示精神,切实树立起公安民警的高大形象。
三、做好本职工作是中心。
要切实按照“事故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要求干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坚持“服务在先”、“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改进和加强我县交通安全管理,文明执法,秉公办事,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特别要注意选择突破口,从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竭诚为民服务,使群众真正信服,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第二,要摆正位置,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群众身上进行感情投资,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群众既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威严,又感受到警察的可爱可亲。第三,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在当前复杂的交通安全形势下,应深入路面及广大驾乘人员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路面行车状况,吸纳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形成的主观臆断,使公安交管工作与群众路线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要转变服务方式。民警要下到客运企业、沿线学校,要做到“沉下去、坐得住、听得进”,不要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切实听取辖区客运企业驾驶人和中小学校师生的意见和见议,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切实搞好交通安全,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这是我队工作的根本,是重中之重。
四、强化监督机制是保障。
首先,要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严格实行执法、执勤活动的具体制度,如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执法质量考核制度、内部执法监督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发挥纪检部门对重大执法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要加强警务督察工作,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对民警执勤、执法、执纪的督察作用。第二,要自觉接受群众社会监督。在管理和执法中要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管理和执法工作,要公开办事制度,增加阳光作业。第三,要自觉进行自我监督机制。民警要学会和做到自我监督与相互监督,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古人说“日三省吾身”,每个民警每天要认真总结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哪些是对的,是对人民有益的,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所以是应该今后继续坚持的;哪些是错误的,是对人民有害的,今后要艰决改正的。让这些自我监督和自我反省成为一种习惯,慢慢地,为人民服务也就自然变为一种品质和习惯。
五、做好群众工作是途径。
首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摆正心态,设身处地的把群众与自己放在同等的位置来开展工作。不要认为自己是警察,群众有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的义务,就高高在上吆五喝六。老百姓有一种朴素的观念,“你距我一尺,我离你一丈”,得罪不起咱就躲,一问三不知,你什么办法也没有。其次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要因地制宜,有句俗话叫“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驾驶员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关心的是交通政策,是安全行车,你给他谈歌星、讲大片,他肯定不理你这个茬,如若你给他谈安全、讲法律,他一准把你当作知心朋友,知道什么就会向你反映什么。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辖区群众成千万,各行各业的都有,但是只要你把握住“贴近生活”这一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再次要依法管理,公平待人。随着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备,群众的法制意识也逐步增强,在靠过去那种动辄罚款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行了,弄不好就会成为被告引起诉讼,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最后要罚教结合,教育为主。处罚与教育要结合进行,不能为了处罚而处罚,这样必然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有时对于一些情节轻微,且当事人认错态度较好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可能比处罚的效果要好。
总之,在全面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每一名民警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牢牢抓住交通安全不放松,常纳民众之议,常谋管理之策,常思民众之安,常解群众之危。每一名交通民警都要牵挂群众的交通安危,多一份尽忠职守,给我们衣食父母一个交代。只有这样,辖区群众才有安全感,对我们公安交通安全工作满意度才会有新的提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