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掌握劳教人员思想动态
劳教人员思想动态犹如管教安全工作这一主旋律中的一组跳动的音符。它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大队管教工作思路的定位和场所的持续稳定。翔实准确地掌握劳教人员思想动态,可有利于在安全防范工作上抢占先机,一改被动局面,便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极大程度减少和消除潜在的隐患,以达到安全的目的。那么应如何把握住这条生命线,掌握准劳教人员的真实动态呢?在此笔者略陈管见。
一、要掌握劳教人员思想动态的途径。
人身处不同的环境其心理活动的外在特征是迥异的。作为戒毒劳教人员其心理、思想是极其复杂、嬗变的。而这种特征往往通过其外在表现显露出来。故此首先要有宏观操控意识,在意识中要有总体格局的概念。这种总体格局概念主要体现在对大队劳教人员地域分布、组成成份及其内部相互关联等方面信息清晰的了解。这样对宏观操作、微观具体实施则大有裨益;其次主观上要有主动进攻意识和定期的动态小结观念。劳教人员思想动态不是光靠出现问题之后的被动防控,而是主动进攻,深挖隐患、摸清脉络,掌握规律,方可在工作上掌握主动。实行劳教人员改造表现的纵横向比较是较有效的主动进攻方式。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名劳教人员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作出对比;横向比较则指同一批入所的劳教人员之间现实表现的对比,比较的范围涵盖劳教人员生产任务完成的数额、违纪的频率和性质,日常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等三个方面。具体操作办法是以月份为纵横向比较周期,通过对劳教人员生产产值本和违纪处理本及学习作业本等内的详细数字登记来进行个体累计。然后从中找出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再次是善于察言观色,要多留意劳教人员的情绪变化和说话的措辞。多数在教劳教人员因家庭原因导致情绪低落,他们这种情绪都能义形于色,直观易于掌握。而那些性格内向,有事埋在心里,不易被识穿的劳教人员则可以通过其言语表达的措辞中加以分析,找准根源。如少言寡语、讲话偏激者都是一个切入点。
二、要把握时机、找准突破口,涉猎信息。
劳教人员真实言语、想法往往会在其感情脆弱得到关心、有困难得到帮助后方可展露无余。而这时的言语最能反映其真实心态和思想。故此把握住时机就能更好掌握情况。其一就是在劳教人员打完亲情电话后,这时可借谈话之名进行了解其本人及家庭情况,这样不但体现民警的关心而且无形中激励了劳教人员,同时掌握许多情况;其二是劳教人员在即将解教前。因为这时劳教人员其戒备、顾虑的心理逐渐消弱,更能大胆的反映出问题,这时如能利用个别谈话、出所教育之机可探听较多有价值信息;其三要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正确看待劳教人员实际困难,确实在权限范围内加以解决和帮助。当劳教人员被感动时其不但说出自己真实情况,而且也能反映出自己知道的其他劳教人员情况,这样可增多收集信息渠道;第四是利用夹控、信息人员扩大收集、反馈信息的覆盖率。并对收集的诸多信息加之加工、筛选,列入制定措施、开展工作议程。
三、加强对劳教人员行为活动的直观掌握。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而行为则是思想的外在体现。熟练的掌握劳教人员行为表现是洞察他们的心理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善于在观察劳教人员言谈举止和在“三大现场”的现实表现中捕捉端倪。正所谓“通过行为看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先要掌握劳教人员在“三大现场”的行为表现。如在学习生活区劳教人员在整理个人内务卫生和完成课堂作业遵守课堂、宿舍、楼层纪律,维持上课、出收工、吃饭、看电视秩序,与其他劳教人员的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行径;在生产劳动区劳教人员在遵守车间纪律、生产质量标准、生产任务完成、生产积极性及配合民警管理等方面表现。其次是善于观察劳教人员生活习惯。如无病装病、小病大养的劳教人员其佯装的伎俩较高。在白天和人多时其不易被发现。可在晚上及夜间加以监视,密切留意其举动,可能较准确地掌握其真实“病情”;再次是充分利用亲情电话这个渠道,对劳教人员通话进行“监听”。在教劳教人员往往存在一些表里不如一,言行不一致现象。对民警讲话有较大的欺骗性,这时可借其与他人通话之机“监听”其通话全过程。这样更能辨别劳教言语及向民警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可靠性。
诚然,分析、掌握劳教人员思想动态是一项较具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其不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而且还要拥有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巧妙的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去洞察、透析人的内心世界,则更能在掌握劳教人员思想动态,驾驭安全工作上运筹帷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