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访三评”活动中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公安机关开展“三访三评”活动,有利于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通过创新管理提升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必须以“三访三评”活动为契机,在管理理念、警务机制、工作方式上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
一、坚持把理念创新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动的先导,我们许多工作推不下去,主要就是因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根源还在于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管理、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体现民意、保障民权、惠及民生、维护民主,才能使创新有动力、管理见成效。在“三访三评”中,一要坚持问计于民,在执法、管理、服务工作中,要深入群众问计问策,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创新举措、创新方法,在社会管理创新上体现群众智慧,让创新的思路、方法被最广大群众所接受,创新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二要坚持让利于民,公安机关要始终做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让广大群众真正体验到改革创新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要坚决杜绝与民争利、利用职能获利等行为,创新的道路才不会出现偏移;三要坚持还权于民,要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所有执法、管理和服务工作置于群众的公权之下;四要坚持执政为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处理权力行使者与权力所有者的关系、人民公仆与国家主人的关系、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五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普通公民。每一位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公仆意识,更要有公民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讲特殊、行特权,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道德准则,牢记公民责任和义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
二、持立足于公安职能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视公安社会管理的弱项盲区,坚持主动作为,张弛有度、管理到位,进一步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改进方法,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一是要深入推进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对于流动人口,要把居住证管理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手段有效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准确掌握特定区域内流动人群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对于重点人口管理,要针对覆盖不全面、盲点较多、管控手段单一、管控措施不落实的现象,按照及时、准确、到位的原则,以扬言报复社会、有现实危害、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刑释解教人员为重点,全面开展重点人口清理,建立常态管控机制,减少列管基数、提高管控实效;要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及时落实帮教监管措施,纳入视线管理。对于常住人口要主要解决基础信息不全面、不鲜活等问题,及时对人户变动、居住、就业等信息进行更新,要认真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积极推广红塔区免费安排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等做法,从源头上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几率。二是要强化行业场所和社会组织日常监督管理。要积极会同登记管理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以旅馆业、网吧业、废旧金属收购业以及娱乐场所为重点,对各类行业场所及时建档备案,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在各类行业场所中积极布建治安耳目和信息员,及时掌握预警性信息,服务现实工作。对重点行业场所要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暗访检查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和购赃销赃等违法犯罪活动。要与民政、外事、安全、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多部门、多资源联动,把社会组织纳入依法有序管理中。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公安行政管理。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公安职能加强对“桥头堡”建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坚持把依法行政、保障发展,满足群众期盼要求放在首位,在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爆炸物品管理等领域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积极压缩办事时限,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四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动态化管控。在城市要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动静结合、整体覆盖的巡控网络,努力减少失控时空;在农村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推广义务巡逻队、联户联防等有效做法,确保有人抓治安防控工作。五要落实层级责任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要树立“矛盾就是警情,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找准定位、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将其作为公安机关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实。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力量,所有一切活动都是执法管理活动,代表法律的尊严,也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创新中体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公安机关服务社会、方便群众的作用。一方面,要严格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创新,公安机关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所有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创新管理更不能突破法律范畴,无论是服务管理方式转变还是警务勤务模式改变,都要有完备的法律依据作支撑,做到创新不违法。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公安机关现有条件、能力和水平开展创新,对一时难以开展的工作,决不能对群众空许承诺,影响公安机关公信力;对公安机关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鹜远,让广大群众感到华而不实。要坚持从小事做起,让广大群众不断感受到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变化和成效。
四、坚持建立部门联动的创新协作工作机制
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法律等各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公安机关承担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机动车管理涉及交通、工商、*、保险等部门,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齐抓共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分工侧重、配合密切,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协作也是战斗力的意识,把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会商制度和协作制度,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公安各警种与各级各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创新新格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