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行政管理 >> 户政管理 >> 浏览公安
  • 浅谈户籍管理中的“空挂户”现象及对策

    时间:2012年09月2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户籍管理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尤其是在保护公民的权利、治安管理和执法业务方面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户籍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户籍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公安机关户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也给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带来了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断引发户籍管理中存在矛盾和问题已成必然。不断总结经验,探寻解决问题的良策,是推进户籍管理健康发展的最佳途经。

        一、户籍管理中“白云深处有人家”现象

        “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话本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名诗,但在曾经风靡一时的“脑筋急转弯”文化中,却用来生动的体现了户籍管理中最普遍的“户在人不在”现象,即:“白云深处有人家──空挂户”。可以说,“空挂户 ”现象是户籍管理中存在得最多也是令公安机关管理人口最棘手的问题。

        二、“空挂户”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对策

        (一)户在人不在

        *、婚迁遗留问题类

        这种现象是由于户籍管理的发展不能与社会的发展及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相适应而造成的,一部分已婚者结婚多年却一直未办户口迁移手续,让其户口一直空挂在原户籍所在地。这样,最终由于时间及空间的原因致使当地公安机关及政府行政部门无法将该户口与其人联系起来,形成户籍管理的结症。

        对策:民警带上户籍资料,在当地村社干部的陪同下,利用“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机会,逐家逐户调查核实,从简完善婚迁手续,该消户的则消,该上户的则上,该移户的则移。对太过于复杂的则做好登记手续上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后处理。

        *、外出多年无音讯类

        这种现象是一部份人外出,或是务工,或是经商,外出多年杳无音讯,同样是让其户口一直空挂在原户籍所在地,“户在人不在”大多属于这种类型。以*县大寨镇大寨村为例,在“*县‘二代证’换发**天攻坚战”中,民警门发现这个村直到整个攻坚战末都还有****多人未换发“二代证”,于是民警们便走村窜户调查,其结果是周围邻居及村社干部都不能说出这部份人的去向,这种情况其它村社同样存在且为数不少,这既影响了大寨派出所的“二代证”完成比例,也给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带来困难,还连锁波及到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

        对策:这种现象就当前的户籍管理条例来说,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又不能将这部份人的户口注销,因为如果将这部份人的户口注销,一旦将来这部分人的利益有冲突时,可能会使公安机关和群众产生矛盾,这不利于和谐警民关系的创建,也与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宗旨相勃。只有保留其户口,待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再作处理。

        *、死亡未及时注销类

        这种情况在农村经常出现,一则是有的农村群众不懂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人死亡后不去公安派出所注销;再则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取消了农业*等户*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农村福利待遇,致使有的群众想保留死亡人员户口而获得政府补贴,不主动到公安派出所注销死亡人口;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空挂户”的产生。

        对策:派出所片区和驻村民警专门针对此事每月应到村社走访一次,对辖区内的死亡人口作统计,再将死亡名单带回派出所进行注销,同时还应和村社干部交流,由村社干部每季度上报一次该村社死亡人口数据及相关证明。

        (二)人在户不在

        *、“外来妹”、“外来郎”类

        这种现象是因婚嫁而未将其户口迁进来的外来人员,虽生活在本辖区内却无户口,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妇女结婚几十年了还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这类人也经常因为户口问题涉及到的利益和政府部门纠缠不清。

        对策:按前面所述的“户在人不在”婚迁遗留问题类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黑人”类

        这种现象是指一些小孩子无户口,按农村的说法是“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黑人”,也叫“黑娃娃”。这是由于受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小孩出生后多年隐瞒不申报户口,或是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生的小孩多年不回户籍所在地申报户口,或是非婚生育却有碍于政府依附在户籍管理上的各项管理职能等原因而不申报户口,造成一大批学龄前小孩无户口。

