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依法履行职责,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护好航,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特点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农村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涉及利益问题的处理上,已从对话协商向越级上访甚至群体对抗转化,二是刑事案件频发,其中盗窃问题尤为突出。三是民事纠纷问题多发。农村邻里、乡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田边地角、山水林木、瓜果青苗、鸡鸭猪犬等小事纷争和家庭积怨、婚恋纠葛、经济纠纷等矛盾问题突出。四是邪教势力活跃。“法轮功”、“实际神”、“门徒会”等各类邪教组织在农村地区滋生发展,信教群众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五是农村留守问题凸显。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留下妇孺老幼留守家园,自防自卫能力极大弱化,一些针对留守家庭的违法犯罪增多,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多成为盗窃、抢劫、诈骗、强奸等不法侵害的对象,近年此类案件明显上升。六是农民犯罪加剧发展。从数量上看,农民犯罪绝对数大,并构成刑事犯罪的大部主体。 二、公安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设立驻村警务室,实行警务前移。基层公安机关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有效解决纠纷矛盾。必须从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不安定因素。三是抓好农村治安防范队伍建设。针对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薄弱的现状,要在合理安排警力,加大日常巡逻力度的同时,抓好治保会、联防队、信息员为主的农村防范队伍的建设,明确治保会、联防队是农村治安防范的主要力量,是预防农村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二)强化侦查措施,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涉农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新农村,必须有安定的治安环境作为保障。为此,公安机关在开展经常性严打的同时,要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切实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三)强化便民措施,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出发,积极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四)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广大民警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律下乡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