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激发基层民警工作动力的思考

    时间:2012年07月1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掌握政法维稳工作主动权制定的重大举措。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和孟建柱部长立足新形势、新阶段,为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推进“三项建设”,对于提升公安工作水平、强化公安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与“三基”工程建设一样,“三项建设”也强调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如果说“三基”工程建设侧重解决的是硬件建设问题,那么“三项建设”侧重解决的是“软实力”问题,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可以说,“三项建设”是巩固“三基”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在更高层面上抓基层基础建设,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意义。因此,基层问题,特别是基层民警“软实力”问题解决得如何,必然直接关系到“三项建设”,乃至公安工作的成败。

        众所周知,基层公安机关处于维护政治、社会、治安稳定的最前沿阵地,基层民警要完成繁重、艰巨、复杂的公安工作任务,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显得至关重要。当前,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民警存在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佳现象,严重影响公安工作成效乃至公安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因此,想方设法激发基层民警工作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性,是新时期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基层民警缺乏工作动力的主要表现

        (一)是责任感不强。有些民警敬业精神不佳,责任意识淡化,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不够扎实、细致,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甚至推诿拖拉,出现不作为的情况。

        (二)是积极性不高。有的基层民警上班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等待观望,拈轻怕重,对待接处警、案件侦办等业务工作能躲则躲,遇到群众求助能避则避,碰到棘手问题能推则推。

        (三)是执行力不强。一些民警对上级的指示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工作部署无动于衷,消极应付,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牢骚满腹,我行我素。

        (四)是上进心不够。某些民警缺乏时代紧迫感与危机感,畏难厌战情绪严重,学习不用心、思想不专心、工作不尽心,咋样舒服咋样来,咋样轻松咋样干,咋样省心咋样办,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个别民警自暴自弃,自认“看破红尘”,前途渺茫,整天忙于交际和娱乐,混时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五)是精神上不振。有的民警缺乏应有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以致生活中缺乏激情,工作中缺乏斗志,萌生暮气,消沉失落,精神颓废,作风散漫。

        <二>、基层民警缺乏工作动力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民警失去原动力。当前,社会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存,作为工作中经常涉及社会阴暗面的基层民警难免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负面冲击,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得失观受到影响。少数民警不能正确看待当前一些社会现象,对历史使命认识不清,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工资待遇等方面易与收入高部门的公务员、企业老板、大款,甚至投机钻营、不劳而获者相比,感觉自己是高付出、低回报,导致心理失衡.

        (二)是执法环境的恶化使民警失去助推力。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的期待和要求更高,而有些群众对警察执法不理解、支持和配合,有时还故意为难刁难,失实投诉或恶意诬陷警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干扰、阻碍警察执法甚至暴力袭警案件也呈高发态势,加之干预牵制警察执法的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网上涉警舆情负面炒作频频出现,导致警察执法环境呈恶化趋势。而目前,我国法律对警察执法保护的规定比较分散笼统、难以操作,致使对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不法行为打击处理不力,一些民警便“吃一堑,长一智”,工作中胆子不大,瞻前顾后,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是精神压力的剧增使民警失去调适力。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各类群体性事件、治安、刑事案件日益增多,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治任务接连不断,检查、考核、学习考试、教育整顿等名目繁多的活动接踵而至,以致没有休息日,加班、熬夜成为基层民警的家常便饭,让基层民警产生心理紧张感和厌倦感。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公安机关经常参与非警务活动,使基层民警被推到社会矛盾焦点上,遭遇群众指责、辱骂,也会让基层民警产生思想压力。此外,大多数基层民警装备水平普遍不高,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目不多,民警在执法办案中面临不确定的、难以预料的风险时,很容易出现伤亡情况,也让民警形成巨大心理压力。加之,许多民警还要直面来自家庭、亲朋好友、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内部交织因素,背负家庭负担。所有这些,让不少基层民警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态度、脾气、性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干劲与热情也随之逐渐减弱。

        (四)是职业优势的弱化使民警失去自信力。就职业发展前途和政治待遇而言,基层民警与其他机关部门的人员相比,人多职位少,竞争激烈,晋升困难,使基层民警普遍对个人前途失去信心,缺乏生机与活力。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严格,外部监督严密,基层民警执法要受到上级机关、法律法规、内部制度、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等方方面面的监督和制约,工作标准、纪律要求等条条框框束缚过多,导致执法非常拘谨,警察权威受到一定影响,基层民警职业优势感与自豪感减弱。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民警辛勤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让基层民警感觉“很伤心”,引发对自身从事的公安事业缺乏信心。

