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公安分局派出所民警某某
*,中等身材、长方脸,未语人先笑,眼睛实打实地眯成一条缝。这个来自**的*汉子,普通话虽算不上标准,但娓娓道来的语调总能拉近与交谈者的距离。
*曾是我军某高等学府的一名研究生。****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成为一名治安警。两年后,所里安排他到*怡园社区当社区民警,也就是片儿警。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这个许多人都认为的社区“乱摊子”演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新景区”。 脚踏实地“三步走”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可是挂着研究生的头衔呢,让他一个书生管理社区“婆婆妈妈”的事,他要么是“大材小用”要么就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就是在这样的一片惋惜和质疑声中,**岁的*走马上任了。 他所上任的*社区警务区位于*市区东部,包括四个社区和一个自然村。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实有人口*****余人,沿街单位***个,机动车多达****辆。另外,辖区交通便利,人员来来往往,又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发案高,治安差,怨言多,自然是各级领导的一块“心病”。 *到岗后才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要比想象中的严重的多,这里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四个居民区都是落成不久的商品房,邻里之间互不往来,小区物业管理不完善,治安、卫生、取暖问题时有发生…… “最初的时候,难啊。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和居民打交道。”回想初当片儿警的日子,*的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笑。 面对一个已经乱了三四年的*警务区,*制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我把‘入眼’当成第一步,首先要让居民先认识到我是谁。第二步,是‘入心’,以我的言行来让他们记住我是谁。第三步,是‘入脑’,就是通过我的努力,使他们认可我,在做事的时候也动脑筋考虑一下做这件事我会不会赞同。” 谈起“三步走”,*高材生的味儿出来了。他思维敏捷、侃侃而谈,一双不大的眼睛里始终闪动着亮光。“作为片儿警,你就是要泡在社区里,勤快一点、细致一点、实在一点,就能看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为了让社区居民对自己的工作看得清、认得准、信得过,*坚持每天清晨在小区门口向过往的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每天中午在小区的预警提示栏上发布温馨提示;每天晚上在网上QQ互动服务平台与居民交流谈心。此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自创《*周报》、制作了**个公安专题宣传橱窗、举办了**余次传统文化专题教育讲座……他在易发案时段和夜间,骑一辆警用电瓶巡逻车闪着警灯在社区内巡逻,让群众感到警察就在身边;他带领寻访队员蹲坑打现行,一个月内抓获了*名盗窃自行车的犯罪嫌疑人;他与居民在树荫下聊天,进居民家门时像海尔的送货工那样自带鞋套…… “做人也好,干工作也好,就是要实实在在的,这样才会走到哪里都不吃亏。为群众办实事,他们也会回报你。” “社区工作就像在操持自己家的事情,你要是细心,家里就会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渐渐琢磨出了他的“社区学问”。 社区居委会干部说:“见到了这样一个肯干实干的人,我们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楼院长、治安积极分子跟着他巡逻,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他真心实意为大家伙考虑,跟着他干,我们带劲儿……” “没有人不认识我们尚警官的,年纪大的,称呼他小尚,就像自己家的孩子;年纪小的,称呼他尚伯伯……”*社区居民刘同改大妈拍着*的肩膀笑着说,“他是把工作都做到我们心里去了。” 尽职尽责“大管家” 按照*派出所所长杜金明的说法,当初安排*到这里“当家”,就是看重了他的脑袋灵活、勤学好问、谦逊细腻。事实也证明,倘若*没有这点“本事儿”,他这个“大管家”能否当好还真是个未知数。 之前,仅*社区小半年内就丢失了**辆汽车。他了解情况后,一方面集中时间对小区内的机动车辆进行全面清查,建立详细完整的信息库,为开展短信平台服务做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在易发案区域对可疑车辆进行重点盘查,为进一步甄别内外车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把小区内四通八达的不可控出口改造成了车辆实行换卡出入的可控出口。“现在好多了,连自行车都没有丢过一辆。”小区居民热赞他是“堵门儿”的大管家。 在*怡园小区,住着一对年轻夫妇,在丈夫提出要把农村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享几天福时,妻子却因老人来了不方便为由强烈反对。为此,俩人由口角升级为拳脚相向。*得知此事,便将小两口叫到警务室,苦口婆心地开导他们:百事孝为先,一个懂得孝敬的人,会交到好朋友,会生意发达、家业兴旺。“况且,你们今天让老人和你们一起享福,以后你的孩子也会更加孝顺你们!”小两口听了*的话,连连称是,第二天就将老人接到了家里。为此,小区居民称他是“断家务事”的大管家。 如今,提起*怡园小区的“电梯事件”,居民们还心有余悸。