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队伍建设 >> 浏览公安
  • 加强基层公安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三)

    时间:2012年08月1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基层公安队伍战斗力强不强,能不能实现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干得好、打得赢”,不仅取决于装备建设和科技信息化建设,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建设,一个团队要发挥整体作战、呼应配合、密切协同能力,离不开强而严的管理,管的作用是确保队伍始终保持稳定性、始终保持旺盛战斗力、始终保持纯洁性,而理的作用是理顺队伍情绪,增强队伍凝聚力,发挥“铁拳”作用,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下面,笔者从*县队伍管理现状,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积累的经验,就如何加强基层公安队伍管理,激发民警活力,不断提升队伍战斗力谈谈个人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商榷。

        一、*县当前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现状

        自“三基”工程建设以来,基层公安机关在体制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上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当前广大基层公安机关仍难以彻底摆脱警力不足、民警执法水平不高、心理问题突出等难题困扰。这些难题可以概括为“四个不”:

        (一)适应能力“不强”。以*为例,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余万,全县公安民警总数***名,仅占全县人口比例的万分之四点四,基层一线警力占全局警力的**.*%,其中派出所警力仅占**.*%。由于警力不足,导致公安机关任务繁重,困难重重。一是为了完成日常警务工作,广大民警必须加班加点,熬更守夜,由于长期工作超负荷运转,民警思想始终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极少数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始下降。二是基层公安民警在执法中难免会遇到蛮横刁泼、无理闹事等群众,有的动辄上访投诉,给一线民警执法工作增加困难,导致了部分基层民警在执法办案中产生畏难情绪。三是由于公安队伍管理机制的逐步规范,各项激励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让民警一时难以适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思想浮现。

        (二)执法水平“不高”。一是个别民警平时不注重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不牢,处理复杂案件和事件中,程序不清,思路不明,底气不足。二是有的民警特别是窗口单位极个别民警服务意识不强,在为人处事和执法办案中总是以管人者自居,对群众冷、横、硬、推,办事简单,作风散慢。三是极个别民警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工作中拖拉疲沓、办事吃拿卡要,使民警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人生奋斗目标开始模糊。

        (三)心理负担“不轻”。一是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导致民警身体健康状况差,患病民警明显增多,给民警带来了精神和经济负担。二是由于民警工作位置和时间的特殊性,导致民警与家人聚少离多,常受到家人的抱怨,尤其是在对子女教育、父母赡养问题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一旦长期存在,极易导致家庭不和,使民警在承受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着感情的折磨,心理极其脆弱。

        (四)民警待遇“不优”。经济上,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公安民警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与临近市州有较大差异,仍是高付出、低回报;政治上,由于公安队伍基数较大,公安机关在领导职数、职务晋升上明显低于其他政府部门;于此同时,在公安机关内部职务晋升、立功授奖等方面,极个别地方仍存在重机关、轻基层,重领导、轻民警的现象。

        二、剖析存在问题的形成因素

        一是队伍教育管理乏力。由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复杂,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侦查破案和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普遍放松了对民警思想教育的管理,对民警的关心不够,与民警情感交流太少,致使基层民警教育主体薄弱,教育针对性不强。同时,基层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对政治学习热情不高,但凡遇到集中统一学习,往往寻找借口逃避学习,即使参加学习的民警,大多也停留在抄抄笔记的形式主义上,对教育内容没有入脑入心。

        二是民警素质参差不齐。公安队伍的人员构成多是军转干部、警校学员、公招大学生以及治安协管辅助力量,成分复杂,绝大部分同志仅仅通过半年或三、四个月的短期培训便上岗上线,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民警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偏低。再加上基层部门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无法吸引优秀科班人才驻扎山区。由于无法拴心留人,基层许多民警思想浮躁,一旦服务期满,大多外调外流。

        三是民警思想压力较大。由于行业的压力、舆论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民警自身的压力等因素, 使基层民警 “负荷”过重、“包袱”过多,致使社会面对公安队伍存在认识偏差,民警的崇高劳动和无私奉献得不到社会各方面应有的同情、理解和支持,造成了民警的心理倦怠和责任感下降。

        三、几点思考

        基层公安机关处在执法第一线、服务最前沿,其队伍建设的水平如何,事关公安机关整体形象,事关整个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始终把队伍建设置于重要位置,调动和激发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发活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第一,要加强道德教育。一要注重引导。结合当前公安工作实际,对照检查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基层民警政治信念的培养,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从警观,进一步增强民警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疲劳厌战情绪,切实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连续作战、敢打敢拼的英勇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当前各项公安中心工作中。二要倾听呼声。结合基层民警的实际需求,通过交心谈心、登门造访等形式倾听民警呼声,了解民警需求,随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进。

        第二,要加强执法质量建设。一要创新执法理念,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每一名民警的头脑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和每一个执法环节中,因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要靠广大民警认识的提高与行动的自觉。二要改进执法方式,着力解决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生硬、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充分考虑执法的社会效果,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认真分析执法对象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多样的执法方式,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三要严格执法质量考评,要切实履行起监督的职责,严格把好审查、审批关口,严进、严出,达不到标准要求就返工。同时,要把领导监督与督察监督、群众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切实防止“知之不为”的现象发生。

        第三,要规范内部管理。建章立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基层队伍建设的水平,都是为了提高基层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一要科学统筹,制定出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定性定量,要有操作规程,要有参照目标,要有检验标准,要有监督措施,要有奖惩兑现,确保制度规范公正、公平。二要细化责权,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考核考评机制, 通过抓住两头带动中间,切实把“许多人没事干、许多人干不完”和“有利的争着干、没利的无人管”等问题解决好,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三要注重实效,要认真贯彻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思想,通过严格规范管理活动,切实把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体现在民警行为养成的方方面面,尽快改变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尽快摒弃基层民警懒散、拖拉、疲沓等不良习惯。

        第四,要增进民警互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公安机关的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基层整天与民警一起工作着的班子领导,在激发和调动民警积极性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层领导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模范作用,以一流的班子带出一流的队伍,以一流的队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一要做奋发有为的表率。所队领导要求民警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民警不去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以诚相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绳往一处拧,真正让民警信服、佩服,真正让民警受到鼓舞、鞭策。二要做身先士卒的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传。基层所领导既是指挥官,更是一名普通的民警,所以基层所领导既要靠说,更要靠做,只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勇挑重担,往往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做勇于担当的表率。古人云: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广大民警在应付纷繁复杂的警务活动中,难免不会出现差错。所以,民警一但出现差错,基层所领导一定有气度,能包容,对民警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要鼓励其正确对待,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责或推脱责任,而要从领导者自身查找差距、分析原因。

        第五,要做好暖警工程。针对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力少、任务重、压力大等实际,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配警力,有效整合资源,确保队伍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一是要进一步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进一步健全民警的年休假和体检制度,帮助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多为民警家庭办实事、好事,全力做好民警的后勤保障工作,使民警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二是要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帮助民警缓解疲劳、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民警及时有效地开展干预服务,帮助受到创伤的民警恢复心理健康,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三是要加大民警的维权力度,理赶气壮地为民警“撑腰壮胆”,切实维护好民警执法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广大基层民警“流汗流血不流泪”。四是要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征文、比赛、联谊活动等形式,不断丰富警营文化娱乐活动,使民警的情操不断得到陶冶,境界不断得到升华。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发挥监督机制作用预防违规违纪推进交警队伍建设
  • 下一篇:交警队伍中走出的优秀“维和”警察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