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行政管理 >> 户政管理 >> 浏览公安
  • 探索“电子身份证”在社会管理中的可行性

    时间:2012年10月2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有居民身份证的表现形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显得尤为突出。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万人丢失身份证,身份证的使用目前在我国法律上还是空白,这些丢失的身份证无法及时作废,从而制造出大量的“乌龙案”,经常让广大失主陷入噩梦。这种噩梦不久前就发生在打工妹林贝欣的身上,在她被广州警方抓获时,她并不知道自己涉嫌盗窃罪,已经被浙江义乌警方通缉了两年。**天内,林贝欣辗转两地警方,被讯问、被羁押、被移送,惊恐和无助一度占据着她的整个心灵。尽管她后来被无罪释放,但这起丢失身份证引发的“乌龙案”,在她内心深处一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像这样的案件“*”案、“*”案等。本来,居民身份证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指出,身份证是为了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然而身份证“乌龙案”的频发,显然极大地悖离了这样的初衷。一张身份证的丢失引发的冤假错案,背后折射出的是现有身份证的缺陷和管理的漏洞。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前不久表示:我国当前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统计现有流动人口*.**亿。而人口的大流动必然会对我们的人口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人口信息变化情况尤为重要,我们未来的居民身份证件必须适应这种人口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对现行居民身份证进行改革,使之在加强人口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学术界和各级人口管理部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此,笔者针对现行身份证的一些缺陷,试就如何推进电子身份证改革促进人口管理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现今居民身份证在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不适应。

        目前,我们判别一张身份证的真伪,仅靠经验和目测进行识别,这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当苛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今居民身份证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的增多,实行“实名制”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必然,如银行、电信、证券、宾馆、网吧、运输等等各大行业都必须实行实名登记。而来自网上的收购身份证“专业户”公然宣称“可用于申请淘宝、拍拍、易趣等各种网络交易平台实名认证;注册游戏;住宿登记;出入境登记;申请各种实名登记服务;银行开户,证券开户,置业登记,合同登记,工商执照办理等等”。而现有的身份证仅靠经验和目测进行识别,则不能完全保证人证合一,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与人口管理工作不适应。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长相非常相似的人,甚至是双胞胎,他们的相象程度是人们仅靠经验和目测识别难以区分出来的,没有可靠的科学技术依靠和支持,有时无法进行区分,这就给我们各行各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甚至不免造成工作的失误。

        *、与科学技术变革不适应。目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体整形技术越来越高,面对很多整容手术后给管理者带来的尴尬,身份证的缺陷就又显现出来。今年*月份,歌手王蓉到韩国整容回来在机场通过安检,但安检人员发现王蓉的脸发生了变化,只是通过目测分辨,认为此王蓉非彼“王蓉”,遂将其带至机场派出所询问,王在机场遭到滞留,消息传开后,媒体猜测声四起,给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一些不法之徒有时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不惜铤而走险进行整容手术,如果仅依靠肉眼进行分辨很难将其绳之以法。

        *、与行业场所服务不适应。当今国家工作人员在验证居民身份证时,发现该人身份证上的照片与本人的长相不相象,无法进行有效地验证,有时只能机械地办理或是放任自流,这样不免造成滥用他人身份证和使用假身份证的情况屡屡发生,就连办理结婚证也借用他人身份证进行“冒名顶替”。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的“‘借’身份证登记结婚竟过关,证件主人状告长宁区民政局胜诉”一文,就充分说明,目前此类事件已超出了法律的界限,给行业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二、如何对居民身份证进行改革

        在居民身份证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时,取而代之的必然是电子身份证的问世,而电子身份证又是目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全新课题,如何管理和使用电子身份证,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难题,笔者认为电子身份证应具备如下功能和特点。

        *、电子身份证应具备大容量储存信息的功能。

        信息采集,是指对公民个人信息资料的采集,它包括固定信息采集和适时信息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固定信息是指公民个人特有的固定不变的信息内容,如出生日期、性别、指纹、血型、遗传基因、明显的特征等,这些信息必须在公民出生之初由信息管理机构一次性采集,形成公民个人最初的信息数据库。适时信息是指公民成年后的结婚记录、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社会交往中的诚信记录等。这类信息中的违法犯罪记录由公安机关内部掌握,在颁发公民身份证时予以体现,社会交往中的诚信记录,由信息管理部门掌握,可以有偿的、有限制的使用。

        *、电子身份证应运用高科芯片技术,具有快捷的机读识别功能

        目前,我国采用的居民二代身份证,和一代身份证相比,增加了机读功能和一些科技含量,也改进了版面设计,但是设计技术上的进步并不意味着管理本质上的进步。从内容、功能和管理方法上看,现行二代证对一代证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人口信息快速变化并未能反映在身份证上,这就导致了出现被冒用的空间。林贝欣、*的遭遇并非个案,她们只不过是诸多身份证被冒用、盗用受害者中一个较为极端的缩影。现行身份证致命的弱点就是只有机读功能,而缺乏识别功能。电子身份证则采用指纹识别,需要出示身份证的行业场所都必须安装电子身份证指纹机读识别器,则很容易辨别人证不一或人证合一,完全可以杜绝冒用、盗用他人身份证或使用假证而引发的案件。

        *、电子身份证应具有卫星定位功能

        为适应人口快速流动的特点,电子身份证应具有接收和漫游功能。它应安装有某种感应或接收装置,发证机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身份证进行定位、适时信息进行维护,只要在中心数据库点击一下“发送”钮,安装在身份证件上的感应器就能接收,并在机读时显示出来。这样,人口不管如何流动,它都在人口信息管理部门的视线之内,便于对流动状况下的人口实施有效的管理,公安机关甚至可以像如今的电信部门对欠费手机实施停机一样,通过摇控装置对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实施叫停。让其身份证在机读时无法显示和识别,查验的公安人员据此即可对其实施抓捕。

        三、电子身份证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

        *、便于公安机关实施人口管理。把身份证机读器配合软件制作成具有自动填表的功能,使身份证芯片中的个人信息能自动录入到电脑中,并能显示出照片,从而大大的缩短了对被检查公民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复印证件的环节,节省了资源,无形中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对公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安机关只要输入电子身份证的某一单一信息,就能显示出该公民的全部信息,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便于公安机关实施信息联网比对。公安机关只要输入被核查人员的相关信息,就能在网上实施在逃人员的自动比对,使得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动向,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治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借用、冒用、盗用他人身份证、使用假证、人证难辨的现象发生。

        *、电子身份证使用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以电脑为控制核心,以现有网络作为传输介质,成本低、无启动等待时间、操作人员不需专业培训、专机专用,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达到效率惊人、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户籍管理中的“空挂户”现象及对策
  • 下一篇:关于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