家住**号楼的刘同改大妈,今年六十多岁,老伴腿上有残疾,儿子又常年不在身边,身边还有一个智障的孙子,三个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拮据。了解情况后,*三天两头往刘大妈家中跑,有时跟老人聊聊天儿,有时帮老人做些家务,还时不时地送过来一些生活用品。有一天该楼电梯发生掉梯事故,当时刘大妈正在电梯里,把她吓得心脏病复发,被送进了医院。*听说此事后,买了慰问品去看望住院的刘大妈,并及时联系市质量监督局特种设备科现场调查问题症结,积极协调电梯供应商和开发商与业主代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经三次会商,最终电梯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居民心中,*是“护安全”的爱心大管家。 社区里年近不惑的赵大哥,家里生活不太宽裕,好不容易借钱在小区里盖了几间小门脸,正等着奔过好日子呢,谁知城市改造,他家的自建房被列入拆迁。“谁来给我做工作都不行,我一家老小,得吃饭。要给我拆了,不就是断了我家活路吗?”赵大哥梗着脖子,就是不拆。这还不算,他心情不好了,就去小饭馆喝闷酒,喝多了就闹事。*就到赵大哥家里去,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整整去了八次,赵大哥才算答应让*代自己去和“拆迁办”协商赔偿问题。“说真的,我就是冲着尚警官,要不是他,我谁的面子都不给。”后来,赵大哥不仅拆了房子,还成了小区里的治安骨干。“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多晚,只要你敲我家的门,我会二话不说,跟着你走……”赵大哥曾发自肺腑地对*承诺。 “社区里的事,大事小事都得管,小事不管也会成了大事。”这已经是*的“信条”。在他这个“大管家”的经营下,*小区已由昔日的乱小区变成了今日的平安小区。今年春节,社区居民自发将一副对联张贴在了社区警务室的门楣上:警民携手共建平安*,党群同心共创幸福社区。 别出心裁“文化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怡园小区的未来儿童幼儿园内,一群小朋友正背着手,摇晃着脑袋背诵三字经。“除了《三字经》,还有《弟子规》,这是尚警官给我们提议的,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还编排了舞蹈……”一名老师说。 “回家后,我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背《弟子规》,给他们倒水、捶背……”幼儿园的王恒艺小朋友说。 “我们家人都会背《弟子规》、《三字经》,爸爸妈妈还跟着我学跳舞……”陈思羽自豪地说。 “现在家长都普遍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家庭中,孩子就是家中的核心,从孩子身上抓传统文化教育,家长也会耳濡目染,尚警官提议的方法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气,也更让家长和我们贴近了……”未来儿童幼儿园负责教学的*老师说。 “我现在是抓‘两头’,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主要是从传统文化做起。孩子是核心,几乎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老人的闲暇时间要多一些,重温一下文化经典也可以陶冶性情;而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时间忙,而且也有自己的价值和观念,直接给他们灌输文化也不现实,倒不如让孩子和老人在一旁感染他们……”提起自己的“文化经”,*更是头头是道。他说,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实现警务工作社会化又是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督导警务的目标的关键所在。 为此,他结合小区的特点和自身的“文化”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知恩感恩宣传教育活动。每逢周一上午八点半,*都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干部、巡防员、志愿者巡逻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准时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走过、路过的群众都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 *还积极协调居委会,在小区的幼儿园开设了国学辅导课堂;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了“和谐家庭”、“和谐楼栋”、“和谐园地”三个大讲堂,定期请资深民警和专家教授讲传统文化、讲亲子教育、讲法律常识、讲健康知识,每月进行一次“好家庭”、“好孝星”“好志愿者”评选活动。同时,结合“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成立了关爱小分队,在辖区开展义务关照和治安巡逻活动,维护社区平安。社区关爱小分队成立以来,社区发案率明显下降。****年至****年在小分队的配合下警方先后打掉了“沙霸”、“盗窃电缆”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名。 “传统文化进社区,不仅打开了个人紧锁的心门,缓解了家庭紧张的矛盾,和谐了邻里关系,也使警务工作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化。就目前来看,这项尝试还是很有效果的。”*颇有自信地说,“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幼儿园的孩子在社区内汇报表演,让孩子们将传统道德教育的思想传达给大人们。文化是和谐的根,抓好了文化,和谐才会枝繁叶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