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文化发展与建设问题(二)
任何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公安文化历经几十载也从昨天走到今天,公安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面对当今公安文化的格局状态,面对未来公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趋势,有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思考和探讨,本文就公安文化研究的背景与视野问题、公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与战略性定位问题、公安文化建设与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底蕴等问题,提出我的几点思考和判断。
一、公安文化研究的背景与视野问题
公安文化研究的背景与视野问题。文化,这一概念从来就含有动态性的复合特点,公安文化也是如此,任何文化都有它生成的基因和程序,公安文化也是如此。公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因此,我们研究和探讨公安文化问题,无法回避的是它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系,与时代的文化背景关系,公安文化与外界不是绝缘的,而是在任何一个时间横断面上都呈现着横向的吸收和扩展的态势,它与外界不断地借鉴、感染、撞击、融合和扬弃,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式体系。因而,我们在对公安文化进行建构时,视野一定要开阔,要把建构的目光投射在时代的背景上,投放在整个社会结构的大坐标体系中,要宏观地、整体地把握公安文化建设问题,转变当前公安文化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关注的目光多限于公安机关内部,多限于它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功能,缺乏全方位把握问题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格局。
当我们转换视野,在一个更开阔的时空背景下审视公安文化的时候,公安文化呈现出许多新的不断随着时代变化着的特点,如它的神圣性、厚重性、兼容性、实践性、开放性、承受性和过滤性等特点,体现出了公安文化的外在功能和价值。公安文化是实践性的,在实践过程中,它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模式、行为规范,表现为它对社会伦理、道德、风俗、民情的承受性;可消解、析疑各种文化形态的过滤性;对人生哲理和时代精神的兼容性等。在现实生活里,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一切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及日常生活方式都要受到周围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和钳制。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位公安民警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民警的思想、感情、性格、行为等,总是带有一定社会文化的模式特征。社会文化对民警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行为规范上,民警也是社会的成员,要在社会中生存和活动,其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在社会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社会文化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人类的正义感、是非感、审美感、羞耻感、罪恶感以及认知、情绪诸如此类的道德与良心、伟大与崇高、鄙俗与渺小等人格,都是社会文化赋予的,一个人愈是接受先进文化的教化,人格愈高尚,伟大的文化造就伟大的人格。可以说,文化对人的心理、品德、性格的影响是最深层的社会化。
在当今世界文化形态、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纯而又纯的,总是存在着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还存在一些带有愚昧、颓废、低级、庸俗等色彩的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公安民警处在与境内外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斗争的第一线,精神压力大,接触社会消极因素多,容易受到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因此,应努力加强公安文化的过滤性功能,充分发挥公安文化所具有的对社会种种文化现象的析疑、排斥、改造、认同、滤出纯洁、促成升华、消解负作用的功能。公安文化建设要特别强调弘扬主流文化、引导亚文化、遏止反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公安机关的文化阵地。
公安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与时代发展相一致,公安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说明了只有那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才能称之为先进的公安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凝聚为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对民族精神产生负面的影响;优秀的外来文化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养料,消极的外来文化冲击民族精神。因此,公安文化的建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累加,而是要进行积极的整合。
我们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探索公安文化的特点,是为了找到既符合社会客观现实,符合时代精神,又符合公安机关自身实际;既具有实效性,又便于操作的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途径和方法。公安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复合的系统工程,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要直面时代的新要求,发展新观念,增添新内容。公安文化不是一个孤立自足的整体,公安文化是一个与时代完整呼应的整体,离不开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离不开时代的文化背景,它包含着鲜明的政治内涵,体现了时代精神,汇入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不能把公安文化建置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外,置于时代精神和文化背景的视野之外。否则,它必然是脱离客观实际,不完整、不健全的。
二、公安文化建设的战略性思考与定位问题
公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战略性定位问题。随着公安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认为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对公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和战略性定位。这里所谓的战略性思考是指对如何实施文化强警、文化育警的战略部署,如何探寻文化强警、文化育警的有效途径,如何规划公安文化的建设,如何既向科技要警力,也向文化要警力等问题进行前瞻性的、深刻的、全面的研究。由此而言,所谓战略性定位就是找准公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点,这个核心点是把公安文化建设定位在她是综合警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上,定位在公安文化也是警力上。
对公安文化是一种警力的战略性定位,为公安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坐标系。我们知道,公安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文化作为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文化,直接影响民警的思想、精神,激发民警的热情和斗志,塑造民警的人格和信念,对民警的素质和公安队伍的建设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公安文化作为文明智慧的结晶,可以为公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些正是体现和说明了公安文化是一种警力。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国魂,那么公安文化就是警魂。我们知道,公安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它包含着四个子系统,并构成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这四个小系统形成了公安文化由表层至深层的有序结构。物质文化最为具体实在,属于表层;行为文化是一种活动,处在浅层;制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表现形式,是人与物的结合部分,位属中层;精神文化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层次最深。这四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行为文化是文化的外壳,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动态反映;制度文化是文化的关键,它把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为整体;精神文化是主导、是中心,它决定其他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由此说来,公安文化作为一种警力体现为一种合力,即对民警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是一种导向力;对民警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约束力;是把民警团结起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公安文化塑造警魂,影响民警的思想意识,其中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哲学信仰、法律意识、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心理习惯等。公安文化有时是无形的,但它的作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无形的比有形的重要、软件比硬件重要"。在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规律;同时还有一只看不见但不能忽视的手,那就是文化。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进程已经表明,文化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动力,更是组织管理中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
公安文化作为一种警力,还体现在智力因素(科技、教育等)、精神力量(理想、道德、价值观等)、环境效应等方面。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说,警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警力的强弱,公安机关要完成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越来越依赖于警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更多的是取决于警察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警力系统中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含量与配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文化的竞争,所谓"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认识,也预示着一个文化竞争时代的到来。所以,必须依靠文化的强大作用,提高民警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国民素质和智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成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后劲、提高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相对而言,公安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然成为综合警力的重要标志。
公安文化也是一种警力,还体现在管理效能上。我们知道,公安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公安文化的管理效能是以一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行为来影响和规范民警的思想、行为,体现为一种感召力、凝聚力、行为约束力、目标导向力,公安文化表现为一种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学识文化和科技文化,它的核心效能是促进公安队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提升公安民警忠诚、公正、服务、效率的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