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如何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之我见

    时间:2012年08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县机动车、驾驶员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成上升趋势。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为更有效地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减少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信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联系工作实际,就如何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进行了调研并做了以下思考。

        交通事故矛盾原因:一是事故责任认定引发的矛盾纠纷。它涉及到群众的直接利益,双方当事人都不愿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就会互相埋怨、指责对方、甚至当着交警的面大打出手。民警稍做解释,当事人必定会紧抓不放,自认为民警执法不公,产生对民警的不满,甚至要挟要拔打热点媒体电话、上网发帖,利用公共舆论来曝光此事;二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不到要求或得不到解决而引发矛盾纠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伤者一方不愿自己掏钱,认为自己受伤,是受害者,理因对方出钱给自己医治。而另外一方认为受伤不严重,不致于住院,都不愿出钱,事故责任划分以及当事人赔付能力以及办案程序和时限等因素的影响,受害人一方有时不能及时得到足额的医疗费和最终的赔付费用,便迁怒并责怪执法部门和办案人员,经常打电话、甚至上门来责问交警为何对方还不赔付。或前往当事对方的单位或家里闹事,由此引发矛盾纠纷。

        如何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方法和建议:一在交通事故处理实际工作中,事故当事人损害赔偿达不成协议、赔偿不到位,都不愿向人民法院提民事诉讼,要请律师要跑路麻烦。老百姓认为是交警接手的案件,就要负责到底,交警部门不管,就是办案不公、不作为。所以事故中队要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大调解工作,规范民警队伍执法办案,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群众矛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为此,事故处理民警应紧紧围绕当前正在开展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排查社会矛盾,认真梳理群众与交警部门产生意见和矛盾的症结,从自身查问题、找原因,坚持不懈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保护群众利益,密切警民关系,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为化解道路交通中的矛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宣传,是让事故双方当事人了解和掌握事故处理工作的流程,也让事故处理工作“透明化”,增强老百姓对交警部门的信任感。加大对当事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积极引导其消除积怨、正确应对,真正消除矛盾隐患。三在处理交通事故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制定针对性措施,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真心真意为群众做小事入手,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真正使交通民警走进群众心中,成为联系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化解调处矛盾纠纷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

        推行快速理赔机制,便民、利民,提高事故认定、理赔效率,缩短司机处理事故时间。简化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手续,方便人民群众,迅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抓好民警综合素质的提高,全力增强民警的敬业、服务、法纪意识,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一开始就关心并回访当事人,把事故处理工作做全做细,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化解各种矛盾的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坚决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收受礼品、接受宴请的不廉洁问题。一心为民,通过执法办案力所能及地帮助受害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交警部门文明执法和规范执法的态度,彻底消除群众对公安交警的误解。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议如何有效预防及减少摩托车交通事故发生
  • 下一篇:浅谈如何将执法为民落到实处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