        对策:从长远的一面说,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出台《户籍法》,公安机关应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户籍方面的法律法规,让群众懂得如实申报新生婴儿户口的重要性,建议政府出台规定,尽量剥离依附在户籍管理上的各项管理职能,以减少因政府行政依附在户籍管理上的各项管理职能而造成的群众不如实申报新生婴儿的现象,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当前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满意。从目前最实际的一面说,则可以由民警借“大走访”之机,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查核实,按照实际情况,根据户籍管理条例为这一群“黑娃娃”建立落户资料,按照合法程序直接落户。

        *、“空中楼阁”类

        这种现象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无户口现象,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重视个人户口,不愿回原籍地落户口,而是将户籍随身带,或是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由于时间及空间距离的原因没回原籍落户口,形成“包包户口”,时间一长连最起码的原始迁移证都丢失,造成多年回来后户口找不到,造成了“有人无户现象”。

        对策:民警可以通过其家属进行了解,由家属写出申请说明原因,再由当地村社证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为这部份人群落户。

        三、“空挂户”现象产生的间接原因及对策

        由于人口信息数据的错误,导致人口信息与实际人员的基本情况不相符,造成“名不符实”、“似有似无”的情况,同样形成有户无人、有人无户的“空挂”,这是产生“空挂户”的间接原因。实践中常常因这些情况啼笑皆非,群众反映强烈。人口信息数据错误导致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姓名性别错误

        性别错误是户口统计时地方工作人员想当然的根据名字来判断男女填写造成的,如:有的女孩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伟”、“军”、“华”,性别就填上“男”。而名字则更乱,有根据绰号来填写的、有想当然填写的、有临时乱取的。在实行集中进行常表登记户口时,部份村社干部根据某家出生了小孩但不知姓名,他们又不想花过多时间去了解,一时就想当然为其取名,或者干脆以小名为书名填写。诸如“王小狗”、“王老二”等。导致姓名错误的原因还有就是信息录入人员使用“全拼输入”或是“五笔输入”造成的字音字形相似而形成错误,如“忠”、“宗”不分,“宋”、“余”不分,“珍”、“芬”不分等。

        (二)张冠李戴错误

        这类错误主要存在于同一家族之间,叔叔与父亲混淆,姐妹混淆,或是堂兄弟姐妹混淆,甚至有将子女和父母的姓名混淆的。笔者在为群众办身份证的过程中就经常遇到女儿在户籍上是母亲的姓名这种情况,而且为数还不少,令人啼笑皆非。

        (三)年龄错误

        主要存在于原来读书考学校受年纪限制,导致部份父母故意将小孩年龄瞒报,或者在进行户口常表登记时工作人员不细心造成错误,也有的是村社干部参与整顿户口时知道某家人某人未落户,但不知出生年月日,于是为了交差了事乱填出生日期造成错误。本人年龄与户口上的年龄有相差几岁、十几岁,甚至有二十岁以上的,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是明显错误。笔者有一次在为一位**岁的女中学生办身份证照相时,发现这位学生的户籍上的年龄是**岁,当时还以为是看错了。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警民关系。

        对策:相对来说,解决这些错误比解决户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困难得多,民警同样可以利用“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机会,带上户籍资料,深入农户逐一调查核实,建立更正资料档案,这一过程花费不了太多时间,再将资料带回派出所,按照合法程序逐一改正,但在更正年龄时由于涉及一些具体民事和刑事法律问题,审批程序相对较繁琐,民警在工作中不好把握,特别是相差只几岁的,群众拿不出依据,审批人员也很慎重,群众往返审批更正,一定程度上影响户口管理、影响警民关系。

        因此,由于直接和间接原因造成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现象的存在,必须继续实施户籍整顿,解决群众最需要、最实际的问题。通过整顿,做到公安机关人口管理信息、身份证信息、户口簿信息、常住人口登记表和本人实际情况相一致,切实处理好人口管理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现象,确保人口信息管理的鲜活、准确、完整。实现人口管理的基础性功能,做到为治安管理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析当前我县常住人口户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对策
  • 下一篇:探索“电子身份证”在社会管理中的可行性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