        (五)是管理机制的欠缺使民警失去内驱力。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教育机制不合时宜,虽然教育培训和纪律整顿活动经常开展,但多数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解决基层民警思想问题,其工作积极性难以从深层次调动起来。加之,基层公安机关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科学、规范,阶段性任务靠经济刺激、物质激励的做法相当普遍,经常性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大量存在,使努力工作的基层民警得不到肯定。此外,基层公安机关晋升任用机制存在不良风气,使想以真才实干努力上进的基层民警得不到升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空话,使民警对组织的公信力几乎彻底丧失信心,工作缺乏内驱力。目前,民警执法权益保护机制还不完善,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很多时候采取调处或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有的甚至不了了之,伤害民警人格和自尊,挫伤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思想教育,提升召唤力,增强民警使命感。

        思想政治工作是队伍管理的润滑剂,是公安工作的动力源泉,具有强大生命力。要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民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顺应时代的和人民的召唤,将现有岗位作为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一是突出现实性。理性正视新时期基层民警受到多元化价值取向影响的现实,深度、实时掌握民警思想状况,把握基层民警思想新变化的特点,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加强民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增强民警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要对民警适时开展国情教育,辩证看待公安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避免其产生认识上的偏激。二是增强针对性。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基层民警出现的消极心态或思想,因情施策,情理交融,结合实例引导民警树立工作自信心,增强职业使命感,努力在现有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改善执法环境,提升保障力,增强民警舒适感。

        要为民警着力营造宽松、舒适的办公环境和执法环境,强化各项工作保障,真正做到“拴心留人”。一是要实施“减负”工程。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推动警力下沉、增加民警编制等方式,充实基层警力;压减名目繁多、可有可无的评比检查,合理部署专项行动,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大调解中心,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基层警务工作,让民警远离非警务活动,减轻民警的工作和思想负荷。二是实施“宣传”工程。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载体,以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契机,既大力宣传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又扎实开展法制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赢得群众对民警工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三是实施“倾斜”工程。将必备的计算机、车辆、单警装备等公安装备优先、全力向基层倾斜,切实改善民警的办公条件,不断优化民警工作环境。

        (3)、深化警营建设,提升凝聚力,增强民警认同感。

        要加强警营内部建设,造浓人和、心齐、劲足、气顺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基层民警的认同感。一是注重典型引领。不断强化先进典型的发现、树立、培养和宣传工作,用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教育、鼓舞、感染民警,用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武装、引导民警,切实发挥“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利用身边的先进事例做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活生生的人和事,让民警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二是注重文化熏陶。善于从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体现的精神品质中提炼出本地公安精神,并大力弘扬,使之成为民警认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使之产生久远的影响力。用文化活跃警营氛围,贴合实际地开展征文、比赛、联谊等活动,不断提升警营生机活力,缓解民警心理负担,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育民警健康情趣,使民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注重领导示范。公安机关领导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模范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让民警信服、佩服,达到鼓舞、鞭策民警的目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领导既要靠说,更要靠做;既是指挥官,更是一名战斗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同时,要勇于担责,对民警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责或推脱责任,而要从领导自身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显示出领导者的大度风范。

        (4)、完善激励机制,提升竞争力,增强民警危机感。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方能增强民警的危机感,激发民警的内在潜力,推动公安工作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一是考核要公平。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将绩效与奖惩相结合,要坚持以民警的德、廉、能、勤、绩为内容,以工作实绩为重,公平考核每一名民警,真正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不断增强民警奋发进取的意识,以利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二是用人要公开。不断创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打破论资排辈等条条框框,让有真才实学、群众信任、业绩显著的民警走上领导岗位,激活民警的上进心,形成“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受重用”的良好氛围。三是奖惩要公正。摒弃哄着干、捧着来、捂着走的“老好人”思想。对成绩突出的民警要在政治上给予荣誉、社会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对不愿干、不想干,甚至违法乱纪的民警绝不能姑息迁就,该处分的给予处分。

        (5)、实施优警工程,提升吸引力,增强民警归属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各级公安机关不能只要求民警奉献,还要树立以警为本理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实施优警工程,用真心、真情感化人、激励人、吸引人,不断增强民警归属感。一是要尊重民警。充分尊重民警的人格,主动听取民警的呼声,积极顺应民警的意愿,认真采纳民警的建议,正确疏导民警的情绪,坚决杜绝各种以简单粗暴方式伤害民警自尊的行为,让民警真正从感到心宽气顺。二是要关心民警。要关爱民警身心,认真执行民警优抚、体检、休假、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等政策,落实民警健康年检、民警子女考入大专院校奖励等制度,解除民警思想和生活上的顾虑。要帮扶民警生活,积极为因公负伤民警、患重病和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民警提供救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保护民警权益,理赶气壮地为民警“撑腰壮胆”,加大民警的维权力度,切实保障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三是要发展民警。要以伯乐的眼光努力使民警的个性得到正确引导,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特长得到精心培养,价值得到有效实现,尽可能为民警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平台。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提高新时期基层公安民警素质的思考
  • 下一篇:关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