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交警发挥街面治安防控作用的思考

    时间:2012年10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指出,要及时掌握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不断调整、改进防范和打击工作,切实增强社会治安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道路交通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采取指挥、控制、疏导和调节交通运行等手段,对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人、车及相关道路、环境进行统一管理,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行政管理活动。街面治安防控,是指对在街面、道路以及商业网点、公共(行业)场所发生抢劫、抢夺、盗窃、诈骗市民财物等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与控制。街面治安防控的特定对象、场所与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性,决定交通管理部门不仅同治安管理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都与交通活动参与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交警部门如何进一步深化“一体四化”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特点,服务于“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扎实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在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新形势下的防控工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构筑防范体系。本文就交警发挥街面治安防控作用提出一些的想法和建议,供兄弟单位参考。

        一、关于当前街面犯罪的主要特点

        街面犯罪一般事先预谋的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犯罪嫌疑人通常没有明确具体的侵害客体,多以妇女和中老年人为主;随意性和流窜性较强;犯罪嫌疑人多持有凶器,且结伙作案,具有一定的暴力性,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一)作案动机的一致性

        街面犯罪大多以侵财类案件为主,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占街面案件的绝大部分。犯罪分子一旦侵财成功,就会迅速逃离作案现场,不以伤害他人健康和生命为目的。

        (二)作案手段的多样性

        当前,街面犯罪的作案手段已由过去相对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并呈现出专业化倾向。如在街面双抢案件中,除传统的“扒窃”、“拎包”手法外,“破车窗玻璃盗窃车内财物”、“遇红灯停车转移驾驶员视线盗窃车内财物”、“撬后盖(用物品遮挡掩护盗窃摩托车、助动车、自行车后座财物)”等手段层出不穷。

        (三)作案区域的集中性

        从调查情况看,街面犯罪具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域与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场、集贸市场、银行、菜场等商业区周围,娱乐场所、医院、车站码头、街道十字路口、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

        (四)作案成员的地缘性

        街面犯罪一般以结伙作案为多,且团伙成员以同乡的形式较为普遍。以外来人口为主,呈低龄化趋势

        (五)作案时间的规律性

        街面犯罪分子一般是选择夜间八时至十二时作案;撬锁盗窃街面停放的电瓶车和摩托车的案件多数发生在中午;撬门入室盗窃街面店的案件一般发生在凌晨二时至五时。

        (六)侵害对象的固定性

        在街面抢夺案件中,犯罪分子瞄准的是在街面上拎包行走的摩登女郎;在街面盗窃案中,犯罪分子主要侵害的是停放在街面的电瓶车、摩托车和防范措施相对薄弱的一些街面店及公园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在街面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主要以途经*在车站、码头候车的单纯女性为首选目标,最常见的形式是“丢包诈骗”,即犯罪分子利用路人的无知、贪财心理进行诈骗,以“捡钱平分”合伙设套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

        (七)作案地点的选择性

        街面窃车案件,犯罪分子主要选择在商业、公开场所周边作案;盗窃街面店案件,犯罪分子通常选择交岔路口防范措施相对薄弱的个体店面,同时也为了作案后容易逃跑;街面抢夺案件,犯罪分子通常是在交通便捷但灯火又灰暗的里弄作案;街面丢包诈骗案件,犯罪分子会选择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地段及比较宽阔的区域,如汽车站、轮船码头等。

        (八)作案工具的机械性

        犯罪分子在实施街面犯罪时,越来越多选用摩托车作为作案工具,往往用泥糊住车尾牌照,有掩盖痕迹,或无牌照。有些犯罪分子开始选用桑塔纳等小型汽车作案,这些车辆的车尾牌照,往往有掩盖痕迹,或无牌照。使用摩托车或汽车作案,使作案范围更广,侵害对象更多,犯罪分子在作案后能迅速逃窜,增大了破案的难度。

        二、关于理性思考提高交警部门街面防控工作水平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前瞻性思考原则

        市局关于加强“一体四化”建设的决策,体现了全新的警务思想。作为公安交警部门,必须把握公安整体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包括面临的形势挑战、科学分析各种社会变数、建立有效防控体系和提高队伍管理素质等广泛内容用发展的观点,通过理性思考,指导新的实践。

        (二)整体性把握原则

        提高街面防控工作水平,必须树立现代警务理念,进行多层次、整体性组合构思,形成一个以人才素质、物质装备、信息技术和管理技能交织运作的完整体系。要把握和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关系;二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三)阶段性分析原则

        提高街面防控工作水平,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交警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日常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和矛盾,做好阶段性分析,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少走弯路。在阶段性分析中,把握的重点主要是决策依据、社会环境、管理方法、效果检验等方面。

        (四)信息共享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实战效能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局关于加强“一体四化”建设的决策需要,着眼全局,按照全警参与、全警采集、集约高效的原则,利用计算机、无线、有线通讯等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积极构筑情报信息体系建设新机制,使各部门信息的搜索、整理、传输、存储、检查等在自动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人机对话,资源共享。同时,形成公安交警内部事故、秩序、法制、宣传、科研、车管等业务部门合力,整合科技优势,有效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三、关于公安交警部门在街面交通治安防控中的有利因素

