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机关全面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四)
县级公安机关如何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公安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治安保障,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找准切入点,创新维稳工作运行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按照建设社会政治文明的要求,建立五大维稳机制,切实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一是建 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在全县建立以县局办公室为龙头,各警种专兼职信息员为纽带,派出所 民警和治安内保干部为基础,特情、耳目为延伸的灵、通、快、准的情报信息网络,落实情 报信息收集反馈制、综合分析制,做到各种敌情社情能及时发现,及早报告,有效维护稳定 。二是建立科学的查处管控机制。要以国保警力为主,刑侦、派出所民警为辅,落实专案侦 查,深挖“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地下网络,对“法轮功”练习人员、上访老户等重点人员 要落实管控专班,确保就地控制。三是建立科学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要落实以党委、政府 为龙头,派出所为基础,治安内保组织为骨干,政府各部门为依托的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对 不安定因素、社会性矛盾、群体性事件苗头,要实行“包保”责任制,做到责任领导明确、 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员明确,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四是建立科学的事件处置机制。制 定周密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公安机关要做到快速出警 ,全力维护秩序,确保事件不扩大、不升级,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五是建立科学的侦查打 击机制。始终坚持主动治安、积极治安,时刻关注农村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 打击整治,除暴安良,稳定民心。
二、抓住关键点,创新治安防控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求安甚于求富,安全才能致富。公安机关应该打造新型警 务工作机制,创造良好治安环境。一是推行社区警务建设,落实重点治安控制。警务体制要 充分借鉴大城市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在人口稠密、治安复杂的集市建立社区警务室,推行 警治联勤,实行民警与基层治保主任联合办公,真正实现派出所警力前移,切实增强群众安 全感。二是加强治安内保组织建设,落实阵地治安控制。内保组织是最重要的辅警力量,也 是最佳的阵地治安控制力量。要大力加强基层治保组织建设,对治保主任严格实行“三权管 理”,认真落实对治保主任的考核权,推行结构工资制,以岗定责,以考定绩,以绩拿薪, 充分调动治安内保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巡逻队建设,落实时空治安控制。违法犯罪的高 发时段是18点至次日凌晨6点,而此时我们的警力最为薄弱,要大力加强对这个时段的治安 控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加强镇区和复杂区域的治安巡逻队建设,加强对案 件高发地段和时段的巡逻控制,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四是加强群防群治建设,落实群众治 安控制。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充分发挥民力优势,在加强农村季节性巡逻队、门栋关照 、村组联防、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建设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治安模式。
三、寻求结合点,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新野经济不发达,发展不够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国有经济逐步从市场竞争中淡出,民营 经济、农村经济、打工经济成为新野经济的三大支柱。全县公安机关要研究和制定服务三大 支柱经济的具体措施,营造“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为市场主体营造“安全、方 便、赚钱”的环境。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优化治安环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 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要按照“企业周 边抓整治,企业内部抓防范”的工作思路,以优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抓手,严打“四霸六 强”,严惩“厂霸地贼”。二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 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经 济健康发展。三是优化法治环境。要注意办案的社会效果,克服单纯就案办案的思想,每办 一个案件都为企业发展作一分贡献,为社会稳定添一分平安,为人民生活增一分安全。不要 因为办案方法或策略不当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注意政策,把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和经济 犯罪区别开来,公安机关不得插手企业之间的经济债务纠纷,不要违反规定到重点企业乱扣 车、乱抓人,严禁参与催款收费、催*收*等非警务活动。四是优化服务环境。切实转变执 法方式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以高效的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革公安行 政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优先为纳*人和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各种证件,提 供服务,排忧解难。对辖区重点企业公开实行“三零”服务承诺,即对企业服务“零距离” ,对企业经营“零干扰”对企业管理“零收费”。五是要树立平等服务观念,服务民营经济 。牢固树立平等服务的观念,对国有、民营、个体、外资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做到凡是公 安职责内服务民营经济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公安工作与民营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时要 及时沟通,对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服务方式方法要大胆变通。对重点民营企业要建立 服务档案,实行挂牌保护,派驻民警跟踪服务,及时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治安问题。 六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新型工业化。要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对工业园区建设做到能放宽的 最大限度放宽,该保护的最大限度保护。七是保 护农民利益,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公安机关要紧跟全 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保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大力改善交通管理环境,对本地农副产品 运往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得扣车罚款;对经过新野的外地车辆,除严重违章外,一律让其畅通 无阻。对欺行霸市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让外地客商在新野满意而来,满载而归,确保农副产 品顺畅流通。八是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 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必须打破现胡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机构,建立城乡一体的 居民户口制度。
四、抓好着力点,创新队伍管理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公安人文环境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舞活“龙头”。要管好管住队伍必须有一支过硬的班子,要大力加强 领导班子建设,在班子中叫响“全心全意谋事业、一心一意抓工作、诚心诚意待同志”,切 实改进班子的学风、会风、作风和警风,建立、健全党组议事和决策机制,切实把局党组班 子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推行绩效管理,盘活队伍。要强化绩效管理,调动民警工作 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为转变工作作风提供硬性约束规范。继续落实队伍等级管理,推 行岗位目标全员量化考核,将民警的工作绩效与各种待遇挂钩,使等级化管理成为引导民警 工作的“导向器”、考核工作实绩的“检验 器”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器”。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激活能力。要大力加强民警的思 想政治教育,组织民警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正确理论武装民警,切实增强全体民 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狠抓民警基本素质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确保民警能力水平与建设县域经济的目标相适应。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