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公安机关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已经成为衡量公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而基层民警作为群众工作的承担者,其工作情况将直接影响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在此次”大走访”活动过程中,本人就 “大走访”活动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浅谈一下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层民警在走访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走访了解掌握的情况来看,基层民警在”大走访”活动以及在群众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此次走访活动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而派出所各项日常工作比较繁杂,致使个别民警产生了厌战情绪,特别是在走访案件当事人、矛盾纠纷当事人等重点群体时,部分民警存在畏难情绪。另外,个别民警在活动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觉得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一两次走访不能实现,看到见效较慢,便感觉走访没有用处,阻碍了“大走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方法过于简单。部分民警不通本地方言,在沟通、解释、交流、宣传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方法较为简单,不能运用沟通方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难以达到预期的走访成效;在执法办案中,凭主观思维办案的现象仍然出现在个别执法民警身上,对办案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和情况不善于变通,一味的按旧模式办理,没有顾及到群众困难和群众心理,影响了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工作态度不够诚恳。部分民警在对待小案件、小纠纷、小矛盾时不够重视,错误地认为事情小、影响小、后果小,不愿意帮助群众解决;在对待群众求助、出具证明材料等各类需求上过分强调职能范围,不愿去解决群众困难,在群众强烈要求下甚至出现烦躁情绪,一推而过;在接待群众方面态度随意,个别民警感情用事,语言不严谨,不仅不能解决群众问题,还有可能导致与群众间的关系恶化。
二、对进一步推进”大走访”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探讨
(一)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人民群众既是我们工作的受益者,也是评判者,更是推动力。民警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尺度”,使全部工作自始至终都联系和紧贴群众。一要树立“爱民”思想,在践行宗旨上狠下功夫。只有心怀爱民之心,方能做出利民之事。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时时刻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心系群众,热爱人民,甘做人民的公仆。二要以真诚的感情去工作,真情感化群众。只有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三要注重情理结合,务求实效。靠真情去打动群众,凭说理让群众信服,做到情理交融,才会在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同时,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要经常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二)从走访工作入手,打牢群众工作基础。走访工作是民警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在开展”大走访”活动中,民警要充分重视走访工作,通过扎实有效地走访群众,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高群众满意度。一要全面开展走访。走访群众不应只停留在走访本地村民身上,“群众”既包括“在辖区的实有人口”,也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实有人口。要通过全面走访本地村民、本地干部、流动人口、外来农民工等,赢得全方位的支持。二要选择准确时机走访。走访是随机性很强的工作,但时机的选择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走访的效果。因此,走访时机应该选择在群众方便时、需要帮助时,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并给与安慰和帮助,进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三要频繁开展走访。经常性走访能够增加群众对民警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因此,民警要结合”大走访”活动,增加走访频度,特别是面对一时误解或不理解的群众,要不怕尴尬,让群众感觉到诚意,从而提升群众的见警率。
(三)从化解矛盾纠纷入手,最大限度赢得群众信任。在”大走访”过程中,民警要把解决群众诉求和化解社会矛盾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赢得群众信任。一要抓住民生根本消隐患。当前,形成社会矛盾的最根本问题在于民生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民警在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中,必须要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从辖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尊重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权利表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及时向单位汇报,争取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增进社会和谐度。二要要跟踪回访当事人问满意。大走访过程中,民警要将矛盾纠纷当事人作为重点,经常性开展回访工作。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当事人,要适时进行回访,做好巩固、稳定工作。对尚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当事人,要经常性主动登门说明情况,阐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争取群众的谅解,并积极通过单位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做好协调配合,推动问题解决,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诉求。
(四)从服务群众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群众工作无小事。因此,民警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一要大力帮扶弱势群体。要经常性走访辖区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通过谈心、物质帮扶等方式拉近距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二要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履行民警村官职责,积极主动为群众发展生产出谋划策,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妥善解决困难群众在生活、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三要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要充分利用宣传手册、手机短信、安全防范讲座、温馨提示等有效方式,加强警民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帮助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及安防能力;利用下社区时机,为群众提供“送证上门”等便民措施,竭尽所能地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五)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新形势下,民警要做好群众工作,应具备“五心”和“四种能力”。“五心”,即对来信来访的群众要热心,对待处理的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对有阻力的问题要有决心,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要有恒心。“四种能力”,即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坐得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除此之外,基层民警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真正感到民警为他们办实事、谋福利,从而与群众真正建立起水乳交融的感情,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