        交警每天工作在路面上,在街面交通治安防控方面上具有先天优势。交警通过检查违章、排查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挂外地牌照车辆,可以有效地查处涉车案件,打击犯罪分子。****年,全市公安交警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名,各类刑事犯罪分子***名,先期处置街面犯罪***起,破获盗窃案**起,抢劫案***起。尤其是江东交警大队民警何群,去年*人抓获犯罪嫌疑人**名。交警在管理道路交通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展街面巡逻,加强路面治安管控,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多种有利因素。

        (一)在管理警力上占优势

        交警是个大警种,市区在编民警达****人,协警达**人,在绝对数上是一支管理城市、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主力军。

        (二)在管理时间和空间上占优势

        公安交警熟悉道路情况,几乎每条道路、主要路口都配置值勤民警,具有点多、面广、时段长的优势,而且每位一线民警都具有单兵作战能力,在量质上为其他警种所不达,实现了全时空管控。同时,广大公安交警在接处协助查破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等警务时充分体现了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把上级的各项指令和举措落实到实处,确保政令、警令畅通。

        (三)在技术装备上占优势

        交警机动化、信息化很高。大队、中队领导每人配有一辆汽车,市区民警每人配有一辆警用摩托车,公安交警每人都有一部对讲机,能够做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上报信息、指挥调度、处置案件。

        (四)在防控中处于“暗处”的优势

        公安交警在打击街面犯罪时,可以隐蔽作战的真实意图,声东击西,既排查犯罪,寻找有佳线索,又不减弱查处违章、管理秩序的职能,寓打击犯罪于日常的正常管理之中,不搞突击运动,通过日常严查严管,震慑犯罪分子,即使在已经查到可疑对象时,也可以通过检查交通违章行为,麻痹犯罪嫌疑人,防止其伺机逃脱。

        四、关于公安交警部门提高街面交通治安防控工作水平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街面交通治安信息基础工作

        以“立足长远,服务现实”为原则,以“降低用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队伍战斗力”为目标,构建包括街面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输、共享、分析、使用、预警等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十分必要。根据职能定位,交警部门将依托信息网络,在构建网络平台,整合、关联各种信息,实现情报信息共享、传递上下功夫,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天职。为加强信息基础工作,市局交警支队下步将结合交通管理进社区工作,将街面交通治安信息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辖区巡逻民警做到“四个熟悉”:一是熟悉沿街银行、金融网点、证券、行业场所、金银珠宝商店以及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重点部位;二是熟悉辖区小街小弄、地形位置;三是通过及时查阅市局“每日治安要情”和“情报信息网”,熟悉巡逻街区的发案数量、类型、手段、时间、侵害对象、作案工具以及可疑人员等情况;四是熟悉主要公交线路站点、机动车临时停放点部位及经常停放车辆车牌、车型等基本情况。通过“四个熟悉”,及时获悉涉及街面交通治安的重要信息,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提高现行抓获率,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现实斗争服务。

        (二)加强信息的综合研判,提高公安交警部门的预警能力和决策能力

        根据市局“一体四化”的工作部署,交警部门要围绕重点、热点、难点交通治安问题,结合日常巡逻工作定期对街面交通治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通过对街面交通治安形势和犯罪规律、特点及走向的研究,按照资源共享、分类使用的原则,对各类信息进行梳理、定位,从中发现苗子性、倾向性问题,发现规律性、预警性、前瞻性的信息,积极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工作,提高街面交通治安防控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情报信息的先导作用、参谋作用和服务现实斗争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积极培养、提高民警发现、收集信息的敏感性和针对性,激发民警在信息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积极组建街面交通治安信息员网络

        在当前社会人财物大流动和犯罪日益隐蔽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民警收集街面交通治安信息,已经难以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因此,必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努力调动和运用各种社会防控力量,广泛收集信息,逐步建立街面交通治安信息员网络,将街面交通治安信息网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拾遗补阙,从而增强公安机关对街面交通治安情况管控的及时性、全面性、有效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根据交警职能特点,结合交警进社区工作和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在社区和在出租车、人力三轮车驾驶员中物色特情人员,将市区沿街门面业主、报刊亭、固定摊点业主、环卫工人列为信息员,这些人员既是交通管理的协管员、宣传员、监督员,又是刑事、治安案件的报警员。同时实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街面交通治安防控。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街面交通信息网络,这是我们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必要组成和延伸。

        (四)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自防意识和自防能力

        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安全宣传的内涵。针对街面盗窃机动车、窃车内财物案件多发,暴露出来的驾驶员防范意识缺乏的问题,利用道路交通管理现有资源,在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及分校增设介绍盗窃机动车、窃车内财物案件的作案手法、特点和防范措施的科目,提高驾驶员队伍自防意识和能力,提升交通管理部门街面防控“一盘棋”的整体意识。二是要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特殊人群防范意识。针对诈骗、掼“钢丝案”中被侵犯人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街面“两抢”选择目标多为单身妇女金项链、背包(挎包)、挂在颈项上的手机或自行车兜内物品(包括手提包)等。要借助交通管理进社区这个平台,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宣传资源,适时开展防范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出黑板报、流动车宣传、用发生在居民身边,由于缺乏防范意识而遭损失的实例来以案话防范。同时,要结合日常巡逻活动,在易于发案的时间、部位、路段和区域,开展发放、张贴防范须知等形式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几点思考(四)
  • 下一篇:对增强公安机关服务发展能力的思考(三)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